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岁月:在保投产的日子里
文/王金龙(山东)
当年我所从事的工作,是石油战线长距离大口径石油管道输送管理工作。从油田开采出来的原油以及从国外油轮运输来到港口的原油,都要经过直径一米左右的管道,再经过中间数个输油泵站的加压、加热,输送到几百公里或者几千公里以外的炼油厂,然后炼成汽、柴油供用户使用。由于石油属于高压易燃危险品输送,所以,输油管道和输油泵站都选在远离城镇、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带建设。从事输油管道运行管理的工作人员,除极少数单位设在市区外,大部分都常年工作在荒郊野外,工作生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艰苦的。
每条原油输送管道,每年输送的原油在几百万吨到几千万吨不等。全国近几十万公里的输油管道,密如织网,把全国各个经济文化中心区域联络起来,供给源源不断的能源。所以,输油管道又形象的称为国家的经济能源动脉,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十六年前,我参与了江苏仪征到湖北长岭输油管道湖北段保投产的工作。仪长输油管道全长近900公里,沿途经过江苏和湖北的和县、无为、怀宁、黄梅、大冶、赤壁等县域,中途设有11座输油泵站,年输油量近3000万吨,为安庆、九江、武汉、长岭、荆门等五家炼油厂输送原油。

下面的几则日记,记录了当年与同事一起,到湖北各个输油泵站,落实保投产工作的情况:
2006年3月20日 星期一 晴转阴雨
早上7:30 ,我们就上了大客车,出襄阳直奔仪长管道输油处所在地武汉。这是襄阳输油处外出保投产的第一批同志,共34人。出发前,处领导作了动员。虽然很早就有了思想准备,但真到了出发时,看得出大家还是有些激动的。送行时互相说些鼓励的话,个别的同志还流下了眼泪。大家知道这一去任务很重,短时间回不来,所以带的行李比较多,把大客车的走道都占满了。
车子走在武十高速公路上,路两边的油菜花开得金灿灿的,煞是好看。这次襄阳输油处去仪长输油管道保投产的有年轻的同志,也有经验丰富的“老管道”。坐在我身边的原魏岗首站站长吴天祯告诉我,他1978年就参加了魏荆输油管道的投产建设,一辆大卡车把他和其他的同志从南阳油田送到了襄阳的4#站……现在,能有机会参加仪长输油管道的投产建设,确实很难得,也很高兴。作为武汉计量站的站长,早就想尽快过来熟悉情况,为投产做好准备。大家一路说说笑笑,下午一点多钟到达了武汉仪长输油处所在地。
仪长输油处的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用过午餐后,在仪长处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兵分三路奔赴各自的站场。
我跟随这一路是去大冶输油站。车子出武汉,过黄石,穿过大冶市区。沿着郊外的道路大约跑了二十多公里,就看到正在建设中的大冶输油站。站区周围是起伏的丘陵,绿树农田,没有人家。通往站区的道路还未修好,刚下过雨,红褐色的土地翻出泥浆,走起来很费劲。
走进输油泵站厂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人来车往,电焊声,电锯声,加上挖土机的轰鸣声,合成一部激动人心的管道建设奏鸣曲。四台加热炉已安装完毕,高高的烟囱已经竖起,阀组区,露天泵组也已安装完成,技术人员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调试。大冶输油站占地57亩,算是仪长管道上比较大的输油站。办公楼,宿舍楼也已经建好,外墙已粉刷完毕。只是站场的整理还有很大的工作量,道路场地还全是泥浆。
新到站长书记,忙着打听附近的情况,要先找地方安营扎寨。由于附近没有居民区,大家吃住还有些困难。天色已晚,我们今天只好返回大冶市里休息。

2006年3月21日 星期二 阴有小雨
今天是随仪长处有关同志去赤壁输油站。早上,冒着蒙蒙细雨我们就出发了。由于高速路况好,上午10:0多钟,我们就来到了赤壁输油站。赤壁输油站算是交通比较便利的一个站,下高速路几公里就来到站场前。和大冶一样,道路也没修好,泥浆太深,不敢开车进去,我们几人找来长筒胶靴穿上,一步一滑地走进站区。
