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李进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今天我讲的故事是:
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 是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的长子。1950年,毛岸英主动请求参加抗美援朝战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个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仅入朝一个月零三天就牺牲了,他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他是毛泽东一家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第六位亲人。
毛岸英有着一个艰辛的童年。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组织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毛岸英的英雄事迹。
毛岸英的少年时代很传奇。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
毛岸英吃过苦、留过学、打过仗,又经过农村和工厂的锻炼,在和毛岸英同龄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样受过良好教育和多种锻炼的人是不多的。
毛泽东说:“岸英是我的儿子,但他也是志愿军的一名战士,他生在中国,战斗在朝鲜,牺牲在朝鲜,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光荣。就让他留在朝鲜,与牺牲的同志们在一起吧。”此情此景,真可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从毛岸英个人的选择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他并不是在职军人,当时在北京的一个工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而且新婚不久还没有孩子,他完全可以不到朝鲜战场上去经受枪林弹雨;也没有任何领导和组织要求毛主席的儿子上前线。但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地主动走上战场。为了达到上前线的目的,他的父亲在请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到家里吃饭时甚至为他“说情”,最后终于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纪念他们,就是要永远记住领袖父子的崇高和神圣,记住我们党所向无敌的致胜秘诀和优良传统,那就是吃苦在前,牺牲在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伟大领袖毛主席以自己的无私奉献,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永垂青史的学习榜样。
毛岸英的舅父杨开智,是杨开慧的胞兄。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后来回湖南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早年曾多次捐出钱物,支持帮助毛泽东和杨开慧开展革命活动。杨开慧牺牲后,也是杨开智夫妇收留毛岸英三兄弟,并不计身家性命将毛岸英三兄弟转送上海地下党。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开智又把唯一的女儿杨展送到延安参加革命,直到湖南解放,才从毛泽东同志的来信中获悉女儿已于1941年英勇牺牲。
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后,杨开智通过在北京的表弟向三立提出能否调到北京工作,被毛主席立刻回绝;他又给毛岸英写信,希望在长沙获得“厅长方面的位置”。毛岸英在接到表舅向三立转来的信后,感到非常惊讶。他认为舅舅伸手要“官”,是一种封建落后思想。1949年10月24日,他代表父亲毛泽东明确拒绝了舅舅的不正当要求。
在回信中,他首先回答了“新的时代”“新中国”与旧中国的“不同”:“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并进一步阐明“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表明要坚守初心,反对特权,“大众的利益应该首先顾及,放在第一位。”他写道,共产党人是讲“人情”的,但共产党的“人情”不能与人民利益相抵触,对亲人的“特殊感情”不能超过私人范围。阐明原则立场后,他也表达了对亲人们的热爱与关爱,“我爱我的外祖母,我对她有深厚的描写不出的感情”,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来做这些扶助亲戚高升等违背原则的事。
七十多年过去了,这封书信所体现出的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作风与行为,仍然值得称颂和学习,不愧为一篇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洗涤灵魂、校准价值坐标、培育良好家风的生动教材。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实干兴邦,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纪念百年岸英,我们就是要把革命领袖、革命先辈和革命英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好的发扬光大,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人物事迹简介】
毛岸英(1922.10.24-1950.11.25)男,汉族,中共党员,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湖南韶山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曾参加苏联卫国战争,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曾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支部副书记。1950年,新婚不久的他主动请求参加抗美援朝战斗。在一次美空军突袭中,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他壮烈牺牲。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