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书记
武俊岭
1981年某天,我自某水文站往上级单位公干。回去路上,在地区新华书店门口停下,进去,一下子买了十几本书,花了二十多块钱。这些钱,是我月工资的一半。现在记得的,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中国历代散文选》《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把书驮回站上,整整齐齐地竖排在桌子边缘。看一眼,心里似乎踏实了许多。于是,除了工作、吃饭之外,我就一心扑在这些书本上了。自此以后,我就经常买书了。聊城之外,往阳谷县城、各乡镇出差时,只要看见书店,我就马上进去。我的一些书法字帖,是在寿张书店买的。1985年春天,我临时调入上级机关工作。这样,逛书店的机会就更多了。只要是看到自己喜欢的书,立即毫不犹豫地买下。有一次,一个文友见我把苏联作家的《围困》五卷本买下,感叹地说:“还是有工作的人,买书大方”。那朋友当时是乡村民办教师,收入不高。当时的我,二十二、三岁,到了找对象的时候了。但我不太上心。由于把钱都用在了买书上,衣着极为随便。单位上的一个女同事出于善心,对我直言:“你不能光买书,得买点衣服”。我听了,没说什么。这样的话,到1988年结婚时,我手头没有积蓄。无奈,只好向家里求援,要了两千块钱。妻子积攒了一千多元。我们用这些钱,买了一些家具。结婚生子后,我买书的欲望降低不少。看看满满一书架书,占了一间平房的一定面积。并且,书架里的好多书,我还没有阅读。便想,一、两年内先不买书了,主要是看吧,把这些书看完,再买。虽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但逛书店的习惯仍然保持。在书店里隔着柜台,看着书架上的书,发现一本感兴趣的,就让售货员递过来。我接书在手,浏览一会。随即,便产生购买的愿望。但是,一看定价,一想到儿子那可爱的脸庞,这愿望便渐渐消失。一本书的价钱,可买半只鸡,让儿子解解馋。儿子,十分愿意吃肉:猪肉、鸡肉、牛肉。特别是,我意识到肉食鸡对儿童成长不利,每次买鸡,都是本地公鸡、母鸡。这样,价格就比肉食鸡高了许多。为了减少内心的煎熬,我就克制自己,尽量地不去书店。有时,骑着自行车到了书店门口,想下车,却又狠狠心,蹬车而去。我知道,在我没进书店的这段时间里,肯定又进了很多好书。好像是过了1993年吧,我又开始悄悄买书了。其时,山东省搞了一次工资改革,我的月工资增加了一些。另外,出差补助也有所提高。这样,我手头就宽裕了不少。每当十几元,二十几元的出差补助到手后,我先是给孩子买一些水果,然后便去书店,选购书籍。这时的我,买书已是极为挑剔。因为,经过上一阶段的购书,文学、历史、哲学三大门类都有了一些。往往,我一手提着书本,一手提着水果,进家。妻子看见水果,一笑;儿子看见了,伸手抓住要吃。我说慢点,慢点,我给你洗一洗。我把洗好的水果递给儿子。看一眼刚刚买来的书籍,又想去摩挲一番。妻子看出我的心思,便说时间不早了,做饭去吧。在没有出差补助时,我动用工资买下的书,要在办公室里看上一阵子后,再拿回家放入书架之内。家里的月收入,区区几百元,妻子是很清楚的。家庭的主要消费是吃饭,一个月花多少,妻子心里有数。她知道我好买书,便说,你一个月买上五十块钱的书,还不行吗?

