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喜爱文学,工作之余,常常读一些诗词曲赋及文艺作品,最喜欢的文人就是苏东坡。近期拜读了林语堂先生的传记作品《苏东坡传》,这部专著共4卷28章,对苏东坡的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学生活等作了生动描述和评价,读后感悟颇多,也真正领略了他的传奇一生。
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由诗及人话东坡,整理出了一些粗浅的认知。
苏东坡是一个千年英雄。正如林语堂笔下所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一蓑烟雨任平生,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公元1001年—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评出12位,苏东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苏东坡是一位绝世全才。他集儒、释、道于一身,医学、饮食、天文、地理皆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全能,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能冠军”。文学上,“苏轼文章为天下第一”,苏东坡是万众仰慕的一代文宗。他走一路,写一路;写一路,火一路。一不小心,写出来就是千古名篇;一不小心,就为一个地方做了千年广告。如在杭州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庐山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书法上,北宋四大书法名家:苏、黄、米、蔡,苏东坡排名第一。他的书法代表作《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还是一个养生专家。他对饮食、药膳、保健有非常深的研究,既会写诗又会炖猪肉,不炖则已,一炖就炖出了著名的东坡肉,也就有了后来的东坡肉包。苏东坡说:“始谪黄州,举目无亲。君猷一见,相待如骨肉。”他在黄州生活无着落时,好友徐太守给他划了一块坡地耕种,竟使“东坡”名扬四海。他在黄州写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3.3篇。
苏东坡是一名旷世强者。纵观他的一生,苏东坡从政40年,在地方做官33年,在朝廷7年;执政28年,被贬谪12年,最远的一次被贬到海南的天涯海角,是一个典型的能上能下的“交流型干部”,交流的幅度和频率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东坡是一个好官。首先,他的执政理念“民为邦本”具有现代精神。他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就阐述了他的民本思想。他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要施仁政,帮民富。民众富强,国家就富强了。其次是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他走到哪里,实事就办到哪里。他办的实事多是水利工程。这也难怪,智者乐水,诗人与水都是有灵性的,是有共同语言的。苏东坡在杭州当通判时,组织民众治理“六井”,建成了杭州“安全饮水工程”;后来当杭州太守,又实施了西湖“综合整治工程”,于是就有了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苏堤春晓、三潭印月。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命运坎坷却矢志不移,身处逆境却不失豁达,生活艰辛却不改乐观,热爱生活、满怀激情、刚正不阿、光明磊落、胸怀坦荡。
苏东坡备受后人推崇。千百年来,苏东坡备受推崇。如今,在苏东坡经历的16个城市里,都有苏东坡研究会,都有苏东坡纪念馆,都在打造苏东坡品牌。苏东坡可以说是妇孺皆知,雅俗共赏。他的思想与人格,既是先贤圣哲传承而来的结晶,又是对所有传统的融汇与开拓。所以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苏东坡的一生,不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困难,始终不曾放弃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感,始终坚持匡时救世的报国之志。苏东坡身上,有李白旷逸超凡的神仙气,有杜甫执著坚守的忠义气,有白居易穷达融通的从容风度,有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情怀。苏东坡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伟大的文艺天才,老百姓最亲密的朋友。他将勤政爱国、关注民生的执著精神,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潇洒风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于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成就了一个千百年来在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苏东坡!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诗酒趁年华,我想确实如此!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写到最后,不由得想起了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句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应该是苏东坡本人的一个写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