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流沙河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是一篇意象数量众多、内蕴深刻、组合高妙的佳作。纵观全诗,其中的主要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兴象、境象和喻象。
作者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1931年11月11日生于四川省金堂县城。
本诗的诗题来自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交往。1982年,余光中在给流沙河的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四年后,余写的《蟋蟀吟》中两行:“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信上的那句话触动灵感,流沙河写了这首诗作答,发表在香港的《文汇报》副刊上。
蟋蟀,素来是文人墨客抒发感情的意象:生命与秋天之悲、去国怀乡之思、相思离愁之感……《就是那一只蟋蟀》既抒发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向往和平安定的强烈愿望,同时将蟋蟀的鸣叫声贯穿古今,从历史的宏大角度展现中国人坚不可摧的凝聚力。诗人流沙河11月23日下午在成都逝世,世上再无那只蟋蟀,但是那只蟋蟀的鸣叫声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永不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