我听了,十分感动。我嗫嚅着,没有说出什么来。但此后我再购书时,就更加谨慎了。一本书,该买不该买,要反复衡量。有好几年的时间,妻子不反对我买书,我不反对妻子买衣服。我们的这种和谐,同事们不能理解。一次,我花了三十多块钱,买了七、八本书。当我从书袋里把书掏出来,放到办公桌上时,一个同事说:“你买书,把家买穷了!”我听了一愣,想一想,就摇了摇头。我明白,我结婚以后的十几年,之所以日子一直紧巴,买书并不是主要原因。这个时候买书,已不限于新华书店。这天,我骑着自行车,驮着儿子在大街上闲逛。看到一个老人,年近六十,在大街上摆书摊。我停下来,慢慢地观看他摆出来的书籍。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一亮。我看到一本茨威格的小说集。我打开目录,知道了茨氏重要作品,都已收罗其中。并且,印得还好。我问老人这书多少钱,他说三元。我看看书后的定价,见在印刷的定价1.5元之上,手写着“3元”。我没有讨价还价,付钱,拿书。其后不久,我在聊城闸口南边文化街上,见到一个刚开张的书店,“新旧书店”。走进去,感觉店主与在大街上卖书的那个老人相貌相似,便问。店主说那是他哥哥。进而,店主说他哥哥有文化,没机会,窝在茌平老家了。现在,河北出版社那边有熟人,倒腾点书,挣点钱。他管进书,我管守店。我听完,便在书店里找书。别说,这店里还真有好货。书籍大部分是一九八二年前后出版的。虽然店主在书的定价上面手写了新的价格,但仍然要比新华书店里的便宜。当时我的工资虽然略有增长,但面对书价的涨幅,还是不能适应。这样,我一下子买了十几本书。其中,有198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喧哗与骚动》。其后,我隔一段时间便去那家书店一次。每次,都要上几本。进入新世纪之后,新旧书店的好书少了。我去了,寻找半天,也没有一本中意的。虽然,店主总是热情地给我推荐这本那本,但我翻一翻,或者说这书我家里已有,或者说这书我不喜欢。同时,我还感觉出,店里的生意不如以前了。店主常常把门一关,在十几米外的一家商店门口打麻将。店主对我说过多次:我也知道烧鸡好吃,我也知道波士登保暖,但我不舍得买!一两年后,书店关门了。店主年龄大概六十五、六了。他的哥哥,自然是接近七十了。也应该休息一下了。直到四十岁,我才在单位机关工作。此前,我工作在偏僻的水文测站,经常一人独处。这样,书籍就成为我的伙伴。当我忧愁时,我会捧起书本;当我寂寞时,我会捧起书本。我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我与古书的作者一起感时伤世……特别是在研究明史的过程中,皇帝的昏聩、太监的专权、忠臣的多难、英雄的抗倭……让我或废卷拍案、或凝望2002年,随着工资的增高,家境慢慢地好了起来。此时的我买书,只要是相中的,就买。出差济南,我逛得最多的是三联书店、致远书店。英雄山图书市场,在其兴旺时也去过两次。2006年4月,我在济南开会。开着开着,我的腰突然疼了起来。我知道,这是每天久坐于书桌前所致。正苦恼着,手机响了,二哥打来的,说是母亲摔伤了,要我回去。这,让我烦躁起来。我向局长请假,匆匆往车站方向赶去。车至中途,我突然想起原本计划要去三联书店购买《明通鉴》的,便让的士司机改变路线。到了三联书店,门关着。此时,已是上午九点,怎么还不开门呢?向附近的人打听,说是这书店一个月有那么一两次,要到十点才能开门。看看门上,也没有什么电话。无奈,我只好忍着腰疼,坐在一个石栏杆上,等待。一边挂念着母亲,一边想着书店十点能不能开门。我焦急着,不时地看手机上的时间。九点十五,九点二十,九点三十,九点四十,九点五十五,九点五十七。幸运,十点零二分的时候,一辆小车来到店门前面。车上人下车,开门。我立即进去,到二楼,找到《明通鉴》,付钱,把书装入袋中。然后,出店门,打车,奔向车站。我在车上,一遍一遍地抚摸《明通鉴》的精装书脊,如得至宝。我想我要尽快地把母亲的伤治好,之后就可以一心研究这套《明通鉴》了。2007年前后,我尝试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书。好长一段时间,我不会生成“定单”。往往,相中一本书后,我会在网上留言,同时电话店主,说明要哪本书。随后,我去工商银行汇款。最后,告诉店主我的通讯地址。七、八年下来,购书一百多次,只有一两次买到的是盗版书。本想在孔夫子网上举报店主,但考虑那店主是小本生意,不容易,就打消了念头。2014年,我学会了在亚马逊网上购书。我最喜欢“货到付款”这种方式。鼠标轻轻地点上那么几次,几天后,心爱的书籍就来到手中。一边与快递公司的人说着话,一边把书款付上,十分痛快。从2016年开始,我对自己一年购多少书,限制十分之严。早已不是钱的问题,是生存空间不允许。我居住的房子,不到九十平米。房子里,放不下那么多的书架。这样,书就没有了存放的地方。因为儿子结婚,我的一书架书被妻子弄到了地下室里。偏偏,因施工质量不好,没有处理好防渗。一遇大雨连绵天气,地下室里就往外渗水。这样,我的书就会受潮。这,让我心疼不已。夏季过去,我把书搬到阳台上,晒上几天,然后,无奈地运回地下室里。好在,这年年底单位出资十几万元,对地下室进行了维修。这次维修,效果很好,我的书才不再受潮了。2019年,我搬进一栋150平米的房子里。但是,我不想书房里书架太多。于是,几年来,我一边买书,一边散书。对自己以后不可能再看的书籍,我毫不可惜地送人。至今,已送出五、六百本。看到自己曾经那么喜欢的书本,到了知心朋友的手里,我想到的一句话是:宝剑当赠英雄。于是,节衣缩食、瞻前顾后地买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写书。几十年下来,我已读过所买书籍的百分之六、七十。我的创作灵感,多半源于读书(读书是创作的酵母)。对书籍,我永存感恩之心。我常对朋友们说,如果我年轻时没有书读,肯定会成为精神病的。试想,如果十八岁那年我不开始买书、读书,现在我的脑子里将会少知道多少东西。截至目前,我已出版三部散文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主要是,通过阅读,我在文学、历史、哲学三个方面,做到了一定程度的融会贯通,确立了相对独特的(不敢说卓异)三观。如果说已知是圆周内的东西的话,那么直径越大,未知的周长也便越大。虽然,我已将至耳顺之年,但好奇心、求知欲、无知感一如少年。遇到好的书籍,我会果断地下单。快递包裹来了,我喷喷酒精,半小时后开封。一本新书到手,我在扉页上写上名字、年月。之后,便开始了有趣的阅读。2022年9月2日

