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新冠“弱智综合症”
董惠安

据说新冠病毒有200多种后遗症,传说得很恐怖,但又据说没有获得证实。这当然需要医学科学来最后结论,而当下加强自我防护、提高免疫力是重中之重。而我总觉得新冠病毒肆虐三年来,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恐惧,导致了一些人的情商受损、智商退化,出现了“弱智综合症”,遗患无穷,应当警惕。这不是危言耸听,首先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就感觉自己随着年龄老化,智商退化,再加上封控已久,信息闭塞,和朋友老死不相往来,已经弱智得不能再弱了。
首先是常常精神恍惚,不知今夕何夕,有时空错乱之感。比如,网络视屏中看到郑州某小区有人威严地高喊“格杀勿论”“就地正法”的口号,我一时就晕乎了——这是到了何年何月何时何地?记忆中我党我军中从未喊出过这样的口号,就是对战俘也没这样威言恐吓过。莫非是我做梦穿越时空,撞见鬼子进村了?也听到有人威风八面地喊:“我想让你们阴,你们就阴,想让你们阳,你们就阳!我说了算!”这声音让我仿佛感觉遭遇了当年“糟饭有理”的“糟饭派”......

病毒清零是国人的期盼,而智商清零则成了我面临的窘境。如果说某些老牌书生们突然变得目不识丁了,那一定其中有我。你看吧,李少莉副局长在发布会上戴着一副名贵的耳钉,我就目不识“钉”,等别人发现了,并指出了此种耳钉的名贵价值,我还是不知其贵,更说不出这种国外名牌饰品的名称,真落伍了,被飞旋的时尚甩开了十几条街!当然,我要冒昧地说,李少莉局长身上也有弱智化倾向——这大约是疫情期间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因素所致,对于所要在发布会上重点发布的信息未能了若指掌,铭记于心,而是像小学生一般用手指逐字逐句的点读,这些蹦豆子式的点读发布的内容未能引起关注,反倒是让她的金耳钉、大波浪头型以及丝巾“喧宾夺主”,吸走了众人眼球。不得不说的是,舆论哗然后,李少莉的周围出现了不少论证“耳钉”“大波浪”对于国家政府形象提升的重要性,以及工薪族有一定奢侈品购买能力的护主、护美声音,我觉得吧,这也暴露了一些群体性弱智化的倾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的形象,足以代表国家政府形象吧?以华春莹、毛宁为例,她们都是淡扫柳眉,短发素面,着装简约,出言睿智,且不论她们每次应对中外媒体的功力如何,至少外在形象没给国家丢分。如果把李少莉推到外交部发言人的位子上,以她的内功和外在形象,能给国家争几分光、添几分彩呢?

有句老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少莉团队在策划发布会时,应当以国家外交部或者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为榜样。可从最后的结果看,似乎是以春晚或“金鸡奖”仪式为模板的。如果说领导们日理万机,无暇顾及活动的具体细节,那么操办人员也应精心制定出因时因地的可行性方案,对李少莉的着装提出符合现场要求的建议,尤其是脱稿讲话,有助于形成和现场媒体的良性互动,对此更应有针对性地提示、训练和指导。这就对策划操办团队的素质提出了相当的要求。假如这个团队里充斥着惟命是从、胸无成竹、毫无预见、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乖孩子,或者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坐而论道、没有什么执行力的官宦子弟,那么好戏演砸的概率极高。以后来演砸的以及再后来应对舆情越描越黑的事实结果为凭,李少莉身后团队的“弱智化”的概率也极高。这当然也可以归结为新冠病毒的长期肆虐。
有人从李少莉的升迁背景、过程以及文凭、论文的含金量入手评头论足。而我只关心和她的弱智相关的新冠弱智化现象。譬如,她出任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后,通过审批的一家“基因公司”,在参与核酸检测中涉嫌报告造假,简单地说,就是“阴阳不分”,把明明呈现阴性结果的检测对象,阴差阳错地报告为“阳性”,是不是其工作人员小学语文汉字考试不及格,这需要检测,但这家名为“赛斯”的基因公司,已经妥妥地算得上一家从从业资质很不合格的“弱智”企业。

