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东苹果。
作者:王安德
我是卫东人,我要为家乡苹果代言。
街头巷尾,人们都可以看到,卖苹果的摊摊前,竖立着一块硬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地刷写着八个字:卫东苹果、货真价实。
走上前去,摊主热情地招呼我"买果子吧,尝一口,味道真甜",说着,她拿来一个苹果,用小刀子切了一块,递给我,"先尝后买,10块钱三斤"。我尝着果子,好奇地问"真的是卫东果子吗?",她笑了笑说"满街这么多的人,我会骗人吗?",说话间,站在她旁边的一位男人发话了"咋了,有钱了,连老同学都不认识了",我说"你眼真尖,哪个村的?",卖果子的哈哈大笑"不瞒你说,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里有家园",嘿嘿,还唱起了秦腔《三滴血》。
我细细地瞅了瞅她们"都老了,眼睛次了,有点眼熟"。交谈 中,方知道他是我初中时期的同学。
说卫东,赞夸家乡,自豪而骄傲。卫东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也有川,山青水秀。徐村史圣太史公,堡安古寨三义墓,梁山之巅,禹山祈雨,娘娘庙,韩塬圣母,千年松柏,香山红叶,传说着大禹治水的神话。
有故事的韩城,有味道的卫东。十年前,卫东就是名附其实的苹果之乡,花椒之乡。
卫东有三道原,一道原从南北陈村的交叉路口直上,途经杏花村、北阳村、北赵村、小西庄、赵家坡,可沿山崖而上,有复兴村、滩子凹。
二道原沿滩子村而上,这是通往卫东的主线道,途经南阳、南赵,进入北仪门,就是原卫东公社所在地,是个小镇,在这里有中学,有信用社、电管站、卫生院,还有管理治安的公安派出所,近几年陆续发展了农付产品收购站,专为咱农民服务。
沿道而上,时不是有小车上下,经过南头北头小曲头,山顶端就是关圪崂,耀仙村,爬上漫长的一道坡,就是韩城名山——禹上。
三道原从108国道西少村古老石桥南边新村路口向西而上,路过华池堡安等几个自然村,垮过火车路桥,就是徐村和槐西坡村了。目前韩城市政府己建立堡安新城,这里成为连接芝川芝阳的新区了。
漫游美丽富饶的卫东山川,看到了色泽鲜艳、个头之大、口感甜密、水满味香、面光诱人的红富土苹果,看到了挂在枝头的火葫芦柿子,明光发亮,田野里的小蒜、蒲公英、白白胖胖的大萝卜,讨人欢喜,喜迎远方的宾客。
说起卫东苹果,还真的让我自豪和骄傲。二十多年前,我经常回农村,途经的每一个村庄,走进每一块田地,看到的都是红彤彤苹果的影子。曾去一户农家办事,看见他家的院落里堆满着一袋袋红苹果,有红星、有秦冠、还有嘎拉和富士。
农户高兴地对我说,多亏了这几亩苹果园,它让我的一儿一女先后念完了初中、高中,又走进了大学的校门,目前女儿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回到村、回到家,兜兜里装满钞票村人,喜笑言开,见面后说的第一句就是:回城时给你捎上几袋果子,尝尝家乡的味道。我不好意思,他们总会硬给我的小车里塞的满满的。进到城里,我将吃不完的苹果送给同事和朋友,他们异口同声地夸赞说"卫东原上的果子真的好吃"。
卫东苹果丰产丰收,远销云南、海南、广东等地,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盖新房,买新车,城里还有单元房,儿女完婚也扎起了势,走进了宾馆和酒店。勤劳憨厚的卫东人随着市场经济的调控和转型,将发展的目光瞄上了其它新型产业,砍掉老化苹果树,改良新品种,栽上了梨树、桃树和花椒苗,南赵人靠着地理优势,种上了草莓和葡萄,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当我与他们闲聊时,乡党们咧着大嘴巴,喜笑言开。"干活是辛苦些,也累点,谁让咱是农民"。
我为卫东苹果代言,我要用手中的笔赞美我的家乡,赞美家乡勤劳善良的农民明友,你看:杏花村的田地里,一位姓候的老大爷一边采摘着果子,一边吼着那原汁原味的"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北赵村的田野里,一对老人正在收获红红火火的柿子,看到我为他们拍照,激动地说"是不是要让我老夫老妻上电视,哈哈",可亲可爱的家乡人;仪门村,南头村,还有华池和堡安,挂在树枝上的一棵棵红透红透的红富士,招手向大家致敬!
禹山脚下,滩子凹,一位山农打来电话,"我家的五亩苹果园欢迎大家观光品尝"。
枫叶红了,香山红叶红似海,消遥神站在喔圪梁梁上唱响了"我就在卫东原……"
(2022年11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