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沧桑的岁月 永恒的追求——访著名青年画家王云飞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沧桑的岁月 永恒的追求
——访中国美协会员、新乐市美协主席、著名青年画家王云飞先生
写在前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认识了这个只有3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望着他呈现在我面前的一幅幅精美的工笔画作,望着眼前这个似曾相识、甚至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的年轻人,我不由得与他交流起来。
我被他的真诚感动着,也被他的功力赞叹着,更被他的执著吸引着。于是我与他的关系越走越近,越近越熟,也越熟感情越深,越深越想为他做点什么。
与中国美协会员、新乐市美协主席、著名青年画家王云飞合影 做点什么呢?我在思索着,思索着这个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是怎样走上了绘画之路?思索着这个年轻人在绘画之路上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思索着支撑这个年轻人从艺的中枢神经到底是什么?我在掂量着这个年轻人所经历的伴泪的童年是如何立下了从艺的誓言?掂量着这个年轻人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和各种压力,走上了从艺之路?掂量着这个年轻人未来的前景……
于是,我开始挖掘他:这当中包含着他的过去、他的潜质和他的未来。
我笔下的这个他,就是青年画家王云飞先生。
伴泪的童年他立下誓言
上世纪80年代初,王云飞出生在河北省一个偏僻的小村子,含辛茹苦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他们常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面朝黑土背朝天,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在那片生活了多年的土地上耕作着。他们为了让孩子能够吃饱、穿暖并过上温饱富足的生活,省吃俭用,节衣缩食。
时间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过去了,王家人始终没有改变有些贫寒的家境。小云飞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和成千上万的同龄孩子一样开始步入校园。
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云飞,就整天喜欢涂涂抹抹,写写画画,而且文化课成绩都非常好。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他的这种天赋更加显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小云飞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又常常是老师点名表扬的对象时,班上有几个淘小子却开始妒忌起他来,看到老师提问小云飞抢着发言,他们就投以异样的目光,看到小云飞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他们就冷嘲热讽,看到小云飞一个人走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就欺负他、打他、骂他,而每每这时,小云飞向父母哭诉着自己的经历时,反遭父母的一顿训斥,并总是强调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惹是生非。
幼小的云飞有苦难言,又无法也不敢与父母争辩,只好忍受着这一切。那时的小云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好好学习,好好画画,立志掌握过硬的绘画本领,将来在社会上好好立足。
时间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过去了,云飞已经成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可云飞的家和过去比依然如故,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一家人仍是过着艰苦的生活。
看着辛劳一天的父母疲惫不堪的样子,小云飞疼在心上,他想为这个家承担责任,分担义务,他想为这个不富的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基于这样的想法,王云飞一方面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在业余时间、以及早晚休息时间绘画,他把买来的或借来的连环画等作为自学的范本,他还主动反复向美术老师求教。为了学习和掌握良好的绘画本领,他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绘画上,早上学,晚上学,午间休息的那么一会儿也不肯放弃学。
另一方面,暑假到了,为了补充自己学习绘画方面购买一些用品的资金不足,当然更多的是为了减轻父母和家里的负担,他独自一人骑上自行车去找果园,并将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仅有的几个钱买了葡萄,然后驮着个筐在马路上叫卖。
就这样,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常常早出晚归,中午有时连口饭都吃不上,走街串巷、走村串户地叫卖葡萄。忙过一天后回到家还要完成作业,还要抽出时间画画。到了严冬时节,学校放寒假了,小云飞又借屯邻家的三轮车去卖蔬菜。就这样,云飞把一部分靠辛苦挣来的有限的几个钱给父母一部分,余下的用来购买绘画用的纸笔等用具。没过多久王云飞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一所重点中学录取,然而,因为家庭的贫困等原因,王云飞放弃了在重点中学学习的机会,选择了一所普通的中学就读。
到了新的学校,面对新的学习环境,王云飞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各门文化课,特别是他深爱的美术课。正是因为王云飞对美术课的厚爱、对绘画的特长,学校的一名副校长看在眼里,并亲自把王云飞送到美术院校学习深造。
希望之火在他胸中燃烧
