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秋,自由撰稿人,发表过诗歌。作品清秀,结构严谨。《学艺寻道》是他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评秋秋《学艺寻道》之三:
小说藏有冥冥之中的转运说
当小说在第67页深入展开的过程中,也写到了海冬在寻道路上碰到了难题,一个是英语勉强通过考试,另一个是在杭州西湖被同学的一番话,使得他幡然醒悟,觉得自己的底子太薄,萌发了更加精进的念头。
在谈海冬的同时,顺便也谈创作这本书的作者是非文学专业的业余作家,包括写评论的作者也是如此。像这样的壁垒打破,如果用新自媒体的角度去看待,会发现作者叙述的元素和评论的课题,都脱离了院校课本大纲的要求。而海冬却是在学院里不断的接受正规的教育和训练的人。这是一对矛盾。
解决矛盾的办法,在这篇评论当中首先是从拓展视野来发现作者叙述手法的灵气,是来自于对众多历史人物的认识和理解,然后用自己的性格来感觉人物的走向和事件之间的关系,之后,再用感觉的语言脱离了纯文学的刻意写法。也就是先冥想,然后再进入创作。作者没有刻意按课本要求去操作。
在这篇小说语言当中,呆板固化的痕迹淡化了,但是,海冬必须要按照院校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去做。这和作者、评者之间也是一个矛盾。由非专业的来写专业人士的小说及评论,作为突破前所未有的规矩,是可喜的。因为在苍茫大地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和没有被记录成文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在冥冥之中漂浮。
这时候,包括海冬和作者以及评者,也便自然地被组合到了一起,要求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做到同呼吸和共命运。小说和评论也要求看出和写出这样的元素。尽管海冬在寻道的路上,已经花费了不少精力,但如果纵观全国和全世界而言,还是不够,这在第67页,海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像这样的细节,如果专业人士来写,能否提炼出这样的细节当中的内涵和灵魂,我不清楚。
但是,在这篇评论当中,看到了海冬的灵魂在世界里作有序的波动,这个波动是朝着自己所认定的幸福彼岸在不断行进。这时候,就要关注这篇小说写到这里,能给现实世界里的人带来一些什么。作为思考是一个人精神独立的标志而言,究竟有多少人认识到了这个道理,其实,这也是寻道和悟道的一种方式。
尤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偏见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如果按照365度角的其中一个角度去看,倒也是激发了海冬对寻道的信心,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是人物意志。于是,从人物意志博弈上去关注海冬,也可以作为另一个话题成立,目的就是要找出逆境成才的可以借鉴的框架,这也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所在是指幸福观的存在和认同,是需要一个人付出代价和通过历练来转化的,而不是一帆风顺的坐享现成就能得到的。当然,坐享现成的也有,但在三世轮回中是否能传承下去,这是一个盲区,也曾有不少教训。这一些,都是由这部小说折射出来的信息。
在这里,信息不对称的就是指,非专业的在写和在评专业人士的寻道。比如蜂华牌珍珠霜在南极冻伤人身上的奇妙反应,这对海冬的触动非常大,大在专业的壁垒被他穿破了,他认识到了“中国的艺术家离不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积淀”。同时,也没有排斥继续关注西方艺术家的精华吸取。这其中的智慧是在于不走极端和不顾此失彼。
从哲学观上这些现象都能够讲得通。比如,对立与统一,否定之否定和扬弃等理念都能应用得上。但是,在观念不能教的理念影响下,海冬的一幅毕业创作《打棒球》作品却被认定为非买品,不能和外国人成交而被放在了学院的陈列室。他想将其参加全国体育雕塑展览也未能如愿。接着,他的一篇语录体毕业论文又让大家大吃一惊,打破了常规不说,还前所未有。这也是观念无法教的结果。
作为个别现象的存在,其实代表着一种新颖和突变,对时代的变革和促动会起到撬棒作用。在第75页,写到了“生命的礼赞”中,已经谈到了生与死、喜与悲、苦与乐话题。从小说具有生命意义的层面上去思考,便会发现,小说的进展程度已经趋向深入与探索,而探索是对未来最具有领跑者的风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这样的人才来起到这样的作用,这是民族的希望。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亲和力的笔调,也就和一些带有戾气的专业笔调往往会形成对比。亲和力会涌现出观察的细致入微和很少带有偏见与激进的描述,这也可以称之为创作的定力,因为创作不是泄私愤的过程,这是从考虑社会效果方面来作要求并规范的。
这部小说场面以落差和反差形式来作结构处理,既能改变读者对纯文学的看法,又能长扬个性语言的感知体验和描述,在这本书里也能够感觉到这种味道。比如,小说写到海冬寻道路上,除了事业受阻以外,还写到了母亲去世。(参考第76页)这是小说叙述主人公的点位。在读者心目中所起到的化合作用,是感知了人间冷暖的某种形式。
小说创作首先要冥想,然后在着手,这在小说里,作为海冬的经验也已经被认识和掌握了。但是,异性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定数。这个定数在院校课本上有没有描述,我不清楚。因为它涉及到了玄学,而在无神论中也是最忌讳的谈资。省略。
人的努力和定力是两个概念。而且也是两种操作法。当被合在一起的时候,将会把冥冥之中的气运发挥到极致。
小说作者:秋秋
小说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