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谭芯芯,1952年生于北京。曾为知青,石油工人,国家公务员。作品见诸于报刋杂志、新媒体。

柯老 爱在 您在
一位86岁的老人,为两个世纪创造下十数个辉煌的第一,刻下无数个欢乐的音符之后,在辽阔的蓝天里继续追寻他的梦。浩瀚广宇回荡着他的歌:“我将为不断营造我的梦的世界而自豪,并为此四处浪迹天涯去寻觅梦的知音。”
得知老作家柯蓝先生谢世,为了老人家的坚强和快乐在天国里延续,我收起热泪,深深地祝福他的梦永远。
十年前,香港作家李远荣老师介绍我加入中国散文诗学会,从此有幸与柯老结缘。未料,十年后,也是李老师第一个告诉我柯老去世的消息:“十分可惜,又失去了一位文坛巨星”。
这不是句号,我和柯老的缘分未了,老人家一定在蓝天里关注着散文诗,提携着所有他爱的和爱他的学生。
1998年2月,收到柯老的亲笔信,告之我被批准为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8月,更让我意外惊喜和激动——接到柯老的电话:“见个面,越快越好,做个忘年交吧。”

我是谁啊?不见经传的小字辈,怎能不心存激动,感动。走进柯老北京的住所,距离近了;喝老人家倒的茶,感情近了;听老人家透明的话语,心贴近了。临别时分,柯老将事先准备好的“柯蓝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周年”纪念特刊和首日封送给我。多情的老人。
从那时起,每次与柯老通电话或是见面,听得最多的都是他关于散文诗奇妙而真实的梦想,至深的感觉就是他常说“忙得很。”他高擎着散文诗光辉的旗帜,步履匆匆,永远是出征者。
柯老在北京住院期间,我曾前去看望,并转达李远荣老师的问候。人之常情,柯老却默默地记在心里。当他再次回北京时,特意送我一串饰物。细心的老人。
柯老不仅送我情意,还有深深的期许——他告诉我:“不起舞的日子,就是对生命的辜负”。我学作的散文诗,浸润着柯老批改的墨迹。而他自己,正是起舞高歌了86个春夏秋冬。而今,还在继续……
新旧世纪之交,柯老在北京几次召开座谈会,倡导散文诗与西方文化接轨。他以极大的热情鼓舞大家迎接散文诗高潮的到来。每次座谈,老人家总是亲自通知我,有时让我与其同车前往。
2003年8月,散文诗学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仙湖植物园抒情》诗集发布会。那天,我在河北办事,没有听到柯老的电话。晚上回京后,赶紧给柯老回电话,得知老人家在深圳大厦,我立刻赶去。柯老和学会的人刚从钓鱼台回来,正往房间里走。柯老满脸愠色地说:给你打了那么多次电话,就是打不通!多可惜!在钓鱼台开会,你没来。我知道老人家是心疼我错过了难得的机会,非常歉疚。

柯老收到李远荣的新著,见其中有我为李老师作的文学纪要,孩子般率真地大声说:“我都嫉妒了!”电话中我们好开怀,笑声穿过时空飘荡。
2005年新春,柯老收到他自己的文学简表后,真诚地感谢我,并认真做了批改。为了助我完成其简表的编辑,他又叮嘱其女儿专程给我送来了6大卷本《柯蓝文集》。捧读文集,感受柯老的深情,我在内心向着深圳大喊:“柯老,我爱您!”

2006年6月,仲夏如火。我在外地接到柯老的电话,得知老人家已回北京。不日他将赴一位企业家宴请,邀我同去。到达后方知,宴席上只有柯老的家人,还有我。席前,柯老将他的著作《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送给我,老人家事前写好了题签,还特意翻开做了标记收录着我短诗的那页,含笑指给我看。严谨的老人。
那一餐很美,柯老传经布道:讲他感情的色彩,色彩编织成永恒的彩虹;讲他切题的心悟,个体感受幻化成美丽的润泽;讲他创作的灵感,火花迸发出不朽的诗文。
那一餐太美,心留余香。那是我最后一次享受和柯老在一起的日子。
大家小事,小事大家。
柯老把他的爱嵌在文字中,洒在人们的心田里,种植在祖国的土地上。
仰望长空,柯蓝人性与诗性的异彩,辉耀着……
柯老:爱在,您在。
2007年1月25日于北京
刊于《中国散文诗》2007年第1期
刊于《永远的柯蓝》
后记:
柯蓝热血男儿侠骨柔情。因护送伤员到后方医院,他认识了代表南洋华侨联合会向八路军总部赠送大批贵重药品并归国勇敢参战的女护士柯蓝,他们相爱了。恋情被战火摧残成永远的伤痛:柯蓝在转移伤员时不幸牺牲。他从巨大的悲痛中自醒自拔,遂向组织申请:从此延用“柯蓝”之名,以延续她的生命。
《永远的柯蓝》208页柯蓝诗句:“既然我做了这样的选择,那我将连我的影子,也不留给这个世界。不增加这个世界的沉重……”
十五年啦,重读自己写过的文章,恍如昨日。心里暖暖的,也湿漉漉的……柯老活着。
2022年10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