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显成编著的《人民心中的毛泽东》
第二部 革命熔炉锻炼成长
第四十九章 哈达铺关帝庙会议
1935年9月17日凌晨,红军陕甘支队攻破天险腊子口,击溃国民党新编第十四师鲁大昌部三个团。接着击溃了在朱立沟口扼守第二道防线的国民党军,后续部队乘胜穷追。9月18日, 而红二十五军于16日到达陕北苏区延长县永坪镇,与陕北红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却中央红军主力向东北经过朱立沟,顺着腊子河的支流大拉河,逆流而上翻越了岷山山脉的铁尺梁、达拉山(亦称大拉山,红军称为大喇山,主峰海拔超过4000米,是被多数史料忽略的又一座雪山),至此,红军离开迭部县境进入岷县境内,终于走完了千里岷山,毛泽东日后留下名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此后,红军下山经过红土坡、漩涡村、绿叶村、麻子川进驻哈达铺,开始进入黄土高原。9月20日,红军陕甘支队到达甘肃眠县的哈达铺。20日下午,占领哈达铺;
进入了甘肃,就进入回汉杂居的区域了。红军在进入有回民的地区之前,为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严明纪律,中央军委及时制定了《回民地区守则》,规定:1·进入回民区,先派代表与当地村庄清真寺教长阿訇接洽,说明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征得同意后,队伍方能进村宿营;2·保护回民宗教自由,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不得破坏回民经典;3·不准借用回民器皿用具,在回民地区不准吃猪肉、猪油;4·宣传民族平等的主张,反对汉官压迫回民。这些规定使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及时贯彻。
未达到哈达铺之前,9月18日,一军团直属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接到通知:“有大任务,毛泽东亲自布置的。”梁兴初和指导员曹德连来到军团指挥部。“你们到哈达铺,具体任务是侦察敌情、筹集粮食和物资。”左权同志说。随后,毛泽东幽默地告诉梁兴初:“我补充一点:给我找点精神粮食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要近期和比较近期的,各种都给搞几份来。这是一个特殊任务哟!”梁兴初和曹德连带1个排赶到了镇东头的邮政代办所。战士们把有字的东西都收集起来,带了住处。
20日下午,毛泽东来到哈达铺,和张闻天一起住在镇上义和昌药店后面的院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就住在红一方面军司令部院内同善社。
梁兴初先到哈达铺,梁兴初一面指挥战士们看管俘虏,一面命令大家收缴战利品,同时命令侦察兵前往当地的邮政代办所等处搜集报刊。有战士报告说,在被俘敌人一名刚从兰州回来的敌少校副官的骆驼和马匹上,所带物品中搜到几张近期的报纸,于是梁兴初立即命令连夜将这批报刊和被俘敌人少校送往红军军团部。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首长从送来的这批报刊中,发现《大公报》上有如下记载:在陕北有刘志丹领导的工农红军,多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红色根据地面积已达23个县,人口约100万;而徐海东所率的红二十五军正在陕南一带活动。从报纸上获取陕北红军的讯息后,毛泽东喜出望外,高兴地对梁兴初说:“我们的侦察兵,这次出去收获最大,把刘志丹的根据地给‘抓’来了,好!就这样,从现在起,梁兴初,你的侦察连作为先头部队,每到一地,你们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找‘精神食粮’。”
毛泽东看到了各地一些报纸刊登的有关陕北红军的消息。其中《大公报》上报道了徐海东、刘子丹(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在陕北活动的情况,《晋阳日报》上刊登了山西军阀阎锡山部“围剿”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消息。看到这些报道,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同志很兴奋,毛泽东十分高兴说:“陕北有红军呢!刘志丹、徐海东搞了一块根据地,功劳大得很呐!”
编著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和《花蕊夫人》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