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下那片云彩
文/张金元
夏日,在鲁西地区,黎明来得很早,六点左右。太阳已经高高地爬过了树头,大清早的,气温就达到了二十多度,张富友没有顾及那么多感受,他驱车来到城郊的农贸市场,把购买的各种蔬菜塞了满满一后备箱,并且又买了活鱼和大虾,草草地在路边摊位上吃了点早餐,便急忙向城区孩子家的方向赶去。今天是周六,张富友提前就算计好了,上中学的外甥每两个星期就回家休息放假,他今天要带着外甥回自己的老家过周末去,这似乎成惯例了。来到闺女的楼下,已经八点半左右,张富友高兴地打电话给自己的闺女,让外甥下楼,闺女说:“爸爸,我们正吃着饭呢,您上来坐会吧。”老张回应说,在楼下等着,吃饱了让孩子抓紧时间下楼。张富友把车停好。围着小区没有目的地转悠,他一边想一边溜达,昨天给村里的五个发小打电话,当了村支部书记的刘大贵,好像答应今晚上来家里坐坐喝酒,不是很爽快,他纳闷,是不是自己在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给村里帮不上忙了,人性的普遍弱点,人走茶凉,看不起自己了;或者是去年翻盖老房子的时候,没有和他打招呼,他生气了,老张边想边向孩子的楼下看,半个小时过去了,迟迟不见外甥下楼来。他刚要摸电话,外甥一溜小跑,向他的方向跑来。大声喊着:“姥爷,咱们赶快走吧,我妈妈马上就下楼了,要不就回不去了老家,妈妈不高兴让我们回。”张富友自从退休一年半左右,每次回老家小住几天,他都喜欢带着外甥回去,外甥也特别情愿地跟着他在老家玩耍。虽然没有小伙伴可玩,但是在老家,电视电脑随便看,游戏随时打,有时候还可以和姥爷下几盘象棋,摸摸姥爷的手风琴和拉拉二胡,爷孙俩就好像忘年交,都乐意在一块生活学习,主要是快乐随意。原因是,外甥有什么要求,姥爷能爽地答应,从来没有拒绝过,能满足他的愿望,另外是短时间内听不到爸爸妈妈的批评和教育,耳根清净,外甥高兴愿意来,他也愿意带着。偶尔在晚上闲下来的时候,和外甥讲一些他小时候在老家的人和事,以及那苦涩的童年往事。车还没有起步,闺女就撵了过来,看着他爷俩那兴奋的样子,她本来不太满意孩子回老家,也就把刚才和儿子生气的话题全忘了,开口嘱咐道:“爸爸,生活用品带全了吗?小刚的洗漱用品和换洗衣服都在拉箱里,路上开慢着走,不着急慌着回家,到了家,别忘了回电话。”爷俩听着闺女在那里叮嘱,他俩啥也没有听到心里,直想着赶快离开闷热的城市,回乡下爽快两天。张富友的老家离市区有一个小时的路程,沿途他两个走走停停,顺道在路摊上买了几个西瓜,还在揽氏河闸口附近看了好长时间撒网捞鱼的。顺着河坝再走二十分钟就能到家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河坝两侧铺设了宽有八米多的柏油路。原来张富友回老家要绕道,从主干一级公路下来,经过五个村庄才能绕到他家,现在好了,揽氏河两岸修了公路,车下来主干一级路,沿着揽氏河东岸二十分钟左右就能到家了。张刘村就在揽氏河东岸,是个杂姓比较大的村,有一千多人口,在周围四邻八乡是比较富裕的村。村里农房近些年来,建设标准高,庭院设计漂亮,村里有小学,有卫生室,有农商银行临时代办站,还有现在很少见的推磨房和弹棉花机。再加上逢五排十的农贸大集,所以张刘村来来往往的人比较多,农村烟火味浓厚,不像其他村冷落,寂静。张刘村的大闺女小媳妇衣着打扮时尚,外出务工大部分都是男爷们,她们在家就是打理家务,照看孩子和老人,有时候在村里干点零工,或上集买点农产品。村里私家车基本上家家都有,在外村人看来,张刘村过的好,主要是在外边工作的能人多,当官的人不少。还就是他们村人均土地多,靠揽氏河近,旱能浇,涝能排,亩产收入高。要说旱涝保收,这都是张富友的功劳。