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继伟
1976年生,禹州市浅井镇扒村人,河南省技术能手,许昌市工艺美术大师,许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禹州市第十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边继伟出生在禹州的一个重要瓷区:扒村,历史上叫东张镇。禹州市的古窑遗址多达156处,是河南省古窑址最多的县级市。但在《禹县志》上列出具体村名者,仅有神垕镇和扒村。(《禹县志》卷十,祀典志四十一至四十二页载:"伯灵公庙有二:一在古东会立(文风里神垕镇)始建元孝,元延佑七年乡人常希重修;一在古东张镇(锡章里五申岜村镇)庙土已久,惟有一元碑残缺数字在山志。"古东张镇,即是现在的浅井扒村。)
出生瓷区,立志光大家乡瓷业
边继伟小的时候,老家到处可见堆积成山的白地黑花的瓷碗瓷盘碎片,偶尔也有天青天蓝的钧瓷、彩瓷等,村里还有集体和私营的烧缸的粗瓷产业,边继伟的父辈也曾拉脚卖过瓷缸为生。但真正对烧瓷产生浓厚兴趣,却是因为摄影和文学创作。
出土的扒村瓷碗
十几年前,作为摄影和文学爱好者的边继伟带着相机走进了一家钧瓷窑坊。源自一把泥土,经过窑火后瞬间窑变万千的独特魅力,深深的吸引和征服了他,钧瓷那种由表及里、炫丽多姿的美,成为边继伟迷恋的主要对象。他拍摄了大量的钧瓷工艺及微观图片,也撰写了很多文字和诗作。后来,干脆从原单位辞职,走进禹州一家知名窑口,先后从事品牌宣传、文化研究和产品设计等工作。通过对钧瓷釉色和器型的深入了解,成为知名的钧瓷摄影能手。与此同时,深入研究钧瓷烧制和釉料工艺创新,设计制作的钧瓷作品相继获得中工美、中陶协的各类奖项,主导的釉种创新获得“许昌市十大创新成果奖”,申报了相关发明专利,并获得“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禹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一系列荣誉。
边继伟钧瓷作品 花瓶
随着专业技术的掌握,边继伟也越来越坚定了建立窑口,弘扬和发展家乡瓷业的想法。2021年,在自己老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扒村窑遗址建立窑口,并以扒村“古东张镇”为名,命名为“东张窑”。
边继伟扒村瓷作品 赏盘
融合瓷种,建立“扒村瓷”概念
扒村窑历史上主产白地黑花瓷,在艺术风格上被归类为磁州窑系。但实际上扒村窑要比磁州窑早,其产品也不仅限白地墨花,而是兼烧钧瓷、三彩等,历史上瓷业极其兴盛,“白地黑花红绿彩,钧瓷挂红孔雀蓝”这两句老话,全面概括了扒村瓷的品种风格。
边继伟扒村瓷作品 仿金代扒村窑虎枕
建窑之初,边继伟就确定了“恢复扒村瓷,融合白底黑花瓷和钧瓷特色”的传承创新之路。尽管历史上和人们的认知中,扒村瓷多为白地黑花瓷,但扒村窑也同样出土钧瓷的完整器和瓷片,历史上也有钧瓷烧制。在浅井扒村烧钧瓷,也同样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独特意义,所以应该打造一个更为广义的“扒村瓷”的概念,恢复和建立白地黑花和钧瓷等并存的扒村瓷体系。
边继伟钧瓷作品 四方鱼瓶
认真思索,勇敢尝试,是边继伟烧瓷的明显风格。他每次都试用不同的烧制方式、升温曲线、进风大小和气氛环境,并且尝试同窑烧制钧瓷和扒村白地黑花瓷。众所周知,钧瓷和白地黑花瓷的成色气氛要求不同,一个是氧化火,一个是还原火,他在烧钧瓷时放入白地黑花瓷,在烧白地黑花时放入钧瓷,相互对比,总结不同气氛对器物成色的影响程度,积极探索“一窑双器”的窑变效果。最终希望在一个窑炉和一次烧制中,同时烧成白地黑花和钧瓷,从一窑双器,到一器双色,从而为“扒村瓷”概念的确立奠定基础。这是边继伟关于瓷种融合的目标和追求。
边继伟钧瓷作品 白云杯
向难而行,追求本真的自然窑变
尽管准备很久,建立自己的窑口后,各种困难和问题还是接踵而来。由于资金原因,边继伟没有请专业的技术厂长,所有技术问题全部由自己钻研解决,一年多来,边继伟几乎屏蔽了自己的社交,断绝了一般性朋友往来,一门心思钻进窑厂。自己配釉,自己烧窑,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从胎体釉料的配方,到窑炉结构原因,到烧成曲线的掌握,烧成缺陷分析等,烧瓷的常见问题,几乎经历了个遍。
