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济南市市中篇06
得天独厚人杰地灵的西渴马东村/刘锬
编者按:
地名不仅是一个名称符号、一种标志,更汇集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还蕴含着一种乡恋、乡爱、乡愁,连接着乡土人情、家国情怀,孕育了一种地域独特的民风民德。
2022年8月25号,国家民政部发布了“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全国试点名单,在省、市民政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指导支持下,济南市市中区成功入选。
市中区的地名试点工作,得到了市中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市中区第一时间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乡村地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将试点工作各项任务分工负责,落到实处。
区民政局作为牵头部门,坚持聚焦特色,打造亮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研制乡村地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部分专家作家深入试点村发掘地名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完善村碑、路牌等地名标志设置,编制乡村片区地名规划和地名采词库,搭建数字村落博物馆、线上电子地图,并拓宽旅游、农产品等多渠道路径,着力提升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水平,积极探索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市中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还邀请了省内部分专家,通过查阅资料、访古探幽,实地采风调研,走访乡贤名宿,撰写出十几篇美文。今天起系列刊发部分专家撰写的与市中区相关的文章,以更好地进行地名文化研究,助力助推乡村振兴。
得天独厚人杰地灵的西渴马东村
刘 锬
区位概况
西渴马东村是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党家街道下辖的行政村,简称“西东”村,隶属济南市市中区党家街道办事处,地处济南市市区西南部。
西东村资源丰饶、得天独厚,南面“八仙岭”、北临玉符河,东有103省道,西通济南市区;特有的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为未来西东村的发展振兴提供了必要和充裕的条件。
2017年12月,西渴马东村入选2017年山东省卫生村名单。
2018年12月,山东省文明委推选西渴马东村为2018年度山东省省级文明村镇。
截至2020年,总占地面积11850亩;总户数已达655户,总人口2100人,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
村名由来
相传唐朝黄巢率军起义,带着兵马来到渴马崖一带(现在的东渴马村、西渴马村),战马口渴了,发现此处有村庄并有河道,推测此地可能有水,下令兵士到村内找水;但由于当年正直干旱,水井干枯,未找到水源,便继续前行。
兵马行走约3公里之后(现在宅科村一带),发现一片土地长满茄子,口渴的将士及战马便将茄子及茄梗一扫而光,引起了种茄老人的严重不满。黄巢及其将士便走上前去,说明了原因,一方面取得了老人的谅解;另一方面也获知再向前走,地形复杂,崎岖难行。于是毅然决定挥师回转。行至现在的催马村附近,战马徘徊不前,口渴难耐,但未有水源,军士便忍者口渴,扬鞭催马而去。
后来一直到现在的段店饮马庄周边,方才得水饮马。渴马、催马、宅科(原名茄棵)三地因此而得名。
地理物产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东村人解放思想、勤劳致富,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方面,以及村居建设、村民生活、医疗卫生、文体活动开展等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截至2020年)总占地面积11850亩;辖区内分别有:济南市重点龙头企业济南圣都食品有限公司、纸箱厂、制衣厂、制药厂、优标商贸等企业,为本村村民就业提供了优越的便利条件。
行政建制
上世纪五十年代,西东村隶属历城县第十区西渴马乡;时称历城县第十区西渴马乡西渴马东村(时任村长翁洪雨)。
1955年上半年,互助组时期与初级社时期(互助组并存);时称:国光社
1955年下半年(高级社时期),隶属历城县邵而区;时称:西渴马村高级社
1958年,隶属历城县仲宫人民公社;时称:历城县仲宫人民公社西渴马东村(下设一、二、三生产大队)
