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铸老师题字)
图源网络
主编:姚京平

浅谈写诗与朗诵
——在诗意传情创作分享群中的语音交流
文/姚京平
诵/李华敏
语音整理内容如下:
诗歌本身就是我们文化的一种提炼,一种精华。所以呢,在写的时候肯定不会罗里吧嗦的,去浪费很多的文字去写。如果这样去写的话,那肯定就不是诗歌。
可以说诗歌呢,是我们文学当中的精粹,是我们提炼当中的精品,是我们不能再提炼的提炼。
说的简单一点儿,也就是多一句话,或者说是多一个字。再换一句话说,也就是说,少一句话或者少一个字都是不可以的。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那么另外一点呢,就是我们要明确,我们群里的老师都是文人,都是诗人。我们在写作品之前,一定要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写?我们写什么?然后是怎么写?
我见到一些作品,写的句子很长,段落也很大,从头到尾看完了以后感觉不知所云,不知作者想表达什么,想说什么。诗中也不乏华丽的词藻,也不乏一些比较好的诗句,但整体来看,我却是一头雾水。
就整体的作品来看呢,如果说打分儿的话,恐怕就是不及格了。毕竟呢,就是要经过你自己的手来审核的作品。如果说没有达到你的预期的话,那很难再继续往前进行推送。我觉得比较欣慰的是在我们群里边儿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其实呢,我也不会写诗,只是借用诗的语言,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了。并且呢,还能够得到一些老师的认可。这也是自己比较欣慰的一点,其实我知道自己的水平不高。只是大家一种鼓励而已。
这是一种大家鼓励,自己非常的明白。我曾经说过一句话,许多老师都知道,就是说写自己能驾驭的文字,诵自己能诵读的作品。
我是说我们所面临的每一个题材,我们都能够在文字上进行驾驭。这个问题呢,我思考了许久。不是说所有的题材事件,我们都能够在文字上进行驾驭。我想表达,也许我的文字功底不够,表达不出来,如果表达出来也是比较肤浅。如果这样的话,我宁可不去写。

下面我再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围绕主题来写诗。前面我也说到了,这个诗本身就是一种凝练的语言。就是一种有意境,有立意,有含义的语言,而不是大白话。
这个所谓的大白话并不是一概的否认啊,也不是一概的拒绝。你比方说,我是中国人。那么我是中国人,作为诗句的一句或者一部分是可以成立的。那么如果说,整首诗都是大白话儿,那恐怕就不能称其为诗了。只能说是你的表白。
前两天呢,我在群里边儿也发了相关的帖子。也就是说,如何的去写诗,如何的去诵读。这两个方面吧,我也是考虑群里老师的那种积极性,对文学对朗诵的这种热爱。所以才推送的。希望老师都看一看,我觉得多看一点会有不同的感悟。
多看一遍就会有不同的感想,感悟,还有认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呢,都是要经过一个过程来提高的。
各位老师,都是文学爱好者,也是朗诵的喜好者。这一点呢,对个人的业余生活是非常的重要。有一句话说的比较好哈,叫做相由心生。如果我们喜欢写作,喜欢诵读,那么一定会是慈眉善目,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去善待他人。
群里一些老师平时积极诵读,做的都非常的好,大家有目共睹。大家如果都这么去做的话,都会有不同的进步。
在咱们这群里边儿有许多老师也分别在不同的群。也非常的勤奋和努力,也都有不同的进步。这个我也是能够看得到的,我相信啊,只要我们勤奋,努力,刻苦,奋斗,那都会有取得成功的一天。
我是希望啊,也是一句共勉的话,就是只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去不懈的去追求,或多或少的会达到我们梦想的目标。
作为诵读老师呢,要尽可能的去接触更多的作品。更多的作品就是风格不同的作品去诵读,这样的,能够去锻炼自己的诵读能力和诵读水平。如果说只是一类的诵读作品里边儿去诵读的话就很难提高。
有的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呢,我回答是这样的哈。也就是说,自己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感觉去诵读就没有错。

再有一个就是写作品呢,千万千万要记住了,不能无病呻吟。千万千万不能无病呻吟,千万千万不能无病呻吟。写出这样的文字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个人感觉哈,不知对不对。有人说以诗明志,以诗激励人,以诗启迪人,以诗激发人,以诗教育人等等。这些观点我都同意。可是我感觉到就是自己的作品啊,远远没有达到。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那如果说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最起码也不要背道而驰。也不要给人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
诗歌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在这个浩瀚的海洋中是非常鲜艳的旗帜。那么作为我们后来人,作为我们现代人来说,就应该好好的去传承,好好的去发扬,好好地去挖掘,这样才对。
而不是利用诗歌这种载体啊,然后冠以个人的一些政治主见去发挥。或者说叫肆意的发挥,没有任何根据的主观的去发挥,这样的做法呢,我是极力的反对的。
凡是参加大奖赛的作品,如果说我洞察到了这种倾向的作品,我都是给与否决权的,不会给予推荐。
包括现在根据疫情的情况,有些作者写的一些所谓的作品呢,作品包含了自己的一些政治主张在里边。隐含在自己的作品里边儿,我看到以后我都会拒绝的,不会给他推送。

