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在盐场长大的孩子都有个清晰的印象,总能联想到老盐场的曾经的艰难的日子。记得老盐场的滩地是八卦滩,盐圩在滩地的中央,外地人走进这八卦滩经常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出去的路。那时的盐圩与外界联络的交通运输是一条盐河。这条河对那时的盐圩是非常的重要,吃水买粮全得靠她,就是盐场产的盐也是从这条盐河里运输出去,那时的盐河就是盐圩的生命河。
如果冬日结冰封河,盐圩里的人们只有到十几里外的场部担水吃。那时盐圩里没有自来水,吃水用水全靠一条木头船到场部拉水到盐圩里。
圩子里是每两到三天拉水工就用木船运来一船淡水。将船上的水装运回家那才叫惊心动魄。圩子里的壮劳力用木桶担在肩上。在船上双手一齐用力把水桶装满,挺腰担起水桶一鼓作气担回家。力气小的人根本就干不了这样的工作。记得在东三圩时,生产组长周连春做事很有人性化,每当水船到圩,他都会抽调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挨家挨户将各家的水缸担满。解决了没有劳力人家吃水难的问题,也避免了以往的一到水船进圩,各家抢水的不正常现象。年复一年盐圩的人们就是这样吃水用水,安静的过着这样的日子。我家搬到东方圩时,吃水难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怎么困难的。听我一一道来。
盐场的八卦滩产盐少,工人吃的苦,受的累又多。经过专家改良,以往的老盐滩改成了下雨天有塑料布苫盖的塑料滩。新滩改成后,伴随着盐圩多年的盐河就被填埋了。盐圩还在滩地的中间,盐河改道,离东方圩有一里多路,吃水要到离盐圩一里多路的路边盐河边的水泥船里担水了。
怎么到这么远地方担水呢?盐河改道离家远了,所以就在盐河边固定了一条水泥船。运水工运来水后,圩里的工人把运水工运来的水起到水泥船上,东方圩里人家只好到水泥船担水回家,路又远,用水很不方便。

当时,父亲已退休,年老体衰,身体又不好,有着肺气肿等多种疾病,远路担水的事干不了了,我和弟弟,妹妹都很小,这样的体力活根本就不能做。所以,家里的吃水用水的工作就落在二哥的肩上了。那时二哥年岁也不大,只有十六岁,为了这个家,毅然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当一名军人,在家顶了职,做了一名盐工,他那么小,除了忙完盐滩工作,又要忙家里的事,担水买粮买炭,全靠他一人,实在是辛苦。星期天,他往往会用半天的时间把家里大缸小缸担满水。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星期天到处去游玩。父亲也非常心疼二哥,也想让二哥像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假期中自由自在的去游玩。在二哥工作的时候,就会喊我和他一起去抬水,我那时只有十一二岁,身体也弱,和父亲抬着一大木桶水,虽然我在前面抬还是压得我肩膀生疼,肩膀疼痛时会用双手抱着扁担踉踉跄跄和父亲一同抬水。二哥看到我抬水时的可怜像,心疼不已。对父亲的做法大为不满,他对父亲说,你怎么能让这么小的孩子跟着你抬水呀,弟弟还正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呀,就是家里没有水吃也不能这样呀,不能等我下班后去担吗?弄得父亲也怪难为情的,有时父亲也会被二哥责备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父亲也没有什么办法呀!他也想为二哥分担一些家庭事务。这件事过后,二哥一看到家里的水缸缺水,就会在下班后把缸里担得满满的。说真的,那时的二哥在家里吃了不少的苦。但我们的好二哥为了不让我们吃苦,把所有的重活累活都揽在自己的肩上。时至今日,一想到我那顾家又疼爱兄弟的二哥,我的心中就会热血沸腾。艰难的岁月,有一个知疼知热的好二哥,我和弟弟妹妹是多么的幸运!
盐圩吃水难已成为历史,现在家家装上了自来水,生活水平大为改观,盐工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论,但那段艰难时光不可忘。我珍惜今天的好日子,但我更珍惜以往的大家庭情谊,父爱,兄爱,一直烙印在我的心田,永久都不会忘记!时至今日,这段往事一在脑海出现,就有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2022.11.5
作者简介:刘荣君 江苏连云港市人,小学教师,中共党员,喜爱中国文学,写些身边事,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