疫情导致的文化教育“弱智化”问题真的已经很严重,比如连续几年上网课,这对少儿智力、心理产生严重影响,已经有专家开始大声呼吁。但我要提及的是甘肃农业大学一位副院长管理理念行为的“弱智化”问题。11月15号,该校一位壮壮的男生光着膀子,只穿了件黑色背心就下楼做核酸。他既戴了口罩,又规规矩矩地排队。既没有骚扰女同学,也没有霸凌男同学,却被副院长判定“秀了一把自己肥硕的肌肉,如愿博得了眼球。”“沉重打击”“漠视不尊重”“挫伤所有人工作积极性”,他直接将这个同学暂定名为“马赛克”同学,颇有些让众人“非礼勿视”的意味,不仅该“马赛克”同学被批评通报,还牵连同学们开主题班会反思并集体写检讨。更有甚者,该副院长还痛心疾首地声明“我已经向校长道歉、请罪了”!有网友称:“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现在连男孩子都要承受着装羞辱了吗?”“幸好马赛克同学还穿了件背心,倘若他只穿个大裤衩子就下楼,岂不是连爸爸妈妈都要来学校磕头谢罪?”
我真的无语。我又不知今夕何夕,身处何地何方。抗疫的漫漫日子里,大学生长期封控在象牙塔中,心理问题出来了,未来就业的矛盾在积聚,这本来够校长院长们揪心的忙活的,却偏偏抓住一件“背心”大做文章,究竟有何玄机呢?而承受了副职“负荆请罪”的校长同志有何感想,对副院长的夸张之举是重视之、赞同之,还是一笑了之?作为一所大学,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何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创新思维以及生存技能,这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但就因学生初冬穿了一件背心下楼做核酸就大动干戈,掀起一场整肃运动,怎么看都看不出其中的伟大意义。也许我真的弱智了,需要有高人来指点迷津。
说了半天的弱智问题,高智商的暴风雨说来就来——某地区隆重推出核算检测的VIP服务,其发布的公告表示:加急核酸检测最迟90分钟可出报告,但仅限企业VIP客户,年费为320元,并享有两年内20次加急核酸检测服务。

应当说,这家核酸采样检测机构极有商业头脑。根据他们的商业预测,此番疫情至少还会持续两年,因为服务最短时限为“两年内20次加急核酸检测”。当媒体向有关方面求证时,得到的答复是“此乃个人行为。”
看来,核酸检测,真成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意了。但一旦什么行当成为了谋利之举,那救死扶伤、利国利民的口号也就成了招牌。生意前景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与疫情相关的红火生意还真不少:有倒卖封控区“特别通行证”的,有故意抬高物价的,甚至故意投毒,在疫情持续中“浑水摸鱼”的,不一而足。最近有朋友远赴某海岛城市探亲,落地检测后,让在候机大厅等候三小时,防疫队见到检测结果后方可放行。问题是五小时后防疫队仍不见踪影,只能继续干等。此时就有人现身开始招揽生意:“可以立刻去隔离酒店,每人每天500元!”
这显然是高智商的商业活动创意,显然是一条经过联手设计的独门的生财之道。国人还有一句老话——虽然新人不爱听老话,目前大发疫情财的人更听不进去老话,但我还是要说出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摸着良心想一想,这条看似高智商的生财之道可否持续长久?中国有着“大巧若拙、大奸似忠、大智若愚”的说道,可这些高智商者将防疫商业化,狠发疫情财,不顾吃相,看似光鲜,实则败絮已露。我不妨将“大智若愚”改为“大愚若智”,再造出一个“大弱似强”词语,敬献给这些这些疫情发财者,所谓的“高智商”套路实为最大的情商退化、智商弱化。正所谓人家的高科技造火箭,咱们的高科技挤死小商贩,神话弱成了笑话。还有一句老话是“别看今日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已经被识破被唾弃的巧取豪夺之道,在众目睽睽、郎朗乾坤之下能持久吗?
董惠安
2022.11.23
董惠安,男,汉族,祖籍辽宁海城,出生于陕西宝鸡,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2000年以来在网络上发表纪实文学《一个东北军后代的回忆》、长篇小说《书生沦落半官场》《谁主公平》,在报刊发表大量针砭时弊之杂文,并公开发表历史政论专题片脚本《追寻盛唐雄风》、社会调查纪实《大创启示录——陕西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现实与思考》、长篇小说《神泉》《斜谷》、以陈忠实生平为题材的20集广播剧《呦呦鹿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