就在王云飞为此而兴奋不已的时候,一名极度记恨王云飞的同学先是说些风凉话,后是一顿棍棒击打,直至王云飞的头部流血导致重度昏迷,被人们送进了医院……尽管后来没有什么大碍,王云飞也很快就痊愈出院了,可也恰恰是因为这次发生的意外,父母却误以为是王云飞爱惹事,而不再让他去这个中学上学。无论王云飞怎么说怎么喊叫,都无济于事。
已经逐步开始长大的王云飞怎么受得了如此般的委屈,他心中的梦想是要考取一所重点大学的美术专业,是在美术这个专业中、在绘画这个领域里好好成长起来,最终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画家,他要用神的画笔画出美好的生活,他要用神的画笔绘就祖国壮美的河山、美丽的景致。可眼前的一切必将葬送他的前程,必将毁掉他的梦想……
世界上的事有时就是象专门出一些试题来考考你。面对这一切,王云飞想:生气不如争气,自己一定要活出个样来、干出个样来的。于是,王云飞把目标设定为石家庄附近的一所美术学校。
然而,到美术学校读书,可没有那么简单,仅就需要的学费就足以让王云飞承受不了。但王云飞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志向的人,他要靠自己的努力解决学费问题。于是,王云飞每天起早贪晚地奔波,这回不仅是卖些葡萄了,只要能挣点钱,能够解决学习的费用,王云飞就倒动点什么,诸如各种蔬菜了等等。
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学费解决了,美术学校也去上了,他靠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后来,也就是在他离开美术学校不久,稍稍长大些的王云飞深深地懂得,艺术源于生活,艺术离开生活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王云飞一方面每天骑自行车70多里路到文化街拜师学艺,在学习绘画的同时还帮助老师装裱书画作品,还随古建彩绘学习壁画。
这期间,王云飞常常是头顶太阳冒热汗,脚踏支架心胆战。然而,为了学好画画,为了掌握本领,他总是坚持不懈、义无反顾。也就是在这期间的一次高空作业中,他不慎从架子上摔了下来,幸运的是没有什么大碍。
路在有志者的脚下延伸
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延伸,就在有志者的脚下延伸。王云飞已经逐渐长成了大小伙子,然而他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不想放弃每一次、每一个学习深造的机会,他暗下决心:为了明天,我要刻苦学习。
大凡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有着美好的理想的,并将付诸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王云飞深感自己曾经所学到、所掌握的知识还很有限,还不足以使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正是因为这样,他不断放宽视野,不断提升自己。抱着这样的态度,他又开始了新的求艺上的旅程。他听说不远处有个壁画厂,就主动上门求教,为了让对方接受自己,同时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他不惜当力工,帮他们搬运瓷砖,有时一身汗水一身泥的,但为了学艺,为了未来,这一切在王云飞看来都无所谓了。
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选择了一所美术学校进一步学习和深造。也就是在这时,王云飞接触到了更高层次的师长、更高水准的师长。也就是在这时,王云飞拜读了众多的当代名家的精品力作,诸如以仕女人物画见长的著名画家何家英、王美芳、薛林兴等名家的作品;以工笔花鸟画见长的喻继高、金鸿钧等名家的作品;以山水画见长的龙瑞、王俊松等名家的作品。
王云飞知道依现在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见这些名家、大家或得到其亲自帮助指导还不太可能,那就多看多学,多下功夫。每天上学前、放学后,他都绘画不止,笔耕不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痴迷于王美芳的仕女人物,痴迷于何家英的仕女人物,于是,他开始临这两位大师的作品。临了一幅又一幅,从3幅到5幅,到10幅、20幅,王云飞一直没有间断,他为大师们的精美作品而陶醉,为大师们的精美作品而惊叹,他要把大师们的技能、精髓学到手,为自己所用。与此同时,他也深深地懂得,光学得象不行,不能画来画去只是跟着大师走,只有大师的东西,只是大师的样子不行,还要有自己的风貌、自己的风格,只有这样,作品才能有其生命力。
时间在不停地运转,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为了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深造,为了那个至今仍然不富裕的家,他不能只是每天作画而不挣钱。于是,王云飞和同学一道带上积累的作品来到了北京,开始新的创业旅程。
起初的一些日子,王云飞每次出门倾其所有身上也就几十元钱,又要购票坐车,又要吃饭,而住的就只能是车站了。常常是每天早上从车站出去吃两个煎饼果子,晚上到车站再吃两个煎饼果子。每每谈起这段难忘的经历,王云飞不禁热泪盈眶。
冬去春来,酷暑严寒,王云飞总是一往深情地追寻着自己酷爱的绘画事业。尽管直到今天的他仍没有完全摆脱困境,甚至每每到北京仍只能住在地下或条件差、价格低的小旅馆,吃最便宜的快餐小吃店。然而,今非昔比了,如今的王云飞,已经在画坛"小荷已露尖尖角"了,一幅幅雍容华贵、气韵不凡的精美人物画,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的花鸟画,已经在他的手中诞生……
有耕耘必然有收获,近几年来,王云飞先生多方拜师学艺,博采众家之长,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他的刻苦努力与勤奋耕耘,如今他的头衔也越来越多,诸如中国中央名人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国学书画院副院长等都成为令人瞩目的光环。2012年5月、2016年1月,王云飞先生先后在长春成功地举办了工笔画个展。2022年初,王云飞先生出版了《王云飞工笔画集》、《王云飞工笔作品选集》等。其作品被多家机构和藏家收藏,先后被《美术报》《长春电视台》《长春日报》《城市晚报》《长春晚报》《新文化报》《东亚经贸新闻》及各大网站等众多专业媒体宣传报道。
我们期待着王云飞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期待着他新的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