1963年,隶属历城县邵而区渴马人民公社(小公社);时称:历城县邵而区渴马人民公社西东大队(委员会)
至1983年,改称:历城区邵而乡西渴马东村
1998年至2020年,隶属市中区党家庄镇;时称:西渴马村民委员会,后称济南市市中区党家庄街道办事处渴马管理区西渴马东村
2020年3月21日成立玉符泉源联合党委,下辖乡村振兴五个村,西东村为其中之一。
文化教育
民国时期,西东小学生不再读学“三百千”及《梁惠王》(上、下)、《论语》(上、下),而改学新课程、改用新课本,其中《国文》写有“手拍手,拍拍手,手拍球,球一跳,哥哥大弟弟小”等内容。
1949年秋后,西东村兴办小学,位于崔家花园,最初3大间北屋通间作为一间教室,1—4年级同居一室,实行复式教学,由张伯选(大涧沟村人)一人授课;后来扩大至整个大院成为学校,学校面积约200平方米;活动场地设在校园外。
据《济南市校史集》党家庄镇中小学简况表载:西东小学1952年7月建校,占地面积1694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教职员工7名,民办教师5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校由崔家花园(也曾是老村委旧址)搬迁至“知青房”(位于现文化大院处)。
1999年,在校学生迁入由村两委筹资(包括村民捐款)修建的新教学楼内(1999年7月至2000年5月竣工,建筑面积551平方米)。
西东小学2018年撤校,并入催马完小。
“八仙岭”的传说
出了西东村往南群山环绕,这里就是八仙岭。
相传,玉皇大帝一日于东岳泰山召集各路仙家,诸仙奉召云集而往。时有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汉钟离、曹国舅八位本为世间凡人,因酒逢知己醉后成仙,称之“醉八仙”诚然也在受邀之列。
他日“八仙”由泰山回返,至西渴马域内之青山翠岭间,见其祥云缭绕、山地瑞秀,更有溪流潺潺、瓜果满目,不仅赞叹不已!便按下云头,落脚于此处;原先一字排开的八座山岭,瞬间转换为拱圆形,八仙就势相围而坐,饮甘泉、品美味,谈笑其间不亦乐乎。席间,八仙共商降福之策——此后需各显其能,护佑众生;由此派生出西东村修建吕祖庙及吕洞宾传下“签簿”之说也。
“八仙”齐聚西东宝地之后,便由此前往蓬莱阁乘扇渡海归位于琼岛仙境,则“八仙岭”之名传世至今。
“黑水井”的传说与故事
“黑水井”原为西东村真武庙内的一眼井,后被大水冲塌让土石掩埋地下。据西东老辈人讲,凡吃过村内“黑水井”水的人皆身强体壮,并且还常常出壮汉,传有“高千斤,裴万斤”之说;据说裴家两兄弟耕地时能拉着犁在田间小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间,为解决村民跑20多里远挑水吃难题,当时村里组织团员青年找水源未果;之后,有人由王家所传吕祖签簿求得一签知晓:在距此求签之地“百十步”远,即为水源所在——亦即“黑水井”原址。至今,村人多谓之“确有此事!”
“拐弯抹角”的来历
据村里的老支书高秀才介绍,2019年有专家来村里考察,围着村子绕了一圈,把文物古迹都考察了一遍,最后指着村里有些房屋的拐角说,你们这个房子盖得很讲究啊,这还有个说法呢,叫作“拐弯抹角”。“两头尖尖,中间弯弯”,人来车往都不会蹭到碰到,既保证了房子的稳固,又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可谓颇费了一番苦心。这种设计做起来有些麻烦,可着实造福了后代子孙,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古庙遗址
西东村古庙的历史渊源尚有待相关部门去搜寻、挖掘、整理。
西渴马东村古庙遗址:古庙现存的一段局部完整的山墙,原有贴嵌的青砖均已剥落,但古庙风貌依稀可辨。
“崔家”四合院
西东村有一处宅院远近闻名,有史以来被称之为“崔家大院”,当初它毗邻的“崔家花园”一起常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其规模、气派、样式、配置,堪称北方古典庭院及园林的佼佼者。时过境迁,“崔家花园”早已荡然无存,庆幸的是“崔家大院”几乎被完整无缺的保留下来,成为西东村呈现历史之美、建筑之美的生动见证物。
从与四合院门楼相对的青砖照壁,到院内青石甬道、香台、影壁,更有正房门前两侧的独石座凳,皆令观者感叹不已,顿入幽思。
古井
西东村自古以来,相继凿修有:“黑水井”、下崖子井、下沟井、崔家井、韩家井、田家湾西边井、小北井、十亩园井、十亩园西井等,至今大都仍可使用。
位于现友谊大街东侧的“黑水井”,依然井水充盈。如今“黑水井”原址上的地表已高出其井面数米,村里在此建立的吸水装置,甘甜的井水被吸入净水器,村民可以拿着自家的水桶打卡接水,十分方便。
下沟井
据《建井碑记》载,下沟井凿建于咸丰二年,即公元1852年,距今已近170年的历史。井旁现立有石碑一座,称作《永垂不朽》碑。
下崖子井
位于西东村下崖子处的这眼古井已历经数百年,后经乾隆、民国及期间数次修缮,得以完好存留至今;以往几百年间,下崖子井不管是村人失足跌入或跳井寻短见从没听说淹死过人,神奇之谜至今无从知晓,并且吃这井水长大的人里面还出过几个职位较高的官员;更有路径此井的有心者都讲:这井的风水好!
