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象征着成熟,意味着丰收。秋日里的阳光温馨恬静,秋日里的微风和煦轻柔;秋日里的蓝天白云飘逸,秋日里的景色金黄灿烂。
桂花香了,心儿醉了,老朋友们又要团聚了。由于疫情原因,也是各自忙碌,整整两年彼此未相见,甚是心心相念。前天“快乐群”里一声响雷,激起了阵阵波澜,叫好声此起彼伏。




昨天两辆车按既定目标出发,沿途把老朋友一个一个带上。上高架,过运河,一个小时后到了丁桥的“倪记酒家”。时间才刚九点半,营业员还在抹桌拖地搞卫生。不是早饭没得吃,赶着去吃中午饭。实在是争分夺秒掐时间,老友们早点碰面聊聊天。
“好久不见,你越发年轻啦!”“哪里啊,我老年斑都不少了!”一见面,你胖了,她瘦了,相互招呼情意浓。呷上一口龙井茶,剥剥瓜子核桃和花生,开心快乐笑盈盈。
阳光洒满窗台,引来了多少话题。回想起青春年少时一起去苏州游玩,顺着大运河坐了一晚上的轮船,通宵未睡吆五喝六忙着打老K,次日清晨到了苏州瞌充懵懂哈欠连天;回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结伴去城西探险白龙潭,半途中丟失了38只大司考,中午饿的双腿发软肚子咕咕叫,那可是当年杭州海丰西餐社的网红名点哦;又想起了那时候真的有点傻乎乎,五男三女八个年轻人,买了八只土鸡烧了一大锅,要求每人吃一只。因为是八个人,美其名曰“百(‘八’的谐音)鸡宴”,结果是一个个撑的来肚皮滚滚圆;还记得有一次大伙儿聚会时,自作聪明用高压锅蒸湖蟹,谁知道膏红体壮的大湖蟹,脚归脚、壳归壳,一锅子的湖蟹四分五裂炸开了花,变成了名符其实的“蟹壳黄”……。
哈哈哈,几十年前的一件件有趣事儿,至今想来依然记忆犹新津津乐道。只可惜无话不谈的八个好朋友,其中一位已经去了风水宝地。但尽管她过世整整二十年了,每次聚会时大家仍旧在念叨她。
老友来相聚,话是越聊越多:说说孙辈们的活泼可爱,说说儿女们的婚姻和工作,当然也说说自己的快乐与烦脑。有些话有些事,对家人不一定都会说,但在肝胆相照的老朋友面前,一古脑儿都能说。因为多年的朋友知根知底,脾气性格了如指掌,相互能包容,彼此会关心。朋友间的一席话,会给你鼓励加油,会帮你解疑释怀,会让你心情愉悦每一天。
有句话说的好:人间最美是友情。为啥呢?你想想,夫妻俩人相识相恋起码要二十岁出头,结婚之前是八杆子都打不着的陌生人。咱们可是从小学开始到如今,历经读书工作谋生,然后结婚生子育女,朋友之间你来我往,屈指一算已经超过了六十年。六十多年的情谊从末断档过,你说珍贵不珍贵?
红日当头照,饭菜上了桌:爆炒梭子蟹,大烤墨鱼卷,蒜蓉鳜鱼白切鸡,红烧羊肉扑鼻香,清蒸鲈鱼醉鸡爪,肉丸草虾烩三鲜,红椒肉沫臭豆腐,笋片咸菜炝毛豆,当然少不了一盆甜蜜蜜的酒酿圆子羹。老友们食欲顿开,斟酒挟菜,大快朵颐。
酒足饭饱,穿过马路,来到了皋亭山风景区。据记载,皋亭山被誉为“杭州的靠山〞,没有皋亭山就没有杭州城。这座杭城百山之中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山,始于秦、兴于唐、盛于宋,与上塘河和龙居寺千年之合,孕育了杭州独特的文明脉络:秦王在此开河,钱王在此筑寨,高宗在此避难,乾隆在此上岸,丁兰在此事亲;白居易在此求雨祈福,苏东坡在此治水惠民,杜牧在此长眠安息。而今天,我们在这历史文化积淀极为厚重之地团聚,岂不也是美事一桩?
进入景区里的千桃园,六千多棵桃花虽已凋谢,但五百余株桂花正艳丽吐蕊。抬眼望去,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绿树成荫,桂香袭人。边走边聊,倒也悠然自得。忽然,众人眼前一亮,只见一对新人,红衣古装,执手相伴,正款款而行,犹如金童玉女下凡。

此情此景,顿时引发了老友们的羡慕之情。呵呵,祝福你们,天仙配一样的年青人,你们赶上了好世道。不过,咱们也年轻过,咱们也浪漫过。如若不信,来上几张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照片佐证:
(去苏州无锡逛园林,到绍兴乘坐乌蓬船,在西湖里泛舟戏嬉。)
(年轻时候的我们,结伴去郊外春游。是不是也英姿飒爽?)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年近七旬的我们,人生路上摸爬滚打历经磨砺,模样已变的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了。但面对‘岁月无情’这把杀猪刀,我们依然欢声笑语从容淡定。
(“ 来来来,快快快,队伍排排齐,马上要拍团体照啦。”)
(“哎哎,老兄,你靠拢来一点儿!老朋友了,还客气个啥?”)
(“大妹子,你扣牢我的手做啥?”“大哥呀,我怕你激动的站不稳哦。”)
(“拍照片的两位老朋友夫人,帮我们拍的好看一点!谢谢你们啦!〞)
(哈哈,虽然青春容颜一去不复返,精气神却依旧不减当年。)
快乐的聚会总是令人难忘的,老年人的心态应该年轻一点。深厚的友情就像那霓虹灯,把晚年的生活映照的五彩缤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