八十年代高考上完大学的张富友,一路上凭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一步一步从乡镇干部提拔重用,再从市级水利部门主要领导退下来。期间,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水利电力部门,由市县乡三级政府联合出资,在揽氏河张刘村附近,东岸建设了三个穿河涵洞,将揽氏河水直接送到张刘村和周围其他地方。在西岸,由于地势高亢,修穿涵渠根本解决不了灌溉,水利电力部门就在靠张刘桥西边,近挨着排水沟建设了一座扬水站,干旱的时候,随时开闸灌溉。所以,这些年来,支部书记刘大贵每年春节前,都代表村两委会,去市里看望张富友。带点家乡的小米绿豆和地瓜等土特产。张富友在岗位上,他最乐意的是为家乡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为老家的人办点实事,帮助有能力的晚辈安排工作。他担心乡里乡亲说他闲话。官大架子大,脸难看,找他事难办。所以,这些年,张富友始终怀着一颗念故土念乡情的思想,只要庄乡里的人,到市里找到他处理事情,他都尽最大可能去办。并且也安排他们在城里撮一顿。特别是在安排本村同学范淑娟孩子的时候,张富友没少花心思,费了功夫,最后总算进了他下属一个二级单位工作。张富友费心费力地给范淑娟儿子跑前跑后,原因是范淑娟嫁到本村,其丈夫出车祸,撇下孤儿寡母,既是同情念旧,更是他这些年藏在心里的秘密。范淑娟至今也未改嫁。当初是她娘家三个姑娘,她未出村远嫁,考虑的是父母到老了,有人照顾养老。在她上初中和高中就喜欢张富友,并在张富友考上大学前,一直和张富友来往密切。张富友考上大学后,他们的关系就疏远了,不是因为张富友考上大学,就结束了谈恋爱,而是村里说什么闲话的都有。人言可畏,范淑娟一赌气,高中毕业后就去南方打工了,等张富友上完四年大学参加工作,范淑娟已经回村结婚生子。虽然命运多舛,但在本村照顾了父母,守着最初的梦想。有时候张富友逢年过节回村,偶尔见面聊一些家庭琐事,但聊的最多的是范淑娟儿子就业问题。自范淑娟丈夫出事后,张富友挂念,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们母子生活过得怎样,需要他帮什么忙等等,她儿子上技校就业问题解决了,张福友既是释怀,也是一种心里的解脱和安慰。夏天的晚上,夕阳西下的时候,已经是接近八点左右,外出打工和下地干农活的乡邻都陆续回到村里。天仍然闷热,没有一丝晚风吹来。张富友在忙着洗菜和其他食材。他让外甥把空调各个房间打开。约八点半左右,张富林、刘大红、范淑娟就到了,支书刘大贵还没有来。按庄乡辈分他们都是平辈。年长的是张富友,范淑娟忙着和张富友帮下手,厨房里他俩有说有笑,不清楚他们谈论的啥话题。客厅里,刘大红在给刘大贵打电话。小外甥在隔壁房间陶醉地玩他的游戏。刚斟满酒,刘大贵就风风火火地进了屋。他落座点上烟,问张富友:“友哥,上周不是刚咱们聚餐见面了,怎么有事啊?”“聚会还分时间长短吗?你这周忙得啥事啊?”张福友问道。“镇政府让咱们村搞乡村文化大院建设,我这几天忙着找装修和联系文化站。需要一些文化娱乐物品。”听刘大贵这么一说,张富友心里舒服多了,刘大贵最近忙村里的工作,并不是不愿意和他见面聚会,也不是因为去年盖房子让刘大贵不痛快。酒过三巡,话题多了起来,刘大贵微醉地说道:“友哥,你已经退休了,别在城市住了,城里的人冷漠,不热情,你这房子盖的和装修这么好,搬回来住,我把文化大院建设好了,发挥你的余热和能力,可以和咱村民搞文化活动。”刘大贵这么一说,他几个都表示欢迎,认为可以。张富友高兴地说道:“这事情我可以有能力办好,发挥我的强项,把晚年余热贡献给咱村,我再买些娱乐器材,教大家伙学习,但有一个条件,你们别烦我给你们多事,也要有事没事常来我这里。”他们都爽快地答应着。张富林突然蒙出来一句:“哥,我嫂子去世快十年了,你怎么不再找个伴啊?要不我们在四邻八乡给你张罗一个对象吧?。”