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与诗意
原创首发
文/贾洪国 (四川)
主播 金鱼儿
本文图片 作者提供
在石匠眼里,每块石头里都关乎着梦,每一寸肌肤都关乎着江湖,必须小心敲,小心凿,敲坏了江湖,就像推倒一座江山!
石头在石匠的眼里不是冰冷的生硬的,而是充满了温情和灵异,像温润的泥土一样可亲可感。
刘大锤在我们家附近方圆几十里,是著名的工艺石匠,精致的手工,聪颖的头脑,制作石刻碑文、石雕牌坊、石兽、华表等。工艺都十分考究,艺术氛围浓郁,无论大件和小件的雕刻,都体现出深深的文化内涵。
我想成为工艺石匠,刘大锤给我爹说,你那娃,生下来时只有四斤重,身材单薄病歪歪的,还想学石匠的手艺,可能不行哟?父亲头一回领着我去刘石匠的石场。刘石匠捏了捏我的肩膀,摇了摇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我的二叔当时在刘石匠的厂子里当搬运工带班,和他走得近。父亲想方设法找二叔把刘石匠请到我家里,又是鸡又是鸭的酒醉饭饱。爹拼着命差点把苦胆水都喝出来了,终于把刘石匠喝懵了,勉强收了我这个徒弟。
第一天干活,我正提着大锤想在一砣大石头上钉出个炮眼子。刘石匠说,你娃呀,又开始犯横了呀,打炮眼子,得用二锤呢,慢工出细活,急不得。打石头就像写诗一样,得一字一句地来,力气用猛了,怕是纸都凿烂了还没整出半句来。
师傅说话带着哲理。那大锤十多公斤重,要抡圆就不容易了,何况我才刚刚入行,就想玩转大锤,早着呢。二锤就好使一些,握在手里,提着铁钎子,一锤一钎地敲,石头就一块一片地下来,石头就有模有样了。刘石匠说,你娃,这才哪里跟哪里呀,还是先去搬石头上车。搬石头上车,那是多重的活呀。一块石头背在背上,一个腚沟子夹得紧紧的,两个手膀子得一动不动,汗水直往背心沟子里流。那石头块子,直把人往下压,就像是要把人压入土壤一般喘不过气来。半天的活干下来,全身上下就像要散架一样。
我知道,刘石匠喊我去搬石头,也是在雕刻我呢。其实,我干雕刻是不行的,最喜欢打那些石锅呀石猪槽呀石狗槽呀这类小件的料,轻松些,还容易出活,有的一两天就能完成,大有成就感。我在刘石匠的石场里,最大的货就是打了一个石水缸,还在上面简单雕刻了一朵牡丹花,象征着富贵与吉祥。
刘石匠说,你这娃,还是有些灵性的,不过,这条道都不是你要走的路,你还是去观音场那个学校里继续念书吧。刘石匠还说,我知道你也喜欢诗,当诗的韵律与声响成天被淹没在打石头的汗水和坚硬里,也许,那些诗连同心一起也会变得坚硬和锋利,很快就会失去诗的本来意义。刘石匠说这话,让我听得云里雾里。我只知道刘石匠把多给的工钱放在掌心时,自己心里一阵阵热。我禁不住真真切切地叫了一声,师傅!
几年后,我离开了老家那个石场子,入伍在西藏高原雪域边关,为了边疆的安宁而与石匠手艺隔行隔山。那天走下岗哨,看着哨所的石梯石台阶石栏杆,心里一愣。突然想起自己的那一段石匠岁月,还有那个叫刘大锤刘石匠的刘师傅。面对如石般坚硬的现实,他还能静下心来写一首诗吗?或许,他早已在满山遍野的石头世界里,写出了一首属于自己的诗。
石匠记忆,一切都是过往了。能过去的,都是风景。
作者简介
贾洪国,1968 年生人,西藏军旅五年,荣立部队新闻报道三等功一次,双流县报编采工作十年。曾获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一等奖。三十多年来,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400余篇,有数篇获奖。出版有个人文学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迹 》 、《 风兮雨兮》。
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采写《寻访战友故事集》已完成了十五万字的创作,已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战友情与舌尖上的记忆 》初稿创作。因为“人在变老,战友情却历久弥新!”
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一念花开,一念云起,在时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岁月的漫漫尘埃。
主播简介
金莉萍《明心文学》常驻主播!网名:金鱼儿。小学退休老师 ,爱好文学,喜欢朗诵,参加过一些朗诵活动,愿在朗诵中和大家分享快乐!
————————————————
投稿须知
1,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作品。谢绝敏感话题以及违反投稿条例,禁止一稿多投,文责自负,本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
2,关于稿费,读者赞赏金额少于20元不予结算,文章发布七天后结算。第八天起,后续赞赏不再计算发放。没有赞赏金,不足20元的没有稿费。赞赏超过20元60%为作者稿费,带有诵读的作品,赞赏超过20元作者40% 主播20%为稿费。40%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稿费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请加总编微信,方便发放稿费。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投稿视为同意此规则,诚邀广大文学爱好者投稿。
投稿题材以现代诗,诗歌,短诗,微诗,散文,随笔,五言,七律,词……
4,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总编删除!
投稿请加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