事实上,下崖子井也确有其显明之处——地势低洼,每逢下雨过水,几乎全村的水都要经此转一圈后流走,也许是要把财留在这里吧。因之村民赞誉此井云:古井水净清亦凉,旱涝不枯泉流长;古井神奇人业兴,饮之户户康又旺;昔日修缮碑中榜,守护古迹新风扬;饮水思源追先辈,今朝凝心聚力量。
吕祖庙及吕洞宾传世之“签簿”
西东村吕祖庙,相传清末由王志武创建;庙宇设于村土地庙西山墙的两间北屋里,其师傅刘道士(西西村人)曾落脚东屋。
庙宇主殿为砖木结构,南北15米,东西约7米,飞檐斗拱,内挂吕洞宾画像。
起初,王志武与王胡氏(催马庄人)从宅科村落户西渴马东村;至1949年,王道士之子王书荣将原住草屋翻盖,娶张国兰(张庄人)为妻,并将先父衣钵继承下来,断断续续地接待造访者并据吕祖“签簿”应答所求。庄人前来家设吕祖庙卜事问医,大多灵验,内之玄机,令人费解。
现存吕祖“签簿”乃经王胡氏千方百计珍藏保留。
“跃进水库”:人定胜天、改造自然
1958年所建“跃进水库”,并存留的“人定胜天,改造自然”时代印记,铭刻下当时西东人“出大力、流大汗”大干社会主义可歌可泣的业绩。其上题字为村人翁吉厚所书,石拱桥由西东村石匠崔应东、王长利、翁传儒领班主建。如今拱券嵌镶的五角星,凸显着时代印记。
“撤岗垫洼”
1975年冬季,西东村积极相应上级“农业学大寨”号召,对村北玉符河南乱石荒滩进行治理,每户负担一定数量的土方,最终将其改造成为50余亩良田。时传“治好河滩治好山,晚上治窝把家搬;昼夜修好提水站,旱涝丰产不靠天”;“青年赛武松,老年赛黄忠”。如今,“撤岗填洼”的历史标记在村东地界还依稀可见。
村尚家风—《村规民约三字经》
西东村,美乡村,民风朴;本公约,要牢记,谨遵守;
跟党走,敬国家,爱集体;多学习,勤劳动,共富裕;
遵法纪,守纪律,文明行;禁恶习,除六害,灭劣迹;
讲卫生,不乱扔,同保洁;好青年,服兵役,戍边疆;
公益心,拼事业,勇担当;讲民主,顾大局,建和谐;
保优生,惠民生,福长寿;简丧事,倡文化,优土地;
和伦理,敬老人,爱幼儿;邻里和,互友助,睦情谊;
信科学,破迷信,悦身心;请牢记,安全行,永幸福。
百善孝为先,敬老养老
“百善孝为先”,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首推的传统美德而源远流长。敬老养老,西东村之大观,诸多事例不胜枚举,此选取二三仅作略表。
西东村“崔家大院”,上溯数辈,家和事兴;时至今日,弟兄妯娌和睦相处,同居老宅,一门家风和为念,四代融融亲无间。“崔家”辈辈相亲尊老爱幼,在父老乡亲中传为佳话不仅家喻户晓,且交口称赞,享誉周边。
西东村崔广山之妻王德静,自婆母张振娥(现年84岁)60多岁患上脑血栓一直照顾至今,尤其是8年前摔伤不能自理后,王德静贴身伺候穿衣喂饭、帮解大小便,像对待自己亲妈一样。
村民王德英,七八年来一直在家伺候生病的公爹高秀清,不间断地给老人做饭、洗衣、倒尿……一门心思把老人照顾好,为给丈夫分忧,更要给孩子们做出榜样。
西东村崔如明及妻子周德凤、崔如亮及妻子翁兆英,在其母赵德兰70多岁患上帕金森综合症的五六年间,悉心照料、孝顺备至。儿媳周德凤一日三餐端碗喂饭,时常给婆母洗脸梳头,搓澡擦身,从没嫌烦过;在俩儿媳周德凤、翁兆英的贴心关照下,婆母感受到亲闺女般的孝顺侍候。在母亲病危住院期间,长子崔如明、次子崔如亮昼夜不断,尽孝床前。兄弟二人,深知因父亲崔廷禄早在1951年因公离世后,母亲二十几岁就独自挑起家庭重担,直至把他们拉扯成人的辛酸与不易,母恩深重,自当厚报;加之老母言传身教,长此以往,孝悌自成门风。
忠勇后生,保国为家
“忠”乃人对于国家、集体、职守都尽心竭力的担当之美德。为国效力谓之忠,关口挺身堪称勇。
西东村青年王庆收,于2008年12月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8653部队,2009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先后参与青海玉树抗震救灾、藏区维稳重大行动,被武装警察部队授予“抗震救灾”纪念奖章、“永做忠诚卫士”纪念奖章,并荣记部队个人三等功。