他们四个都愣住了,一时半会没有人说话,你看我,他看他。最后把目光都集中到了范淑娟身上。范淑娟喝了点酒,看到大家都在看她,脸上更加羞红了。尴尬的张富友顺口说:“不着急,等过了春节再考虑,大家喝酒喝酒。”说起张富友的爱人,他们是大学同学,媳妇老家是四川省的,远嫁到鲁西平原地区,她不仅爱的是多才多艺,人品好的张富友,她更喜欢平原的一马平川。交通顺畅,出路方便。从小在山区憋屈的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从容地,果断地嫁了过来。她分配到了民政部门工作,结婚第三年,给张富友添了一个闺女。三口之家,幸福快乐,工作平稳,张富友也随着自己的努力不断提拔调整工作,五十多岁升到了副厅级干部,在市水利局主管河道及防汛工作。在村里老百姓眼里,张富友是有本事之人,聪明之人,没有大官架子的人,在同事眼里他是正直无私。工作敬业的人。为人低调,不张扬,能力强。能写能算。爱好广泛。他们三口之家,别人羡慕嫉妒恨。但在单位例行领导干部健康检查的时候,他妻子乳腺癌晚期,彻底击碎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他那年52岁,妻子去世后,就把心思放到工作和照顾闺女身上。闺女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后,熟人朋友给他介绍对象,他都以没打算和当时不考虑推辞。市里分管水利部门的领导给他也介绍,他给出的理由是,等退休后再考虑。岁月在不经意间,来到张富友退休点,在他快要退休两年前,他和闺女女婿在吃饭的时候,把回老家翻盖老房子的事讲了出来。坚决反对的是闺女,她说了三层意思,一是农村风俗,没男孩,就是没有根系了,盖个好房子谁今后继承,女孩是不会再回老家的;二是农村条件差,年龄大了,我们担心,再说,农村他们都忙着打工,没有多少人陪着你玩。三是父亲在外工作四十多年,和老家的人相处比较生分,很难融进他们的圈子里。要找个老伴同意,回家盖房不同意。张富友盖房的理由是,老了回老家生活心里踏实。故土难离,舍不下一块长大的发小。闺女反对,他坚持要回老家盖房,父女俩闹了好长时间别扭,曾经有段时间张富友闺女喊他去孩子家吃饭,他都不愿意凑场。闺女拗不过父亲,张富友委托自家侄子用钢架结构已最快的速度,仅用一月左右就完工,能住人了,虽然钢架结构多花了点钱,但是速度快,质量好,也相当气派。五个发小,喝到已经晚上十一点多钟,都有些醉意。刘大贵说:“咱们散场吧,我明天还有事处理。”他指着范淑娟,“小妹,我们走后你帮忙给打扫一下垃圾。”他们三人陆续走了,范淑娟和张富友收拾剩下的饭菜,清扫,洗刷碗筷,十多分钟两个人就清理好了,张富友喊打游戏的外甥,一块将范淑娟送到大门外,张富友喊打游戏的外甥,一块将范淑娟送到大门外,张富友叫外甥给范淑娟姥姥再见,外甥很有礼貌地说:“再见。姥姥,您慢走!”回屋的路上,外甥纳闷地问张富友。“姥爷,你为什么让我喊他姥姥呢?喊范奶奶不是更好吗?”“你小孩子家懂得啥?她是姥爷家的娘家人,按你是外姓人,就应该喊姥姥。”张富友边走边说,暗暗笑着。清晨,张富友和外甥慢跑向村西揽氏河东岸赶去。早晨的太阳光照到身上,也是热得不舒服,等跑到岸边,爷俩已经是满头大汗。树荫下,张富友望着西岸的扬水站,再回头看着东边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玉米及其他农作物。他心里很舒坦,也很高兴看到村民丰收的景象。他不图老百姓赞美他,感恩他。他要的是自己能为家乡做的什么,能为老家的人帮上什么忙,他怕自己回老家,村民对他冷淡,蔑视他,见到他绕着走躲着他,孤立远离他。闺女打电话过来,让他们抓紧时间回城。张富友和外甥在周天的下午六点左右才慢悠悠地往城区驶去,期间,他打电话给刘大贵,说文化大院建设好了给他通知。年轻人谈恋爱,玩的是浪漫。