燕赵老年报 2022-11-02 11:23 发表于河北

(齐玉娟在缝制布老虎)
今年60岁的齐玉娟是石家庄市井陉县的一名退休教师,她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井陉长峪传统布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齐玉娟出生在一个传统布艺世家,她的大娘仇润芝是井陉长峪传统布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从六七岁开始,齐玉娟便跟随着大娘仇润芝学习刺绣、裱褙、剪纸、缝纫等传统布艺的技能。“我从小就对针线活儿非常感兴趣,每天一放学,回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针和布头绣花玩。”齐玉娟说,靠着耳濡目染和自己努力,她的手艺活儿越来越好。
参加工作后,齐玉娟没有放下这门手艺,她经常利用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制作各种布艺玩具,送给亲朋好友。
“‘布老虎’和‘老虎枕头’是最耗费功夫的,但这两样也最受小朋友们的喜欢。”在制作布老虎时,齐玉娟会先设计出图纸,按着图纸裁剪出合适的布料,在布料上绣上老虎的五官、花纹等,最后将棉花塞进布老虎身体里,再用棉线缝合,一个漂亮的布老虎就完成了。绣布老虎的眼睛时,为了增加立体感,齐玉娟还会用到“蛛网绣”。“蛛网绣”的做工非常复杂,需要制作者先绣出向八面放射的基线,然后再用绣线在基线下面套绕、盘绣,十分耗费功夫。为了绣出“蛛网绣”,齐玉娟经常一个人手拿针线坐在书桌前一绣就是大半天。
作为第四代井陉长峪传统布艺的传承人,齐玉娟还在传统刺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年,她经常来到井陉的各个村庄向老手艺人学习不同的针法。通过不断钻研,齐玉娟将学到的针法相融合,自创了“压针棋盘绣”。这种绣法是在长针上压上短针,可多针线依次施针。“这样绣出来的作品不仅平整密实,还耐洗耐磨,非常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齐玉娟说。2019年,她将“压针棋盘绣”申请了专利。
退休后,齐玉娟的时间充裕了。为了将井陉长峪传统布艺传承下去,她将祖传的刺绣纹样和民间散落的纹样搜集整理,编著了《民间刺绣纹样与女红技法》一书。
“我希望读者们能了解到图纹背后的历史故事。”齐玉娟在每幅图纹的旁边,还标明了图纹的寓意和出处。
如今,齐玉娟经常参加“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她说:“我不希望传统的手艺慢慢被人遗忘,我想让下一代将这门手艺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