王庆收的事迹,对外树立起新时期西东村青年的“忠勇”形象,而这些全然得益于村里上行下效的家教门风,其不愧是“西东好后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村里最大的民办企业济南圣都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勇是西东村村民。1998年,他从邵而村的济南历城食品公司党家食品站,在西东村两委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下来到西东村落户。从30年前的一家食品小作坊做到如今年利润上千万的规模企业,他始终把公益事业作为自己的信念,承载着圣都前行的动力,孕育着温暖的力量。村里修路架桥、为村里老人购置年节礼品、扶弱济困、社会危难时刻替身而出……。村民们都说,圣都是西东人的傲娇!
济南圣都食品有限公司每年都为村65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过节福利,每人每年200元左右,已连续近20年;自2020年疫情开始以来,每年都为村捐款捐物,协助村两委为抗击疫情助力。三年来,共计为西东村捐款捐物近20万元;另外,帮助修建出村马路及跨玉符河大桥,总出资50多万元。
乡村振兴,明天更美好
1992年,开辟新建西东村大道(现称“西东村圣都大道”),之后2013年,先后铺修为混凝土及沥青路面;此后,友谊大街、振兴大道、致富大道、“民心路”于不同期间分别完成新建、修缮施工;与此同时,不间断地对村内大街小巷进行路面硬化、环境整治,极大提升了西东村的外在形象,改善了西东村民的生活状况。
西东村两委在2012年筹建村委大院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由乡村振兴服务队经过前期调研,按照实际需要,将其闲置区域规划建设文化大院。院内铺设石质路面、修筑花坛,把原闲置房屋改建为科技普及室、未成年人活动室、农家书屋(读书阅览室)、舞蹈健身室等,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2019年,西东村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之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于10月份成立济南常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10余亩,用于花椒和辣椒等归属现代经济作物的种植,积极促进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
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经多方面反复论证与深入进行可行性研讨基础上,村两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方略,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切实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造福于一方百姓。在谋划、实施建造西东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整个过程中,群策群力、民主决策,使之科学高效地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该项目:将推行小杂粮种植,包括绿豆、红小豆、黑豆、芝麻、花生,建园百余亩;开辟中草药种植园几百余亩;创建“百果园”,栽种核桃、苹果、脆枣、柿子、桃树等,充分开发利用可耕及荒山坡地,尽快打造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知名品牌,以回馈社会、报效国家、造福家乡父老。
目前的西东村,其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西东村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宗旨,千方百计利用发挥各类资源优势,通过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振兴,努力实现村两委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徜徉在西东村,给人的感觉是干净整洁,生机勃勃。可以想见,在村两委的积极带领下,满怀豪情、砥砺前行、勇于担当、一往无前的西东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