边继伟钧瓷作品 荷口瓶
长时间从事钧瓷文化推广、营销和鉴赏,边继伟深知,钧瓷最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是窑变,而且必须是无人为干预的自然窑变。常言道“钧瓷挂红,价值连城”,钧瓷因铜红釉而名噪天下,但也有“要想穷,烧钧红”的俗语,就是说钧瓷的红釉是基础釉,传统的煤烧、柴烧的钧红釉有无穷魅力,也最不好烧。烧红釉,只烧成通身红不行,没有窑变,就没有观赏价值,能烧出从浅到深、从天青月白到蓝再到红的一系列变化,俗称“催色”,才成其为窑变精品。钧瓷最怕烧“催”,但“催”得好能成珍品,这就要求气氛、窑温、压力等符合釉变条件,特别其气氛把握要求很高,烧出的精品也更具有鉴赏价值。
边继伟“一窑双器”创作
于是,边继伟决定向难而行,先烧好传统红釉。为了追求“催色”的自然效果,不断尝试猛火、柔火等不同烧法,调整转火温度和烧制时间。开始的几窑,大部分不理想,经过求教名师,边继伟果断扒掉了刚建三个月的窑炉烟道,进行改造重建,调整了进风口等重要部位,最近一窑,以大部分产品流釉为代价,烧出了窑变效果明显的传统红釉作品,其中难得的一对四方鱼瓶,窑变效果极其相近,而且方向对称,配对难得,被相关藏家称为打破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定律的珍品。
边继伟“一器双色”作品
每烧一窑,边继伟都认真记录点火的时间、天气、风向,开窑后补录成品状况,制作详细完备的烧窑日志。边继伟坦言,烧窑真难。除了艺术技术掌握之外,扒村当地制瓷技师缺乏、技术层次不高,也是重要原因。这恰恰是恢复和发展“扒村瓷“需要慢慢解决的问题。”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重要的是本地的和尚也要学会念经、念好经,所以我们要踏实的走好每一步,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培训,逐步建立扒村窑瓷的技师队伍“。
边继伟钧瓷作品 荷口尊
历史上的“东张窑”,自唐而兴,由宋而盛,金元时期,瓷业种类达到十几种。因此,扒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扒村窑遗址成为全国文保单位。现在刚刚成立的东张窑瓷业公司,正在边继伟等一批有志之士的带领下,续承前志,再谋新篇,走向新的“扒村瓷”的辉煌。
主要荣誉
2021年,在禹州市浅井镇扒村窑遗址创办“东张窑”;
2021年,抗疫主题作品《天行健》被绍兴上虞陶瓷高等研究院永久收藏;
2020年7月,在“名师出高徒”许昌市第六届《钧瓷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大赛及传统工艺展演活动中,被河南省非遗中心授予“优秀个人组织奖”;
2020年11月,作品《佛手如意》荣获第九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银奖;
2020年12月,作品《天行健》荣获2020“中原之星”陶瓷创作设计大赛银奖,入选第四届“CHIAN·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赛;
2021年2月,作品《吉利壶》、《西施壶》在《璀璨中原》“2020年度中原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大赛”暨“我最喜爱的陶瓷艺人评选活动”中,荣获银奖;
2021年3月,作品《六合如意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2022年5月,作品《玉壶春》在第二届许昌市工艺美术大师暨作品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22年11月,作品《福禄瓶》在第十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中荣获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