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潘家沟
刘慧娟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如果不是来到香山下的潘家沟,我还无法体会这句诗中的意境。披着夕光,我们在村委刘金杰书记的带领下来到潘家沟的自然村——笆麻峪的长沟河。那是一条怎样的河啊!“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只恨自己读书不够,不能直抒胸臆,然而我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作家刘锦佃的文章里,已经许多次与这个山村邂逅,它让我魂牵梦萦,这里是炊烟升起的地方,是纯真和美的桃花源。只有来到这里,我才知道作家没有言过其实,真实的潘家沟,美得让人落泪!此地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秋天已经在潘家沟舒展着筋骨,萧寂树影间,远山层峦叠嶂,穿过鸡犬相闻的农家瓦舍,一条河的故事向我展开。香山下的一切都是朴实无华,连这条河的名字都是如此,简简单单的“长沟河”,便是它的名字。当你不在意这些世俗的称谓,而去解读它的内在,你会发现,原来真正的大雅,往往超越了大俗的表象,化外之物,化外之人,避世而隐居,一条河的生命也和返璞归真的香山品格紧紧相连。
长沟河曲折蜿蜒,狭长地铺展在一条深壑里,周围都是大大小小的岩石包裹着它,这些也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泰山石。香山就是泰山的山脉,所以这些石头来自五岳之尊。泰山石赋予了长沟河更为丰厚的底蕴,它用潺潺的流水声撞击着岩石,发出悦耳的交响。河水清澈见底,随意翻动一个石头,还会看到一只螃蟹。
在这条河道上,还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村书记一指河岸上的两块岩石,他说那是泰山奶奶落下的。我定睛一看,竟然形似一双鞋。他说,当初附近开发,大炮都没能把它轰下来,从此再也没人敢动它。这当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也为这条河赋予了不同凡响的神秘色彩。
继续往里走,来到黑水湾。不知是否受地质影响,这一带的河水看着是幽深的深黑色。黑水湾的旁边还有一个黑水潭,原本深不见底,现在被岩石填了起来。刘书记说过段时间要再往下挖挖,还原黑水潭原本的面貌。
这位年轻的书记有着许多关于这条河的想法,一路和我们深情诉说。虽然潘家沟在大山深处,虽然这片世外桃源鲜为人知,但恰恰是如此,让它得天地之自然孕育,保留了天然的风貌。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刘锦佃这样的作家,它无时无刻不书写着对于家乡的热爱。家乡就像是一座宝库,它要让家乡在自己的笔下走出大山,广为人知。他亦和书记一路上交流着对于长沟河开发的想法,我在旁边听着,深觉前路可期。
长沟河完全具备制造瀑布的条件,利用两岸的山势引入水源,瀑布倾泄而下,一定蔚为奇观。景区的开发必然带动百姓的经济,将会为乡村振兴的篇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路向前,来到又一处景点,名叫“长沟水库”。水库涵养的水源映照着明媚葱茏的山光,为这面水库蒙上了一层绿意,在阳光下闪耀着磷光。两只老鹰在天际盘旋,它们的鸣叫萦绕在山峦之间,久久不绝于耳。我驻足顾看,夕阳在山影间蔓延,恍然迷蒙如临仙境。
东晋陶渊明先生在他的传世名篇《桃花源记》中写道:“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一度成为了现代人向往中的理想世界,在过去,人们觉得它并不存在。自然界奥妙无穷,祖国幅员辽阔,党的会议上将美丽乡村建设提上日程,正在一步步让桃花源式的乡村版图成为现实。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义是:平坦宽广的土地上,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老人小孩都安适愉快。在潘家沟,道路已经实现了硬化,车辆畅通无阻,房舍整齐,路遇荷锄归的农妇,亲切的和我们打招呼,还邀请我们去家里吃饭,我们婉言谢绝,可见此地民风淳朴。在农耕方面,依靠山势建有梯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响应党的号召,潘家沟大力发展农业,现如今已是户户有果园,人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潘家沟紧跟党的步伐,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政策。
特别是在这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潘家沟已经在老年幸福院举行两届的“孝善文化节”,旨在弘扬孝善精神,传承孝善文化,还评选出尊老孝老的代表为之颁奖。庆典上,歌舞表演、诗朗诵、非洲鼓表演、书法展、魔术表演让人目不暇接,男女老幼欢声笑语,现场氛围一片祥和。这可不就是《桃花源记》所描述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吗?
老年幸福院里立有一座功德碑,碑上刻着捐款人的名字。当初建这座幸福院的时候,正是村民们集资所建,由村委带头,村民们自愿。在青山绿水的滋润下,党的政策关怀下,村委的悉心关照下,老人们身康体健,福寿延年。
潘家沟地处深山,比较隐蔽,战争年代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领导人高克亭、杨国夫等曾在该村领导武装斗争。该村设有八路军的兵工厂、被服厂等,并培养发展了当地的党组织。红色的革命资源让这个山村更拥有了伟岸的风骨,继往开来,党的光辉一直照耀在这座深山里,潘家沟也一直沐浴着党的春风雨露。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让我们放下手中的诗卷,驾一辆车,穿越到大山深处,一路上欣赏着香山的层峦叠嶂,去寻找潘家沟这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吧!到笆麻峪里看一看天然原始的长沟河,摸一摸泰山石,瞻望一下泰山奶奶落下的那双鞋,再看看革命遗址——兵工厂,与枕风荷锄归的农妇来一场邂逅,再吃着野地里采摘的野果子,等待夜幕降临时的漫天繁星,最后再到老年幸福院里与慈祥的爷爷奶奶唠一唠家常。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在山上看到老鹰呢!老鹰的尖啸声石破天惊,在山林间回荡,在我的心中久久难以平息。潘家沟,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作者简介:
刘慧娟,女,1994年生,蟠龙梆子剧团编剧,钢城影协编剧工作专委会秘书长,山东省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联合编剧蟠龙梆子戏曲电影《崖上人》《公心书记》《二十二万公里路》,主编剧微电影《拆墙》现已在“央视频”播出,散文刊登《中国电视报》《春城晚报》《现代快报》等国家级、省级报刊,诗歌、诗词多次获得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文联征文奖项。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