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七十年》连载11

崔兆森 口述 公晓慧 整理
鸳鸯板背后的“ 文艺轻骑兵”岁月





我收藏的一套《战地新歌》
编者的话
改革开放初期,崔兆森组织的一支“ 三人演唱组”在南京空军部队大受欢迎。这个短小精干的队伍中,队员们个个“ 一专多能”。在崔兆森的家庭博物馆里,一对说山东快书所用的“ 鸳鸯板”,虽已被岁月斑驳了原本的模样,却承载着它的主人难忘的“ 文艺轻骑兵岁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后,中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不同岗位上应如何改革,如何开放,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拓工 作的新局面,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借鉴。邓小平同志在当时曾说过: “ 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我们要摸索前进。”
当时,我在部队文化部门当干事,如何开拓基层部队文艺工作的新天地,我们也是“ 摸着石头过河”,也是“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979 年春,我们接到上级让组织业余宣传队的任务。
业余演出活动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之初,“ 文革”前的电影片还没有完全“ 解放”,大部分基层连队特别是边远的单位还没有配备电视机,部队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匮乏,业余演出活动很有必要。
自1970 入伍以来,我参加了每一届宣传队,从新兵干到队长。接到任务后,我认为,无论从队伍组成、演出形式还是节目内容,宣传队都应该有创新。我们首先敲定了演出的主题特点—无论什么节目, 都应该符合时代新形势,切中时代脉搏。在当时的节目单上,有发扬我军英雄主义气概、反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内容的数来宝《边防线上赞英雄》;有从正面引导正确认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反映农村搞联产承包内容的山东快书《老两口赶会》;还有反映我们自己部队真人真事,我们自编自演的山东琴书《一滴汗》《手榴弹归队》以及讽刺社会不正之风的相声《好学》。
在演出阵容上,我们也有了较大的变化。1979 年之前,我们每一次组队,都是那种人数较多的大型宣传队,演员们负责吹拉弹唱,当队长、当指导员的管吃管喝管思想。由于演出队伍庞大,下部队演出时只能选择大的礼堂和剧场,无法深入基层连队。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我们全党,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从能深入到基层连队的目的出发,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办好新时期的宣传队。我想起了60 年代中期,活跃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他们整支队伍只有八九个人,演出的时候也只有一些简单的乐器、道具和两辆马车,带着队旗就出发了。他们这种演出形式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一开始,我们从基层部队抽调文艺骨干、组队时,考虑在十人以下,后经反复推敲,最后只用三个人就能完成这台100 分钟的演出。这样我们下部队,一个北京吉普车就够了。这需要这三个人都得一专 多能。从基层连队抽调了两位同志袁国煌、王福春,我们三人组建了 “ 十三航校三人业余曲艺组”,亦称作“ 十三航校三人演唱组”。
袁国煌、王福春都是1968 年入伍的天津人,此前都是历届校宣传队的文艺骨干,分别在连队担任机械师、特技师,曲艺演出样样拿得起。我早在1958 年济南团市委办的夏令营里,也学过山东快书。
在演出中,我们扬长避短,较多地采用了曲艺的形式。因为曲艺幽默、活泼、引人入胜,易于引起观众共鸣。同时,对于演出人员来说,曲艺节目小型多样、演出形式机动灵活。我们三人努力提高表演技巧,虚心向专业文艺团体请教,虚心听取部队广大指战员的意见。在演出中悉心体察演出中观众的情绪和反应,不断对作品加工修改, 提高演出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我们“ 三人演唱组”正式“ 上线”了,开始在驻江苏盐城的部队演出。演出收效出奇得好,南京军区空军文化部副部长陈进听说后,专程到盐城观看我们节目,并让我们到南京为南空政工会议的首长进行汇报演出。那场演出设在南京军区空军会议招待所飞机楼小礼堂,这个小礼堂是解放前国民党空军的礼堂。演出大获成功。时任十三航校政委的何连科陪同军区空军首长上台祝贺我们演出成功。领导同志说:“ 您们要到咱们南空的基层部队去为大家演出,为宣传三中全会精神服务。

1979 年十三航校三人演唱组节目单

三人演唱组在江苏省江阴县宝华山山顶为导弹部队值班人员演出(李同溪 摄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把演出服务的阵地延伸到各个军营哨所, 边防连队,做到部队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从1979 年 7 月 21 日到1980 年2 月12 日半年时间里,我们三人在南空文化部李同溪干事的带领和领导下,到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的空军部队演出64 场。超过42000 官兵观看了我们的表演。我们在容纳千人的大礼堂里演出过,也翻山越岭地来到高山哨所前为三位士兵演出过。
看过我们演出的官兵反应均比较强烈,“ 演出符合新形势的要求,回答了众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多年没有见到过这种演出了,看后觉得很新鲜”“ 这些节目内容都是部队建设需要的”。一位教导员看过相声《好学》以后,对我们说:“ 你们这个节目很及时,我本想给部队上一课,但不知怎么讲好。你们演出既形象又生动,战士们很爱听,帮我上了政治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演出影响越来越大。我们的演出组,被当时的《空军报》称为“ 文艺的轻骑兵”“ 部队的乌兰牧骑”,由此引起军委空军副政委黄立清同志的关注和称赞。《空军报》还用了一个版面的篇幅,全文刊登由我创作、刘天增同志修改的山东琴书《一滴汗》节目。后来,我代表“ 三人演唱组”受邀到福建漳州空军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做了题为《从实际出发,搞好业余文艺演出活动》的汇报。
1979 年8 月23 日,时任南京军区空军文化部长、电影《战上海》的编剧柳特同志把我们请到他家,为我们蒸上了一大笼屉的阳澄湖大闸蟹,用他浓重的山东口音说:“ 犒劳犒劳你们”。
1984 年2 月14 日,我应邀与著名老电影演员韩非、程之以及南空文工团的独唱演员裘志明四人承担了驻上海江湾空军部队的庆元宵文艺晚会上半场演出。

1984 年2 月14 日,与韩非、程之及袭志明同台演出

我使用多年的鸳鸯板
这是一段难忘的文艺轻骑兵岁月。我们三个人轮番上场,一场演出下来大约需要一小时四十分钟。就算是在隆冬时节演出,也总是大汗淋漓。在岁月的流转中,我还保存着那个时候用过的手风琴和表演山东快书使用的“ 鸳鸯板”,也留下了大量的那个时候演出的照片,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看一下,思绪总能一下子回到那段难忘的岁月中。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崔兆森口述 公晓慧整理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