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 此身长短是虚空
郑亚水/文
'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宋朝的陆游因为母親不悦休妻唐婉,因此有《钗头凤》悲剧名词上演传播。更早一点唐朝名声仅次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也因为母亲大人的横加干预,而未敢向自己的心仪,青梅竹马的湘灵提亲,酿成了一出人间悲剧,白居易无奈写诗云:'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乘着还年轻,甚至是活着,该怎么爱就去'爽歪歪'地爱吧!
'爽歪歪,您要去哪里?'我听声猛然回首,哦⊙∀⊙!是江番薯贤弟,正在他挂钩的石码解东参加创卫创城。我知道,凡事都有因果,我为了巩固'江番薯'这个牛号取名成功,先后创作了《江番薯文学》系列十二篇网络文章。有一天江番薯太太蓝老師问我为什麼取号'江番薯',我说石码的历史名人大都叫'番薯',啥蓝番薯,钱番薯,许番薯等等《三番薯》,蓝老师听說后对我竖起了母指点赞,嘿嘿!他江番薯贤弟心里可能不太认同,毕竟'番薯'是便宜农产品,配不上他这书法大家名誉。于是,我做好了让他报复一下,起个啥更粗俗的外号给我戴上,沒有想到是刚写的《话说'爽歪歪'》这个'爽歪歪',这意思是我总处于性高潮那个高光时候,虽然我做不到这一点,嘿嘿!想必,他也是情有独钟'爽歪歪',而脱口说出的美意!领導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奋斗目标。'对比古代的著名诗人白居易词人陆游,无法自由恋愛郁悶寡欢。作为进入新时代的文人墨客,没必要太对不起自己真爱,'害我终身不得志'吧!
其实,诗王白居易是到了75岁的老年,没有男性本领的时候,才觉悟了而写出这句名诗称吃好吃不好'饱暖饥寒不足道',甚至一生的相恋思念的湘灵,也不知不觉如梦如幻如泡影,天隔一方无处觅。那个恋愛、激情甚至冥梦,都是因为有青春,有身体,有生命的衍生,生老病死的尽头,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灰尘,什么都没有了,什么也靠不住。学佛觉悟到了这个境界,才叫做无我,无我就是'无我相'或无身见,跳出了我外看世界,我外悟真如,这叫禅定!这尘世,曾经让我'爽歪歪'过,'罔象玄珠踪迹香,故留色相幻人人。'江番薯的'爽歪歪'三千一念,络繹不絕送给我也好,留做梦裡反刍也好!反正,偶尔'爽歪歪'就是咒我也是幸福的!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唐 白居易 《病中诗十五首 · 卖骆马》
比起《长恨歌》,这首诗不够气势恢宏;比起《琵琶行》,这首诗意境不够深远;比起《卖炭翁》,这首诗不够哲思洋溢;比起《白云泉》,这首诗也不够唯美飘逸。
但这首《卖骆马》却是大唐白乐天最重要的一首诗。
因为,他是白居易一生的写照,从少年初恋,到为官被贬,从意气风发,到仙逝洛阳,白居易这一生经历了太多沉浮。
有时候你会想,当我们也垂垂老矣时,会不会也是这样。
图片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一个官宦家庭,世敦儒业,前途可期。然而战乱骤起,祖父病故,祖母也接连去世,二岁的白居易不得不随母亲迁居符离,并在那里认识了一生所爱,湘灵。
白居易与湘灵本是青梅竹马,相差四岁,19岁相爱,誓约要厮守一生,所以白居易的少年时光,过得快活而又惬意。
但是命运不准备让他一直这么舒适下去,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白居易不得不为生计远走他乡,辞别湘灵之际,写下了《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三首。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离人心上,异地之愁,思悠悠、恨悠悠,不见伊人始不休。但让白居易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就是爱情离散的开始。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中举,回符离暂住10个月,期间屡次向湘灵提亲,但因白居易的母亲嫌弃湘灵出身微寒,从中百般阻挠,最终也没有结成连理。
无奈之下,白居易只得愤恨离乡,贞元二十年时,迁居长安,临别时白居易再次跪求母亲,允许自己迎娶湘灵,可是白母以死相逼,甚至最后一面也没让白居易去见,两个人故事,就此告一段落。
在长安,饱受思念之苦的白居易作诗三首,分别为《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再次表达了对湘灵深深的思念。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尽管如此,白居易还是等了湘灵整整10年,37岁时,因白母以孝道相挟,才不得不娶了同僚之女。
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已经44岁的白居易因一首诗被弹劾,贬官江州司马,赴任途中偶遇四处漂泊的湘灵父女,昔日恋人抱头痛哭。可是等白居易到任后,再去寻找湘灵时,湘灵已经杳无音信。
一段25年的恋情,就这样画上了句点,也成为了白居易一生的遗憾。为此,他写下了《夜雨》、《感镜》等诗。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公元822年,白居易复官,转任杭州刺史,这是失去湘灵后,他一生中最为欢快的时光。
因为在杭州,他认识了樊素和小蛮,两个善歌善舞善诗善画的歌伎,并收留到自己府中。
公元827年,白居易被召回京,因厌于朝内纷争,开始请求辞官归隐,并因病留守洛阳,后罢太子少傅,最终以刑部尚书致仕。
一晃,白居易已经67岁,拥有的家资悉数用来做善事了,所以生活并不富足,且身体一直多病。无奈之下,白居易决定卖马放伎,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
可是马不愿舍弃主人,反顾嘶鸣,樊素和小蛮更是舍不得离去,一直陪白居易到70岁。樊素和小蛮对自己的感情,让白居易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病中诗十五首·卖骆马》,以表达自己对小蛮和樊素的感恩。
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
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这首《病中诗十五首·别柳枝》也是白居易写给樊素的,可见他对樊素确实有很深的感情,毕竟陪伴自己那么多年了。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8月14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在此之前,白居易将家财悉数捐赠,用于修建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并且,他的《病中诗十五首》其实就是在安排自己的后事。话别老友,卖掉爱马,遣走家丁,辞别樊素和小蛮。
这一切,都有条不紊。
一生宦海浮沉,早已看透功名利禄,只想安安静静地度过晚年,不亏欠于人,也不愧对自己的一生。
也许当我们老的时候,也会如此吧,人生愁苦皆已成往事,偶尔回首,心中古井不波。无愧于人,无愧于心,安安静静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白居易,是真的活明白了。
作者简介
郑亚水,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文学荣誉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