追求新鲜感,卿卿我我。当初范淑娟追他的时候,虽然在农村生活,但是牵手,花前月下是有的。他计划这次翻过来追求范淑娟。不急于求成,慢火炖感情,而且成年人处对象,要保持矜持,收敛,稳重。老年人谈爱恋火热的词语可能不多,或许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温馨的话,就能让人感动心想半天。比如周六晚上送范淑娟回家,让外甥喊她姥姥,她不傻,准能听出点意思来,不必要说我爱你或谈海誓山盟的话语!在闺女家吃晚饭,张富友不打算今晚上回自己家了,和女婿小酌了几杯,饭桌上,闺女数落起父亲来,“爸爸,你最近干嘛一直回老家啊?人家谁陪你玩啊。天气越来越冷了,今后你要少回去了,别来回跑冻感冒了。”张富友也不搭话,和女婿说笑着,最后来了一句,“你大贵叔,建设文化大院,需要我回去帮忙,搞点活动什么的。”其实,他最近有事没事老是回老家,主要是在村里刷存在感,特别在范淑娟面前刷存在感。围着村庄遛弯,就拐弯抹角地向范淑娟的家方向走,有时候碰到范淑娟,让他进家坐坐,他有意地回绝,心里可是想着真愿意进屋坐坐,顺便吃顿范淑娟做的饭。可是他不能这样做,他不能在成家前,给她添堵填闲话,也不能毁了自己在村里的形象,何况。老年人处感情,距离感和神秘感,更具杀伤力。临近春节,刘大贵打电话让张富友回老家,文化大院建好了,镇政府举办“振兴新农村,走进新时代”文艺汇演比赛。要张富友回村指导排练文艺节目。接到电话,张富友兴奋不已,他急忙开车去了文具店,购买了几套象棋、麻将。把两箱平时攒的书籍在家清理了一下,虽然大部分书籍涉及都是水利和政策方面的,但带回村文化大院,充实书屋应该是可以的。他收拾了几套换洗衣服,打电话给女儿,说回老家近期不回城了,别担心他,有事打电话联系就行。村文化大院大厅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屋外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一些老头老太太有打麻将下象棋的,还有玩扑克的,啥也不会玩的,坐在一旁看张富友在指导排练的节目,舞蹈曲目,今天是个好日子,热情奔放,动作有力,场面火爆,范淑娟前排中间位置。她高高的个子,有点丰满,在演出服饰的衬托下妩媚动人,有着城里人的干练和气质。在示范转身摆腿的动作时,张富友让范淑娟出列,近距离接触,两个人很自然,配合流畅,没有紧张和不自在的感觉。张富友抓着范淑娟的手,感觉踏实,过电的感觉虽然不是多强烈,但他能感觉到范淑娟的手心里有汗,且化妆后的清香气息直面扑入张富友,他有晕倒怀里的意识,却又不能在大众面前失态。他忽然叫停了音乐,稍事休息。他慌忙跑出了屋外,寒风把他吹醒,身体打了个冷战,意识又回到了当下,他看了一下时间,晚十点左右了,他心想,今晚到此结束,他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别丢丑。春节即将到了,镇政府大礼堂内,人山人海,各村舞蹈队,秧歌队,五颜六色的服装装点着大礼堂,正面主席台大屏幕上,“振兴新农村,走进新时代”标语 特别醒目。由张富友指导编排的两个舞蹈曲目。张刘村舞蹈队一个荣获一等奖,一个优胜奖。比赛进行到结束,已经是下午一点左右。刘大贵提前在酒店安排了两桌菜,他要邀请舞蹈队给张刘村带来的荣誉,并感谢张富友老大哥的鼎力相助。人都到齐了,唯独缺张富友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刘大贵打电话给他,他说十分钟就到。酒席上,大家伙高兴的举杯庆贺获得一等奖,张富友没有喝,闺女打电话催他快回城,春节到了,事情比较多,喝酒开车就回不来城了。临散场的时候,张富友紧挨着范淑娟往外走,偷偷往她衣兜里塞了个信封,范淑娟刚要推辞问啥东西,她怕姐妹们看见,怪不好意思的,也没有强往外掏。