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话
刘万成
“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都是下锅的米,说的都是理,唱的都是曲。”这是歌词,不是讲话,但可以用于讲话,也可以看成一些“嘴把式”的讲话。
讲话作为宣传鼓动的手段之一,主要用于各种大小会议,也可以登报、广播,上电视;个别重要讲话,还可以用红头文件印发。讲话有多种形式和方法,大体须有,小体则无,不必拘泥于某种“惯例”或形式,也不一定要拿着纸纸念。但为了节省时间,集中而条理地把话讲好,不至于讲错话、出笑话,有必要事先写个稿子;或者只列个提纲,打个腹稿,到时讲好当讲的话,然后由别人整理成稿子。稿子可以自己写,也可授意他人代劳;提纲最好自己列;腹稿只能自己打。因为我们要按科学真理、客观规律办事,而不看某个人的身份、地位和眼色行事,所以,讲话人无论领导还是非领导,都要讲真理、讲规律、讲方法,有使用价值,有宣传鼓动的积极作用,不能产生消极影响。谁讲的话对我们有好处,我们就照谁的办。误以为领导的讲话才是讲话,非领导的讲话就只是个“发言”,或者只把主要领导的讲话当“令箭”,而把一般领导的讲话当“鸡毛”,那都是趋炎附势的不良倾向。其实,讲话就是发言,发言就是讲话,讲话和发言没有先天等级差别,有时“叫花子的学问比贵族的血统还值钱”。同时老在机关干部中开会讲话,容易养成官僚作风,脱离群众,办不成事,容易误事。要把话讲好,光坐在机关里埋头苦想不行,必须深入基层,总结实践,积极探索,认识规律,发现真理,研究方法,使讲话真正成为宣传、教育、鼓舞、组织、动员群众的工具。这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否则,一天天地埋头开会讲话,还不如去多多搞些调研,不开会也懒得讲话。
然而,讲话在有些人的眼里,却如葛斯提堡演讲的首席当是林肯,而不应该是艾弗雷特。艾弗雷特是个教授,林肯是总统。讲话是领导的主要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特权,是专利。嘴上说“要少开会,开短会,少讲话,讲短话”,实际上是“多开会,开长会,多讲话,讲长话”。似乎不开会讲话,就没法开展工作,没法为人民服务;似乎讲短话,无以体现“水平高”;似乎讲真话,害怕别人“抓把把”;似乎讲新话,又唯恐脱离了“条条”和“本本”。于是大小会议,年头开到年尾,头头脑脑讲个没完没了。动辄数千字万余言,七拼八凑,胡拉乱扯,大话、空话、套话、废话连篇累牍,没有稿子不讲话。论益处,除能炼成“嘴把式”,就是能为收购废纸的小贩提供充足货源。论危害,除了白费时间、人力、物力、精神、口舌,就是养成了官僚习气,远离了人民群众,导致理论和实践“两张皮”。这样一来,即使听会者嘴上说“讲得好”,心里也会嘀咕“讲的倒是些屁话”:讲了等于没讲,还不如不讲。眼下,机关文山会海,农村却长期“会荒”,这恐怕跟讲话变腔走板地胡吹不无干系。
毛泽东曾把空洞无物的冗长文章(当然包括讲话)比作“懒婆娘的裹脚”。郭沫若说罗嗦先生的文章是“牛粪”,一见太阳就变薄。若讲话失掉了应有的内涵和作用,也就仅只剩下官僚者吃饭、唱曲儿的两片嘴了不是?窃以为讲话也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作风的综合体现,目前很有必要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同时,也改造改造我们的讲话。
(原载2001年3月26日《商洛日报.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