整个站区也在建设中,三台炉子,阀组区已安装完成,六台鲁尔泵也已安装调试完成。我们走进站部办公室,宽敞明亮,装修已经完成。二楼的职工公寓很上档次,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壁橱,木地板,达到了三星级以上的标准。房间也很大,住两人绰绰有余。职工食堂,餐厅装修得很好,很气派。同行的项目部的同志告诉我,仪长管线大的输油站都是按这个模式建设的,体现了人文管理的思想,使职工有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赤壁输油站占地55亩,离赤壁市区有5公里左右。附近也少有居民,只是在站区大门对面的山包上,独立着一幢漂亮的粉墙红瓦的乡间别墅,也算是我们唯一的邻居吧。
和站长书记交代好近期的工作,我们在赤壁吃过午饭,就匆匆赶往岳阳长岭计量站。
出赤壁,沿着京珠高速公路,到临湘下高速路,就拐到去长岭炼厂的道路上。这一段路况很差,走起来坑坑洼洼,路又窄。周围的民房也很落后,除了土坯就是红砖房,像又回到了70年代。走了20多公里,才看到长岭炼厂。厂区很大,但很凌乱,街道和建筑显得有些陈旧。早到的计量站的站长和书记在迎接我们,我们一起去看计量站场。
长岭计量站设在长岭炼油厂的罐区,进罐区要按厂的规定办理相应的安全手续。很快,我们就看到几座3万立方的原油储油罐,计量站就建在大罐中间,有两三亩地的样子。一幢白色的平房,是办公区和通讯机房,一幢是计量间和油化验。计量间里已安装完成了三台流量计和一台体积管,外防腐保温正在进行。站区地坪和道路都已修好,整个计量站显得很紧凑,干净。由于罐区安全的要求较高,所以,进出人员管理很严格。上班人员必须穿工服,戴安全帽。计量站没有办法解决住宿问题,所以,必须在厂区以外的生活区租房,上下班也比较远。
仪长处的领导和站长书记商量,临时租房,长期买公寓,配备车辆,使职工在这里生活工作安心。晚上,与长岭炼油厂计划处的同志一起吃饭,请他们对在计量站工作的同志在生活和工作上予以支持和帮助,计划处的领导非常愿意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006年3月22日 星期三 阴转晴
今天要赶回武汉,早上从岳阳出发,沿京珠高速一路顺畅,中午就到了武汉仪长输油处驻地。武汉计量站离市区也有三十多公里,到达武汉石化用了一个多小时。由于计量站在厂区内,外来车辆不给通行,我们只好绕到武钢后面进到计量站内。
计量站离武汉石化罐区有几百米距离,建设模式与长岭炼厂计量站的模式相同。先期到达的站领导向我们介绍了场区的情况。设备安装已完成,但有些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改进,食宿的问题在这里难以解决,因是厂区,住房少且价格高,交通也不便利。同行的仪长处的领导要求他们加强与项目组的联系和沟通,保证施工质量。解决食宿问题,可以在厂区外找比较成熟的物业管理小区租房或者买几套公寓。上下班及工作需要的车辆由仪长处统一配置。目前,要尽快熟悉站内工艺流程,临时配备办公桌椅,开始工作,为投产做准备。
随后,实地看了通讯机房,办公室及正在安装调试的史密斯流量计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意可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王金龙,男 1955年出生,山东阳谷县人,现居济南,中石化退休干部。虽然是理科生,但对文学由衷的喜好,从中读出人生的另一番感受。没有文字功底,更没有系统的文学知识,只凭兴趣广泛阅读。有感悟时也写点文字,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涉及。在《作家地带》《青海湖》《诗刊》《神州文艺》《今日作家》《山石榴》《作家故事》《知青情缘》及《30号院》等文学期刊及网络文学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多篇。但才浅学疏,平平淡淡,只是记录生活、愉悦身心而已。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