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与魂(二)
焦秀清(甘肃)

正当我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中时,展台上一排大小不一的穴头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由为之一颤,我仿佛看到父亲和母亲正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们做鞋的身影,父亲撵着麻绳,母亲纳着鞋底,我们早已入睡,可父母亲每天依然忙到很晚才能休息。每年母亲和父亲要给我们每人做三双新鞋,一双棉鞋、两双单鞋,我们兄妹五人加上父母亲总共就得做二十一双鞋,还有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裁剪,然后一针一线缝制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想到此,我不由地眼眶湿润,俗话说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言行告诉我们勤劳是生存和致富之道,这也充分应证了古人那句“天道酬勤”千古传颂的名言,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心存善良和懂得感恩则是做人之本,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提倡孝道应该是值得弘扬的传统美德。如今父母年事已高,正是我们儿女尽孝之时,若是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那就只能遗憾终生了。
再往前走,展厅里一些红色的剪纸吸引了我的视线,我仔细地端详着每一副图案,是那么的美。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个大娘,她剪纸剪得非常好,每到过年,各家各户都会买一些红纸,一些拿去请她给剪纸,另一些则请村里的老师给写一些对联。不管是大娘的剪纸还是老师写的对联都是不收费的,义务为大家做的,这也彰显了农民的朴实与善良!大娘能剪好多种图案,有双喜临门,有二龙戏珠,喜鹊报喜,福字图案,还会剪鱼虾和其它一些动物图案以及一些人物图案,真的是非常的美,如果她能活到现在,我想她即使成不了剪纸艺术家,至少也是个非物质文化传承者,我亲眼看过她剪,一张完整的纸在她的手里用不了几分钟就会变成一副美丽的镂空图案,我当时真的是好羡慕她的技术,只可惜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其实大娘并未读过书,我也不知道她是跟别人学的还是自学的,只能说能工巧匠民间皆有。
年三十上午,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去看各家各户的春联,农村和城里不一样,城里过年只是门上贴一副对联,农村则不光是门上贴,窗户顶端上面、猪圈、羊圈、牛圈等地方都要贴,就连三十晚上点的旺火柴上也要贴,内容各家都大同小异,都是些吉祥话,大门对联就不必说了,其它地方什么五谷丰登、牛羊满圈、膘肥体壮、旺火冲天等等,有的人家不识字有时也会贴错,把牛羊满圈贴到住家上,其实不管对与错,都寄托了人们对来年农作物丰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希望就没有奔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希望,则国家危矣!
博物馆里的藏品有几万件,种类也很多,还有瓷器、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家文化、黄河文明及古生物化石等等,这里不能一一赘述,我写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这些文物都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如今外国人都争着来我们中国学习我们的文化和了解我们的历史,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保护国家之根,延续民族之魂,更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焦秀清,现居甘肃省,籍贯内蒙古,文学创作爱好者。每每畅游在文学海洋里,感受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着知识的营养,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