作者简介:武俊岭,60后,山东省聊城市签约作家。在《散文》《山东文学》《短篇小说》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出版散文集《我的上一辈人》《村乐图》《木铎清音》,长篇历史小说《布衣诗人谢榛》。近年主攻短篇小说,在《朔方》《绿州》《椰城》等期刊发表数十篇。偶作散文。


“马周杯”全国文学大赛征文启事
为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特举办“马周杯”全国文学大赛征文活动。
马周(601年-648年),字宾王。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前曹村(马庄)人。唐朝宰相。马周少孤贫而好学,曾任博州助教。辞而西游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三年(629年),代常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中时憋,唐太宗大悦。即日召见,令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贞观十八年(644年),任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劝唐以隋为鉴,省徭役,恤民力,节俭如兰,慎选地方官吏等,多为唐太宗所纳。马周所作《上太宗疏》《陈时政疏》《请劝赏疏》《谏公主昼婚疏》和《请简择县令疏》等文章影响深远。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去世,终年四十八岁。唐太宗为他举哀,追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马周被毛泽东评为:“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
如今,前曹村党支部牢记三个务必,守民心,创大业,当好人民利益的绣花针。抓住党的十八大以来黄金十年机遇期,一跃成为新时代沧桑巨变的代表之一。前曹村共四个自然村, 1172人。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建成现代数字化安居小区。小区总占地454亩,现有居民3300多户,15000多人。幼儿园、小学、医疗点科学配套,前曹村集体公共积累达到2亿多元。家家都变成了百万元户。前曹村2015年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一、参赛主题
内容健康,表现新颖,文学性强,不限主题。
二、征文体裁
小说、散文、诗歌。(短篇小说不超过1万字、散文不超过5000字、诗歌不超过100行。所有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没有在任何平台、纸媒、公众号上等发表过。同时标明体裁。
三、奖项设定
一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各20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1000元 ;优秀奖30名,奖金各500元 。特殊贡献奖20名,奖金各1000元 。
四、投稿时间
自2022年11月11号至2023年4月11号截止。2023年7月1号前颁奖。所收稿件, 版权归大赛组委会,并择优在【茌平文苑】上发表。请作者关注【茌平文苑】公众号,以便作者能及时了解大赛信息。
五、评审团队
以山东省泰山文学奖获得者为主任的评审小组,对参评作品进行公开公正评审。
六、文档要求
来稿请注明“‘马周杯’全国文学大赛征文”字样。
标题小四加粗,正文为宋体五号,文末注明真实姓名、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
在邮件正文粘贴之后,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指定信箱:sdblzlwxjzw@163.com。在来稿邮箱主题一栏里,注明:“马周杯”文学大赛+文体+题目+省份+姓名 。
本次征文大赛解释权归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作家协会。
“马周杯”全国文学大赛征文组委会
茌平区作家协会
总 编:乌以强
责任编辑:冯喆 张晓燕 翟玉梅 丁杰
茌平文苑 第0507期
本期编辑:冯喆 编辑微信:13561471690
茌平文苑:欢迎关注,欢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