回到刚才,我们为什么写诗?怎么去写?这个主题,再说几句。
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哈,比较通俗。就是要有自己写作的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或者说一个标准。这个方向就是正能量,标准也是正能量,目标也是正能量,我们不能在诗歌里边儿,自我打架,自相矛盾。
自己比群里一些老师小几岁,或者说十几岁啊,经历的事情,或者说事件要少一些。但是自我感觉政治的敏感度还是有的啊,还是有的。也就是说,在作品的把关上有自己的一定的尺度。哪些作品符合要求,哪些不符合要求,自己心里还有一个底线。
我争取十点半说完吧,十点半啊,占用大家时间了。在写作上希望我们做到几点吧,第一点,在立意上,在这方面要不落俗套。要有一定的新颖程度。
在立意上,我们不落俗套。也就是说,给我们写诗,我们定了一个标准。我们为什么要写?写这首诗它意义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写?我们不写不行嘛,我们非要写吗?好,我们要写。我们要在哪个层次上去写?
我们常说,写诗四个字,起承转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我们如何的进行运用。我们起笔起在哪里?因何而起。对吧,我们是因什么来起呢?起承,承就是承接,我们中间不能断,它是一种过渡。这个承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接下来就是一个转。往下怎么转?
起承转合,第三关怎么转?不能生硬的转。对吧。也不能硬转。也不能没有道理的转。不能没有逻辑的转,没有情感的转,这些转都是不成功的转。
这些转都是不成功的转,不成立的转,不合情理的转。

事情的过渡要清晰,从理性上或者说从情感上一定要清晰。要有自己的脉络。不能自相矛盾。不能跟自己打架。不能自我对抗,如果出现这样的作品,就是不成功的作品。
起承转合。那么最后的部分非常的重要。千万千万不能忽视,也就是说我们的这首作品包括诗或散文以及小说等等这些文学作品在最后的部分。一定要起到化龙点睛的作用。起承转合。就说诗而言,诗有诗眼,也就是画龙点睛。眼睛的眼。不能说我们诗长或短,最后我们却不能找到它的关键。
我们写的作品洋洋洒洒,到最后却不能找到最终的结论或者说是升华的部分。那么在我看来,这首作品就不是一个成功的作品。
再有一个。我的感觉啊,就是在写诗的过程当中。不能平均的分散力量。不能平均的分散力量,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才能逐渐的把你的作品推向高潮。
一首好的作品并不是刚开始就去定性的。而是进行描述。描述当中给大家去讲一些情感。那么在讲情感的同时,会有一些升华。那么升华到最后,会有一些定性的诗句出来。这就是诗眼。

最后我还是希望哈咱们群里的各位老师,不管是写诗时间长与短,要自己去感悟,自己去领会。经常的写,经常的实践,去观察事物,经常的思考,考验灵魂,这样才能够写出自己满意的诗句,或者说是诗歌。
好,感谢各位老师,各位老师能够耐心听我讲完话。今天是2020年2月2日,我们如果以24个小时来算的话,就是20点开始进行的。这个晚会到现在哈,感谢大家的一直的陪伴。有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教。
如果在写作,或者说在朗诵当中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可以进行探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总之,一个目的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还有就是喜欢写作的老师啊,请注意,就是自己写作的作品,自己写作的作品要怎么说呢?要反复的斟酌吧。其实我为什么要写?我为什么要这么写?我写的是为什么?把问题考虑清楚了,反反复复的,然后再推送作品。
作者简介:姚京平,网名大水晶人、江南。生于北京,江南血脉。高级政工师,民商法研究生学历。退休后开始诗歌写作。任世界诗歌联合总会常务主席等职务,在世界诗会主题大奖赛中多次获奖。现任采菊现代诗社社长,在采菊诗社首届同题诗赛活动中荣获多奖。现任诗意传情诗社社长兼主编。在一些平台诗赛中获奖。作品多见网络微刊并有纸媒出刊。荔枝FM1286421,电台名:京平心语。
朗诵家简介:李华敏,笔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世界诗人》《诗意传情诗社》《五月的鲜花诗歌朗诵艺术团》《海岸诗歌》《采菊文苑》《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多家平台主播。有作品在微刊平台出刊。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
(如侵权原图删除 文责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