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悲鸿再传弟子 当代画马名家——访徐悲鸿再传弟子、著名画家王相文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悲鸿再传弟子 当代画马名家
——访徐悲鸿先生再传弟子、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提名画家、著名画家王相文先生
(一)
亲爱的朋友们,您可曾记得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多少画马名家?汉代的马、唐代的马、宋代的马我们不去一一的评说,就说当代徐悲鸿的马,可谓悲壮苍凉,昂扬激奋,可以说已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在徐悲鸿先生之后,又涌现出一批多年活跃在中国画坛的著名画马大家,韦江凡先生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而韦江凡先生的学生、也就是为画马迫求了大半生的王相文先生,沿着先辈的足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追求新的意境,用创新的手法绘就时代之马。我们看到集结在他笔下的马,有长征的马、抗日战争的马、有毛主席骑过的大白马、也有英雄驰骋疆场杀敌的战马。就是这样,王相文以马展示时代的风貌,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与徐悲鸿再传弟子、著名画家王相文先生在其工作室采访时合影
在一个初春时节,我先后两次拜见王相文先生。王相文先生现为中国马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艺术中心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
坐在我面前的王相文先生,中等身材,身着一套得体的休闲装,一张充满笑容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亮眼。不怎么善于言谈的他,说起自己画马的经历时,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又两次拜见王相文先生,并与之成为好友。王相文告诉我,他是著名画家韦江凡先生的学生,老师在给他的画集作序时,曾以天马行空为题,写下了近千字的评价。天马行空,意为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一样。新千年后的一天,当历史进入新的世纪时,王相文突发奇想,思如泉涌,一匹天马好像突然呈现在自己的面前。他紧紧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挥笔作天马行空图。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一匹天马腾空出世,从墨池中跃出。
王相文讲道:只见黑马昂立于云端,前蹄奋起作垂直状,挑战风云,蹄上挂起万千云霞。后蹄则踩在洁白的云絮上。此时,分不清是云托着马,还是马驾着云;再看马鬃飘起,如同鼓起的风帆一样;马尾则伴着后腿随风荡漾;马头顶上轻轻染过几笔蓝墨,更显出苍天之辽阔高远。
天马像在不断地跃升,欲与天公试比高。王相文画完后,给作品起名时,竟一时想不出能表述自己意图的文字。后来他写下了“极风云之大观”六个大字。看了这幅作品,人们会浮想联翩,诸如火箭卫星的升空,未来的探月宏伟蓝图,还有历代文人墨客对马的向往等。
(二)
笔者在采访中深深地感受到,王相文先生的作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他以马来抒发革命的豪情,书写革命的史诗。透过画卷可以看到烟火连天的战场,可以看到英勇杀敌的情景。他的几幅代表作浓缩了中国革命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光辉历史。《胜利突围》是毛泽东骑在一匹白马上,紧随其后的是千军万马,气势恢宏、波澜壮阔。《清清延河水》这幅画,表现的是在宝塔山下,延河岸边,一群未卸鞍的战马正在延河边饮水。这既是对革命摇篮延安的描绘,又是以马来预示中国革命进入决战的前夜,寓意十分深刻。
而那幅《天兵怒气冲霄汉》则是展示抗日战争我军英勇作战的典范之作。那幅《战友》画,却动情地向我们讲述着马与战士友谊的故事。战士用身体紧贴着战马,战马依偎着战士,难舍难分。
我们看到,王相文先生的作品不仅是将马画得栩栩如生,而且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生动,表现出人和马的最佳组合,可以说也是王相文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
王相文先生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我说:他力求让马人性化、时代化。他强调,使画面上的马,成为时代的象征和精神的写照,成为其研究的课题,这是一个高素质的画家的崇高的精神境界。王相文说:“马最通人性,同画其他动物相比,马最能体现奋进的精神,体现发展的速度、奋进的力量。”
正是因为这样,他不断推出以马为题材,展现时代的新作,让人们在困难时获得勇气和力量,在挫折时找回失去的激情和希望,点燃生活的火炬。同时他要让他的作品做到以优美的画面引导人类的善良和友爱,高歌时代的主旋律。
不仅如此,王相文先生的《火车开到家门口》的中国画,画面上美丽的藏族姑娘,手牵着骏马,目视着从家门口飞奔过的列车。马和火车成为时代的呼应,成为青藏高原历史的标志。以马来反映青藏铁路,不仅是灵感火花的迸发,更是他深厚文化底蕴的再现。在美丽的少女后面,是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作者倾诉的正是青藏线上各民族的大团结。
还有《绿荫》,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警花英姿》则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获得十佳民警的大连市女民警的马上英姿。
王相文先生这一幅幅生动鲜活作品,在嗒嗒的马蹄声中,组成了时代的进行曲,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坚实的脚步声。
(四)
在谈到恩师韦江凡先生时,王相文称韦老师在画马方面是独树一帜的。谈到如何拜其为师时,王相文说:韦江凡因年迈体弱,一般不收学生,但对他却爱之有加,细心指教。王相文把韦江凡老师的教导总结为8句五言诗,即:“六十始悟艺,七十知不足;作画要勤奋,炼金苦用功;惜时怜如金,分秒势必争;尊师师真马,书法入画中。”
为了画好真马,王相文先生先后到内蒙古、青海等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同牧民住在一起,细心观察马的体形和奔跑的情景,这令王相文的收获颇丰。
笔者在拜访王相文的老师韦江凡先生时,老先生是这样评价其弟子的:“相文勤奋、刻苦、热情、笃诚、坦率。在画马的艺术之路上磨砺前进,取得可喜的进步。他多年来深入生活,以真马为师,行万里路,执著追求;勇于探索,以勤补拙,画了大量的速写,并以炼金的毅力,刻苦练习笔墨技法,坚持‘以书入画,以线造型’的传统,苦习书法,《王羲之圣教序》《张猛龙碑》《怀素自叙帖》《颜真卿祭侄文稿》等。其所画马的造型准确,笔墨生动,构图多变新颖,画出了马的灵性。”
我们不难想象,王相文艺术水准的不断提高和升华,与他对艺术的永恒追求是分不开的。事实上,马渗入到了他的血液和灵魂,所以其艺术不断地升华。
王相文先生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空间的虚实对比,渲染马的狂放飘逸和灵动神采。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在追求天马行空的豪放中,王相文形成了自己狂放而不失经纬、洒脱而有力度,刚柔相济、气势浑厚的艺术风格。有耕耘就必然有收获,近10年来,王相文先后获得数十项大奖,还有不少作品被一些重要部门收藏。每当他站在人民大会堂手捧奖杯和奖状时,他感到肩上又增添了一份历史的重担,放飞着新的理想和追求。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攀登艺术高峰的征途上,王相文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