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活动丰富课堂(外一篇)
文/杨广清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我,谈不上经验丰富,但也有些成功的方法,今天,我就浅谈一下语文教学中活动课的作用和方法。
如果说语文课是一盘秀餐,那么活动课该是调料,并且它是与油盐相媲美的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大家都知道语文任何人都能教,但教好它,是比较难的,讲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因为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学科。
学生大多数都不太喜欢学它,一般学生都宁可背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去写汉语字词。
哲人曾说过:"兴趣是第一老师,″我深深领悟其中的内涵。
从培养兴趣开始,我把每节课都穿插了小小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初一阶段,我从童话寓言的读物里摘取小故事,印下来,让学生读、复述,变成自己的语言讲下来,每天发一个,第二天上课,用十分钟说故事。天天都有,整个初一上学期都伴随着这样的小活动告别课堂。
初一下学期,学生就自己备阅读读物了,还是穿插活动授课,一学期下来,学生已形成习惯,天天盼上语文课,天天讲故事,后来,通过讲故事的活动,选出两名好口才的故事大王。
学生们很踊跃很积极地参与进来,没有一个旁听的。
另外,写作竞赛,朗读比赛,月月都有,让学生觉得有兴趣。有时,练习写颁奖词,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奖。
初二阶段,我把写作列入一项活动。
因为学生最害怕的是写作文了,我尝试一下寓教于乐的美味。
在布置作文时,我把文题打印在纸上,要求写完整,周六发给学生,周一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几乎组组都完成的特好,因为我按组打分,每人每组都有分,这样,交的齐,保证了量,在展示环节中,学生的作文参差不齐,我集中批改了不足,又表扬点赞了长处,这样一个月下来,孩子们的写作水平都相应地提高了。
这期间也有奖品激励着学生。同时,穿插着书法比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整个初二阶段,语文课节节都精彩不断。
一个学期下来,就连最差的学生,都爱上语文课,认为语文不枯燥乏味,在课堂里感觉有乐趣。伴随着活动授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
初三阶段,面临中考,我把语文知识编辑整理起来,把竞赛贯穿在教学中,组与组竞赛,同桌比赛,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高涨,写作活动持续在周周,这会完全是当堂成文,比速度,比内容,比完美。整个学习过程活动贯穿始终,孩子们是在表扬和激励中成熟的,他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当然,以上说的是平时课堂里,活动是频繁进行着的,总结一下,我的课堂就 是伴随着活动在表扬和点赞中告别的。
其实,语文教学中大的活动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记得在《学会尊重》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我班学生表现的最为突出,获得市级德育实践活动课一等奖,
这次大型活动课,在学生中选出两名主持人,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能说会演的,能写能唱的,能跳的都献出了自己的才艺,这次活动锻练了学生们的文笔,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也陶冶了道德情操。在这次活动中,让学生们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尊重别人的重要性。
我非常重视孩子们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语文会更加热爱。对写作会更加钟爱。
乘着课改的东风,回想起来,我的每节课,都有学生自主活动的情景,
我善于抓住特长生的长处,利用课上后十分钟,让他们发挥特长,有会画的,有会唱的,有会跳舞的,有能写相声的,在班里表演,展示其才华。
我发现会唱的带动起全班爱唱者的互动,爱跳也如此,每天,都如此,久而久之,凡是我教过的学生都多才多艺。
上了高中回校看我的学生,还经常回味那段美好生活呢。
教学活动化是新课改的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每节课必备的,不论是大型活动,还是小型活动,总之,语文教学中穿插活动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好关,组织好,否则,就乱糟糟,适得其反。
多年来,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循环往复,循序渐进,届届都在活动中融会知识,提高能力。
学生们届届都喜欢和我在一起探讨知识,因为我不是死板地枯燥地硬塞硬灌知识点。
在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们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吧!
我希望同仁们,在语文教学中,多准备一些趣味活动:如成语接龙、编排小型课本剧、给诗歌谱曲等活动。这些小活动,我都进行过,效果当然是相当好了。
语文是交际工具,语文教学任务长期而艰巨,必须下苦功夫探讨与研究,要想让这盘菜脍炙人口,必须研究好调味品。
而这调味品,你要让它有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学生肯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他就会学好你教的学科。
语文教师们,我们一定要把活动贯穿在教学之中,让学生有兴趣地徜徉在语文的天地之中。
偷偷地告诉你我这不算成熟的经验总结,已试用过几十年了,那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亲其师,信其道"呗,我也践行了这句话的真谛。

家庭小插曲
文/杨广清
"老爸吗?马上回来!"
这是老三的电话。
老马放下电话,赶紧往家赶。
老马今年跨入花甲有零了,可是看上去那可真显年龄,白发苍颜,刀砍斧削的岁月痕迹遍布脸和脖子,疲劳辛苦写在瘦弱的身骨架上。
老马一手带大三个儿子,老伴因生小儿子难产而撒手归西。
三个儿子的妈和爹这个任务都他一人承担着,幸好老马的姐妹帮衬着,还有国家补助勉强把三个孩子拉扯成人。
孩子成家后,老马找一个打更的活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挺好。
老伴给老马扔下三个孩子还有些许余钱,家里还有几十亩田地,有四间砖房……
老马自己外出打更谋生,地给大哥俩种呢。一个是木工,一个是瓦工,这些年活计不多,疫情干扰外出打工活也不好,闲下来媳妇们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数着自私的小九九……
这不,老马接到老三电话催他速归呢!
"上屋我的,下屋归我,地归我……老马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正听个正着。三个儿子正在分家呢!
老大老二因为房子打得不可开交,老大要一半,老二也要一半,老三在外地上班,知道此事后,也回来闹,他提出来的条件是要家里的承包田,这回可捅了马蜂窝。
老大老二和起来,一起对抗老三。
这场家庭闹剧开演了。
老马回到家里急忙找村长调解,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老大老二都说:"这些年老三没对这个家有贡献,尽念书了,老爷子的钱都供他念书了,他无理由回来要家产……"而老三却说:“大哥俩这些年种老爸地不给什么费用”并且老爸还贴补他们工资,还有大哥俩结婚都花好多钱,而他呢,成家没花钱,买楼也没向家里要钱……
村长听听确实有些道理,村长把老马叫出来私谈有一会儿,回来说:哥三个你看这么办,行吗?
老大老二住老人房,种老人地,负责老人的平时费用,生活中的衣食等项都大哥俩承包,至于后事处置由老三负责,你们看行吗?哥几个纷纷表示同意,知书达理的老三媳妇爽快地说:"村长,你放心吧!老人养我们小,我们一定会养他老的,让老人安度晚年。
村长走了,老三回了,老马家风波平息了。
房照地契历来是儿子承继的宝贝,如果儿女多往往会争来抢去,如果一碗水不平会酿成悲剧,但愿老马把水端平。
但愿这把老骨头能愉快安度晚年,但愿老马的骨架能丰腴起来,刀削斧砍的痕迹被笑容抹平。
儿女少孤单冷清,儿女多负担烦人,无儿女一生无趣,生活这本书真难读。唉!生活小插曲家家都在调拨!



杨广清,微信名轻盈。高级语文教师,宾县诗词协会会员,哈尔滨诗词楹联协会会员,黑龙江女子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喜欢文学,擅长写作,近几年有很多作品刊发在《江南语巷》《易水寒文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