在和大家伙分别的时候,张富友说:“提前祝大家伙春节快乐,节后再见。”张富友发动汽车,顺着乡镇大道向城区驶去,范淑娟站在那里,好长时间愣是没有回过神来,好像立马失落了许多,身边缺了点什么。范淑娟回到村,立马打开张富友给她的信封,她开始怀疑可能是写给自己的情书,或其他方面的内容,原来是一张两千元的购物卡和两套衣服提货单。范淑娟这才明白,中午吃饭前,张富友迟迟没到酒店,他是散了比赛去超市了,给她买的东西。她摇头有意思地笑着,她想啥时候张富友能开口向她求婚,她会爽快答应的,而且是幸福地答应。她不知道张富友心里是怎么想的,一年多来,张富友从来没有当面向他说我们结婚,我们在一起之类的话。这个春节范淑娟即是快乐的,也是矛盾着,给她这么贵重礼物,他啥事啥话没有透明。春节是欢聚一堂喜气洋洋的时光,也是相互拜年,微信送祝福吉祥的时候,张富友收到了来自单位和亲朋好友的祝福,手机一直不停地提示着。正月初一上午,范淑娟发来了微信,在祝福春节快乐的同时,问了句,什么时候回老家,我们都等着你呢。张富友给她回了个能否带着户口本回去,咱俩去镇政府办个证啊?一个你看着办,一切听你安排,结束了她俩的微信聊天。城市里张富友兴奋,乡下里范淑娟激动。初春的天,还是春寒料峭,万物都在慢慢地厚积薄发中,新生力量和新的花草将在春风的暖拂下,孕育成长。张富友也在考虑找什么时机给自己的孩子,把婚姻大事讲出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和想法。正月底的一个周末,张富友在超市买了一些水果和其他东西,在闺女家吃晚饭的时候,他郑重其事地说道:“爸爸计划找个老伴,四月份春暖花开的时候就结婚,看看你们有什么问题和顾虑。”“找个老伴,我们同意,从来没有听你说对方什么情况。是哪个科局或富婆啊?”闺女疑惑不解地问道。“不是城里的人,是咱村里你范淑娟阿姨。别人介绍的,咱不了解脾气性格,不知道人性,人品如何,你范阿姨我们是同学,彼此熟识,知根知底。”张富友在一旁说着,闺女在暗自琢磨,她现在才明白,爸爸两年前,强烈要求回老家翻盖老房子,目的是回老家谈对象啊,难怪退休后,平时有事没事就往老家跑,回到城里精神头大着呢,老干部就是城府深,心思缜密,盖房是假,谈对象是真。当初自己怎么劝说,别回老家盖房子,他都不听,还闹了好长时间的别扭。原来他是有目的。闺女没有揭穿爸爸盖房子目的不纯的动机,她要给父亲面子,只要父亲高兴,幸福快乐就行。张富友又道,“城市的人间冷暖太生硬,太现实,不如农村烟火浓,亲情厚,所以,今后我要在农村养老了,你们没事可以回老家看我,我有事的话,就打电话给你们。结婚的事,不大操大办,把自家亲戚和要好的朋友聚聚就行了,”张富友说着,闺女和女婿看着父亲一脸幸福甜蜜的样子,他们都替他高兴,并祝福爸爸晚年生活开心幸福。人间最美四月天,春风十里,鲁西平原处处春意盎然,绿树成荫,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张富友一身笔挺的西装,手拿着半摞红字请柬,他要开车回老家,他要过好晚年的幸福生活。汽车发动了。明媚的阳光下,张富友渐渐地离城市越来越远……
作者简介:张金元,茌平区卫生健康局主任科员,党员,大专文化,七级伤残军人,二等功获得者。


“马周杯”全国文学大赛征文启事
为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特举办“马周杯”全国文学大赛征文活动。
