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坑潘村,位于坞根镇东北大莱山中麓,村内有千年古樟和古祠堂、古台门、古民宅、古堰坝等古建筑。每年冬至村里都会举行祭祖活动,至今已有760多年历史。民间泥雕是坑潘村的一大特色。近年来,该村有效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挖掘婚俗文化、和合文化,打造“囍事坑潘”爱情主题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荣获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最美乡村称号。
李云清
坑潘村潘庐即景
几间旧屋变洋楼,入宅荣昌醉眼眸。
云树彩绸张喜庆,香花鸟语竞风流。
安居福地荫遮秀,好侠人家翠掩幽。
下海淘金先致富,老农含笑讲从头。
许青才
坞根坑潘村
酥雨和风五里天,溯流直上赏飞泉。
可怜生意坑潘好,买断春光不用钱。
项琳冰
坑潘古樟
拔地参天若有神,寿过彭祖十余春。
溪山非复旧时梦,紫气重开百代身。

罗邦俊
春风吹绿坑潘村
纵横硬道净无尘,绿水青山满目茵。
石屋残年成古董,琼楼气派住平民。
柳飏溪岸鱼嬉水,鹤立戏台莺做邻。
千载古樟何郁郁,东风借得漫山春。
琪 婷
清平乐·坑潘古村落
轻挥衣袖,伞下悠闲走。半掩宅门斑驳旧,应是富豪之后。 游客诗酒风流,情巷花巷清幽。远别红尘喧扰,欢歌山谷遨游。
林作标
深秋坞根坑潘游记
清溪环绕古村东,家道犹存兴业风。
旧屋翻新迎远客,枝头灼灼挂灯笼。

王奇顺
坑潘风韵
坑潘溪畔走,丽景画中浮。
环屋三山静,经村一水柔。
祖风闻远近,樟韵写春秋。
真意随时在,王孙值得留。
郑 照
念奴娇·偕拙荆重游坑潘
秋高气爽,又重来、美丽山乡热闹。古宅华楼相错杂,卵石铺排巷道。别样灰雕,幽深庭院,红鲤潜池沼。巨樟蔽日,游人争摄留照。 农具昔也寻常,后生不识,陈列祠堂俏。斜矗飞檐横碧宇,廊庑戏台饰藻。绿叶如茵,繁英似锦,黑蝶翩翩绕。声声锁呐,新郎迎娶花轿。
李轶贤
望海潮·坑潘人家
浙东佳地,台州韵味,坑潘诗里人家。坡吐熟梅,山含柿子,火红羞煞烟霞。松柏约桃花,尽情涂画卷。云雀喳喳,黄鸟啾啾,春来溪底卧龙虾。悠悠梦抱芳华。看洋楼别墅,藤蔓篱笆。明月入怀,清风叙旧,逍遥日子谁夸。涓滴煮香茶。兴至吹横笛,逗弄莲娃。村口千年樟树,白鹭满枝丫。

沈岙村,位于大溪镇北部,村中有斗山书院、宋代古塔、“沈岙十景”,历史上曾出过进士30多人,素以“台南名庄”闻名。近年来,该村以建设“美丽沈岙”“宜居沈岙”“文化沈岙”“和合沈岙”为目标,推进村居文化建设,不断探索乡村治理,建设新型社区,走上一条具有沈岙特色的新农村发展路径。先后获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省文化示范村、省小康体育村、省书法村等诸多荣誉。村党支部获浙江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李云清
美在沈岙(四首选二)
一
一路园林花似锦,小桥秀水映红亭。
古村十景媚人眼,大美山庄闪亮星。
二
竹茂松苞对柳荫,高楼别墅四时春。
小康金笛谁吹响?泥腿村官领路人。
鲍仙友
沈岙村
水绕田园楼耸天,古樟叠翠塔含烟。
斗山文脉碑林记,誉满台南四海传。

叶方俭
沈岙村文体公园(四首选一)
今日新村无俗韵,历年古岙有才人。
渔郎不识桃源路,文体公园可问津。
琪 婷
大溪沈岙村
古色长廊清水边,凭栏眺望赏岚烟。
书香耕读知行一,承祖修身世代传。
郑 照
沈岙古村十景新咏(选一)
花坛怀古
繁花似锦草如茵,垂柳依依景色新。
漫步长廊读村史,从来创业总艰辛。

叶相平
过沈岙村(二首选一)
古村沈岙慕名过,书院文光璀璨多。
人杰地灵逢盛世,小康生活乐呵呵。
陈士平
卜算子•游大溪沈岙古村
竹径傍花溪,篱畔人家绕。伫立贤人雕像边,总感诗情妙。 沈岙台门高,书院依山悄。风景人文谁知晓,处处书香好。

峨嵋山村,位于温峤镇西部北雁荡山余脉,相传唐代尚书陈麟父子曾避难于此。村内有两棵千年罗汉松,历史古迹众多。半山腰有 “焰火洞”是红十三军所属部队驻扎地。近年来,该村坚持文化立村、旅游强村和生态富民的发展定位,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古村落复兴,成功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山村。先后荣获国家森林村、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省“千年古村落”、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称号。
陈士平
卜算子•峨嵋山村胜景
嵋水眼波柔,峨敛眉峰聚。脉脉青山天际浮,半在烟云处。 初次入桃源,醉倚千年树。鸟语声声落镜头,咔嚓留春住。
郑 照
峨嵋村
几度来游貌已非,荔墙无觅老房稀。
唯馀罗汉双松古,遥对鹅峰天际巍。

项琳冰
晚游峨嵋山村(二首选一)
问山问水往来频,雅喜峨嵋是近邻。
身入桃源芳树里,几家烟火访秦人。
李云清
题峨嵋山庄
杜鹃花放访峨嵋,次第风光入眼迷。
车进山窝香雾合,人行画里彩云移。
长廊藤架浓荫蔽,老庙宗祠翰墨题。
碧水弹琴山布景,逍遥天地与仙齐。

林作标
峨嵋山村
十亩桃源半岭中,青山依旧守遗风。
门前罗汉千年站,春水一泓流向东。
王奇顺
登温岭峨眉山(新韵)
登上温西吾避山,雄狮大象守门关。
将军披甲巡乡里,天帝脱靴佑顶巅。
朝引万峰迎旭日,夜携千壑拜婵娟。
但求一室一方土,也仿渊明学稼田。
(由温岭市诗词学会供稿)
终审:王骏
主编:黄浴宇
副主编:徐吉鸿
技术支持:邵高锋
编辑:姚立 程瑞文 潘龙文 徐燕萍
本期责编:姚立
本栏目投稿邮箱91139216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