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上“核”图,火了!
2022-04-10 19:47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自修》
官方微信订阅号“魔都语文课代表”
魔都语文课代表
课代表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平时办办杂志《中文自修》、此外还有中高考研讨会、语文大讲堂等活动,以及全上海最大的中学生作文竞赛。如果你是魔都最关心教育的那一批人,就必须关注课代表啦!
综合撰稿:胡郏雯
课代表的话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风雨无阻坚守在战役一线,各界人士也在用不同的方式为疫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广东佛山,一位90后小伙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一幅“核酸检测上河图”,作品一出,就火遍全网,网友们看后纷纷点赞!

“核酸检测上河图”出自90后美术工作者陈志杰,这幅作品整体创作花费五天时间,以大规模核酸检测为背景,整体风格《清明上河图》的表现手法,据陈志杰介绍,画中大概有345个人物,15个景点。

画卷里大到西樵山,岭南明珠体育馆,佛山西站等地标,小到带着口罩排队的居民——

身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

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

全副武装的消毒人员

新闻记者都跃然纸上

值得一提的是,陈志杰还将许多现实中的动人场景融入其中,医务人员因太疲惫,或趴在椅子上休息,或蜷缩在桌子旁,党员志愿者们严守一线,维护秩序。
说起创作这样一幅作品的初衷,陈志杰坦言,近期看到医护人员们连夜开展核酸检测,市民们积极配合的场面,心里很震撼,于是萌生了记录下这一幕幕场景的想法。
后来,陈志杰接到社区通知去做核酸检测,这样的亲身经历让他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全程大家都井然有序地等待着,透过医务人员的防护罩,看到他们脸上满是汗水,有的医务人员脱下防护服,汗水浸湿了。”

陈志杰回忆说,当时不仅是感动,更充满了敬意。作为一名画家,他想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大家重视疫情防护。许多网友看到这幅细节满分的画卷后,如此评价这幅作品:“有爱!有创意!”并且纷纷表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辛苦和不易!
这幅整体风格延续《清明上河图》的《核酸检测上河图》,着实让大家眼前一亮。陈志杰希望为每一个在疫情期间积极配合,用心奉献自己力量的人画一幅生动写实的众生相。
他之所以采用《清明上河图》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想必一是因为这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国宝级地位,二是因为它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是北宋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场面十分热闹,不过,这幅名画所要表现的不仅于此。就像陈志军在《核酸检测上河图》中描绘的那样,我们除了看到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辛勤奉献之外,也在画中看到了他们辛苦疲惫的一面,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这份光荣与不易。

《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简单地描绘百姓风俗和日常生活,其实,它还透露着一条信息:在商业繁荣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机。所以,它同时又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比如卷首的惊马闯郊市,在古代,马是官家的坐骑,老百姓只能骑驴骑牛,这匹白马受惊了,正要冲到集市里去,当时气氛很紧张,一个老头赶紧招呼他的小孙子回屋,另一个老头吓得落荒而逃。受惊的马的嘶叫声惊醒了在小茶馆里喝茶的老百姓,他们纷纷寻声往外,一头驴子也受到惊吓,蹦跳了起来。下面的场景会发生些什么,就可想而知了。在这里,画家是在暗喻当时普遍存在的官民矛盾。
更让人深感担忧的是城防的涣散。画中,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连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原本应该是有重兵把守的城防机构所在的位置,居然是一家商铺,老板正在验货,账房在记账。从画面上看,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这不是张择端的有意设计,而是真实地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
本文综合自:央视新闻、书法报
课代表诚意推荐家长订购:
《中文自修》会员服务
今日起,《中文自修》向全网招募所有希望孩子爱上语文、学好语文的中小学生家长,成为我们的会员,享受8项特权(详见下方海报),在《中文自修》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大家学习语文提供专属的资料、优先的活动资格、第一手的语文考试动向!
来吧,现在就成为《中文自修》会员,从读者、关注者,转变为我们的一员,助力孩子的语文学习!
售价:
269元/年
券后价:169元/年
记得点击[阅读原文]领取优惠券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