马周(601年-648年),字宾王。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前曹村(马庄)人。唐朝宰相。马周少孤贫而好学,曾任博州助教。辞而西游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三年(629年),代常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中时憋,唐太宗大悦。即日召见,令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贞观十八年(644年),任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劝唐以隋为鉴,省徭役,恤民力,节俭如兰,慎选地方官吏等,多为唐太宗所纳。马周所作《上太宗疏》《陈时政疏》《请劝赏疏》《谏公主昼婚疏》和《请简择县令疏》等文章影响深远。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去世,终年四十八岁。唐太宗为他举哀,追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马周被毛泽东评为:“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
如今,前曹村党支部牢记三个务必,守民心,创大业,当好人民利益的绣花针。抓住党的十八大以来黄金十年机遇期,一跃成为新时代沧桑巨变的代表之一。前曹村共四个自然村, 1172人。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建成现代数字化安居小区。小区总占地454亩,现有居民3300多户,15000多人。幼儿园、小学、医疗点科学配套,前曹村集体公共积累达到2亿多元。家家都变成了百万元户。前曹村2015年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一、参赛主题
内容健康,表现新颖,文学性强,不限主题。
二、征文体裁
小说、散文、诗歌。(短篇小说不超过1万字、散文不超过5000字、诗歌不超过100行。所有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没有在任何平台、纸媒、公众号上等发表过。同时标明体裁。
三、奖项设定
一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各20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1000元 ;优秀奖30名,奖金各500元 。特殊贡献奖20名,奖金各1000元 。
四、投稿时间
自2022年11月11号至2023年4月11号截止。2023年7月1号前颁奖。所收稿件, 版权归大赛组委会,并择优在【茌平文苑】上发表。请作者关注【茌平文苑】公众号,以便作者能及时了解大赛信息。
五、评审团队
以山东省泰山文学奖获得者为主任的评审小组,对参评作品进行公开公正评审。
六、文档要求
来稿请注明“‘马周杯’全国文学大赛征文”字样。
标题小四加粗,正文为宋体五号,文末注明真实姓名、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
在邮件正文粘贴之后,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指定信箱:sdblzlwxjzw@163.com。在来稿邮箱主题一栏里,注明:“马周杯”文学大赛+文体+题目+省份+姓名 。
本次征文大赛解释权归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作家协会。
“马周杯”全国文学大赛征文组委会
茌平区作家协会
总 编:乌以强
责任编辑:冯喆 张晓燕 翟玉梅 丁杰
茌平文苑 第0513期
本期编辑:翟玉梅玉梅 编辑微信:z13047458090
茌平文苑:欢迎关注,欢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