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集,那人
文/谷百川
(原创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2-11-23 发表于河南)

刘志敏老师导语: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脱贫攻坚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开创的伟大事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生建设工程、民心凝聚工程与民力开发工程。本文作者通过描写当年 “喊街人”的不幸遭遇,现在残疾人的温饱无虑,运用对比写法,歌颂了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英明!
从爷爷口里知道,那个人叫“喊街人”。七十多年过去了,那个人可怜无助的样子,还时时在我脑海里闪现,并且仿佛听见那菜刀啪嚓啪嚓拍胸膛的声音。现在想,那人早已经死了吧,因为后来再没有见到过。
那年,我大概四五岁,爷爷带着我到大街丁字路口去赶集。听爷爷说,那时村里两天一次集,卖东西的都到集上去交易。集比会规模小,都是方圆左近的人,到集上粜点粮食或买点粮食,也有人是去买个火烧馍或者买几根油条,也有人去喝碗牛肉汤或胡辣汤。
路上,爷爷扯着我的小手慢慢往前走着。进了大街,赶集的人多了起来,爷爷便蹲下身子,双手拤住我的腰放到他肩膀上,一手拉紧我的小手,一手抓紧我耷拉在他胸前的小腿,笑咪咪地跟人打着招呼:“带俺孙子赶集!”那声音洋溢着得意和夸耀。从古到今,孙子在爷爷眼里,看得都很金贵。
弯来拐去的大街仅有一丈多宽,灰黄土路上荡起的黄尘,随着无数双脚走动,顽皮地扑到行人的布鞋和裤管上。从丁字路口往东不足百米是村里最繁华的地方。路北依次有越阳火烧馍,冯家油条,周家粮站,康仁药铺,老谷点心坊,长青杂货店;路南有谷氏牛肉汤,吕家火烧馍,老周蛋糕月饼店,李家杂货铺等,再往东,就只有马家肉行了。
我站在路北面的青石台阶上,爷爷把买的一个厚筋墩火烧馍递给我,还热乎乎的。爷爷说慢慢吃,别噎着了。我就舍不得大口吃,吃完就没有了。
边吃馍边看街上的景致。石阶前面并排放着三四个大小不等的簸箩,里面分别盛着小麦玉谷小米和豆类。买粮的人站在簸箩边张着口袋,卖粮的伙计光着头,弯腰握住斗上的木梁,从簸箩里挖满一斗粮食,放平,右手拿一块光溜溜像唱戏大臣们拿的笏板,在斗梁的两边嗞啦嗞啦各刮一下,把高出斗面多余的粮食刮回簸箩里,吆喝一声“一斗!”再拿升子量零的,喊着一升或三升五升。
我正吃着馍看得有趣,忽然听见人群里像哭又像叫的人,爹呀娘呀姥姥呀叫喊着,其间夹杂着砰嚓砰嚓的拍击声。街上的人群都向两边退去,这时才看见一个赤膊的汉子,挓挲(Zha,sha)着蓬乱的头发,面朝东坐在土路上,脸上的黑灰被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冲得一塌糊涂,喷溅的唾沫星子和鼻涕粘在零乱的胡髭上,右手拿着一把黑乎乎油哄哄的菜刀,实实在在地用力一下接一下拍在黑红的胸膛上,眼看就要渗出血了。他哭着喊着往前挪动着,不知是两腿残废不会走路,还是故意踒在地上。
爷爷说那是喊街的。这人没儿没女,没家没业,少吃缺穿,日子穷得过不下去才出此下策,用自残以求得别人同情,给他施舍一点东西。这种没有生活能力的人,着实可怜,生如草芥,死如微尘,历朝历代,有几人关心他们!
近日,早炼时看见父子二人,父亲跛脚,走路一颠一颠的,儿子大傻,心眼不清。儿子雄纠纠,手提一食品袋牛肉汤,父亲气昂昂,掂着食品袋里几个火烧馍。夏天,还经常看到其父子开着电动三轮车,到公园里去听戏……一个五保,一个低保,二人生活得无忧无虑,悠哉悠哉,神仙似的。现在,别说没有喊街人,哪里还有大爷大娘叫着讨饭的人?
苦难,是生不逢辰;幸福,是喜逢盛世呀!
2022年11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