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村印记
文/李菊燕
我出生在大山深处的一户穷苦人家,自幼看惯了大山的沟沟壑壑,以及溪水潺潺,还有花鸟虫草的自然生态,我并不觉得它有什么独特之处,早已习以为常了。每天周末早晨,清脆的鸟叫声总能把我从梦中叫醒。看到打扫干净的院子,我知道父母早已去田地里劳作去了,我一骨碌爬起来,开始自己的一天生活,洗嗽完毕,给家里的毛驴添草,垫圈,喂猪喂狗,割草拾柴等。一天也过的忙忙碌碌,倒也快乐。
那时候,我家三世同堂,亲戚邻居常常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跳绳,打沙包,藏猫猫,整天无忧无虑,好不开心。清晨的路上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大人们挑着粪担担,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步地把粪挑到地里。回来的时候胳膊肘下也不忘再捎带夹一小捆玉米柴,烧饭烧炕。农忙的时候人们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到了收获的季节,人们看着沉甸甸的丰收果实,心里乐开了花。

每逢闲暇时节,大人们凑在一起说说笑笑,手里也不忘拿个活计干。记得村里岁爷爷的手很巧,他能把一根藤条或者竹片,划成很细小的小竹条,在他的手里龙飞凤舞几下,就能编出一个有模有样的雏形来。他编的竹筐,篮子,背篓,笊篱是我们方圆几十里的极品。经常有人闻名来买。他人很随和,热情大方,对我们小孩很和蔼友善,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去他家玩。邻居二婶的女工针线也不错,能画能剪,绣的花鸟稍远一点看像真的一样。她还做的一手好茶饭(就是好厨艺),凡是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二婶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们村人虽不多。但是人才济济,听说七叔还是位能干的会计,当时在农业社(也就是农村合作供销社)算盘打得可好了,他双手同时拨算盘,又算的十分精准,人们都对他十分夸赞,闲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经常缠着他让他教我们。他也很有耐心,给我们教“三遍九,九遍九等算法。”八叔则是位勤快的赤脚医生,在他手里救下的人多得记不清,那些年,光是经他手接生孩子娃娃不只有多少。他医德高尚,为人勤快,在方圆几十里百姓的心里,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口碑。三婶人心直口快,行为举止像极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她天不怕地不怕,经常挑着山梨、苹果、桃子赶集,如果回来得晚了,她独自一个人能爬两座山,几道沟摸黑回家,那会可没有班车,出门全靠两条腿。四叔是当时飞出山的一条龙,山里唯一一个吃皇粮的公职教师,连年被评为优秀教师称号。他家人也因此为傲。大爷爷年纪最大,资历最老,喜欢评理说教,最善长处理家务纠纷。人们也都愿意听他的话。他俨然一副当家人的样子,没事的时候,手拄一根文明棍,戴上他的老花镜,嘴里叼着旱烟袋,夏天常常坐在门前的老槐树下乘凉。每当谁家遇到事,总要去请教他老人家,他总能拿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当时我们村里,那是出了名的团结。严然一家人。如果谁遇到了什么事情,大家都会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比如每年碾麦的时候,大家都齐上阵,一起帮忙,碾好的麦子堆在大场里,上面用草木灰洒上‘麦子丰收’几个大字,然后大家就回家睡觉去了,就写样一直放到晒干入粮仓,几个年轻的帮忙把麦口袋扛到主人家里,倒入用竹席圈起来的粮仓里,家家都有好几个这样的粮仓。整个山村呈现出一片幸福祥和的气象。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这里的一切早已物事人非,曾经美好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没有了热闹气氛,也没有了当初幸福的样子。如今的村子一片荒凉,那些爷爷们,奶奶们都已先后驾鹤西去,美好的时光不再复。当年年轻力壮的叔叔婶婶们也已迈入耄耋之年,病态亦依,有的也已撒手人寰。我们一起的玩伴都已长大成家,各奔东西。
党的春风吹绿了大地,山里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都积极响应党的政策,山区异地搬迁。住进了国家给修建的楼房,他们纷纷搬离此处。也有比较优秀的人,子女有出息了,带着一家人住进了繁华的大城市,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地方,真正过上了老祖宗传下来神话般的幸福生活——电灯电话,楼上楼下。

如今的时代早已今昔非比,飞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代替了过去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优沃的小康生活让很多人忘记了过去的艰苦朴素。天真的孩子们听神话般地听他们的爷奶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他们一脸迷茫,一肚疑问,怎么也想不明白,当时没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为什么每天干那么多的活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当我再次踏上家乡的小路时,看着那曾经温馨的窑洞变得破旧不堪,冷清的院子一片荒芜,心中不免伤感很多。那一条条曾经被勤劳的人们踩踏过的山路上荒草丛生,就连树上的果子好像也不愿结果实了,仿佛像丢了魂似的,干枯凸兀的站立在原地,如果它可以选择,恐怕也早已离开这寂静的山村了。村子旁边山沟里一眼清澈的泉水,也可能感受不到了人们熟息的气息,亦然干涸。平日那满山遍野的梯田现在也是满地荆棘。望着靠在紧在大山胸前那一孔孔熟悉的窑洞,却怎么也找不到昔日熟悉的身影。我爬上半山腰,来到父亲种地的田地里,退耕还林种的木瓜树在杂草里若隐若现。抬头望去,天上的白云依然悠闲地漫步,对面的山上也是空旷寂静,只有山前茂密的树林里深处,提示着那曾经又是一个美丽热闹的山村。一阵风吹来,不知道是风沙吹迷了我眼睛还是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使劲的擦了擦发红的眼圈,带着满怀的伤情和凄凉一步步向山下走去。

我不记得走过了多少山路,唯独走上家乡的这条山路,我的心情变得无比沉重。夕阳的余晖映红了大山的影子,偏僻的山村显得分外孤独,像一个垂暮空巢的老人,守着那一方净土,遥遥无期地等待着儿女的归来!

作者简介
微雨燕双飞,原名,李菊燕,大专学历,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士。现从业于基层医疗事业。自幼对文字情有独钟,业余之际,偶尔写点身边的人和事,用最真诚的心写最真实的事。
文字是最忠诚的伙伴,用它诉说心中的一切。近期主要作品有散文《从医之路》,《家乡的洪河水》,《傻姑打工记》上、下。《五保户》,《我的乡医父亲》等和诗歌《露珠》,《情之殇》,《扶贫路上》,《抗疫歌谣》等分别发表于不同网络平台。
乡土气息浓郁,真情流露。~大山的阻隔阻挡不了文字的飞跃,穿过款款深情的网络,让各地的文化世俗互相交流。使更多的人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