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济南市市中篇08
神秘而美丽的斗母泉村
宋俊忠 张丽语
编者按:
地名不仅是一个名称符号、一种标志,更汇集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还蕴含着一种乡恋、乡爱、乡愁,连接着乡土人情、家国情怀,孕育了一种地域独特的民风民德。
2022年8月25号,国家民政部发布了“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全国试点名单,在省、市民政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指导支持下,济南市市中区成功入选。
市中区的地名试点工作,得到了市中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市中区第一时间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乡村地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将试点工作各项任务分工负责,落到实处。
区民政局作为牵头部门,坚持聚焦特色,打造亮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研制乡村地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部分专家作家深入试点村发掘地名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完善村碑、路牌等地名标志设置,编制乡村片区地名规划和地名采词库,搭建数字村落博物馆、线上电子地图,并拓宽旅游、农产品等多渠道路径,着力提升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水平,积极探索乡村地名管理服务市中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还邀请了省内部分专家,通过查阅资料、访古探幽,实地采风调研,走访乡贤名宿,撰写出十几篇美文。今天起系列刊发部分专家撰写的与市中区相关的文章,以更好地进行地名文化研究,助力助推乡村振兴。
神秘而美丽的斗母泉村
宋俊忠 张丽语
村落位置
斗母泉村属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沿二环南路东南行30余华里处,在兴隆街道的东南部,南接海拔最高的青桐山村,西南邻仲宫街道天井峪村,西毗该地中心村涝坡村,村北山下是兴隆至侯家的交通要道。
全村依山而建,由9个自然村组成。在几个自然村东西5公里、南北3公里的范围内,散布有斗母泉、白花泉、南甘露泉、寄宝泉、小泉及以所在地命名的泉水14处,另有季节性泉水10多处,是济南近郊泉水集中、山势优美、植被丰富的自然风景区。
村名由来
“大泉”应该是泉子的本名,这一判断可从清道光年间《济南府志》得到验证。该志记载,“马帝泉,一名大泉,泉流入锦绣川”。与府志相印证的泉名和村名以及泉水流经该村、经九曲河流入锦绣川的情况可判断,马帝泉即大泉,大泉村因大泉而得名,斗母泉村原叫大泉村,大泉即为新认定的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斗母泉。
认定大泉是斗母泉,还有一佐证,这就是当地流传的斗母泉名字的由来。有这样两种说法,一说该处先有斗母宫,后有斗母泉,因泉在斗母宫边而得名;二说该泉原来叫做“斗姑泉”(窦姑泉),由于谐音而得名。
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均著录,称其“在大佛寺北顶”,即斗母泉位于锦绣川乡大佛寺北山顶的意思。清郝植恭亦称此泉为窦姑泉,将其列入《七十二泉记》。
地理概况
地貌岩性该村是典型的小山村。有9个自然村组成,村内的9个自然村坐落于平均海拔 577.8米的七个山头上。山体主要是沉积岩和页岩。
该村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少雪的特点,全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180天,年均日照时数2320小时,年均降水680毫米,地下水埋深在300至500米之间,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干热风、倒春寒等。
土壤植被该村土层深5-25厘米,褐土,中壤。自然植被主要有黄荆、酸枣等,人工植被主要有侧柏、黄栌、杏、枣、柿子等树木和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现有生态林1200亩,经济林300亩,旱作蔬菜300亩,林木覆盖率46%。
古迹传说
斗母泉
斗母泉虽说是市中区辖地,实际上却是在距城区近20公里的青山上。这泓四季不竭的山泉坐落在海拔548.7米的高山之巅,赢得泉城72名泉最高泉之美名。斗母泉还被人们看作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晴雨表”。当斗母泉的喷涌量达到盛水期七成时,趵突泉就必然会喷涌。
斗母泉周围共有白花泉、南圈泉、西坡南泉(豆腐泉)、西坡北泉、边庄北泉、边庄南泉、边庄西泉、边庄东泉、小泉、寄宝一泉、寄宝二泉、寄宝三泉、芙蓉池(北斗母泉)等大小19处泉水,形成了斗母泉泉群。
斗母泉泉水自岩壁岩孔流出,汇落方池,晶莹碧透,清冽甘美,由于地势逾高,泉水逾洌,水质在济南百泉中首屈一指,不仅甘甜可口,而且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具有一定药用价值。传说饮此泉水“治病保健”,泉周围“百米之内无虫”。斗母泉因处于茂密的山林中,山上有上千种中草药,经太阳照晒、雨水侵泡后,斗母泉百米之内不生苍蝇和蚊子,无各种爬虫,青蛙在此也不鸣叫。据说黄帝曾在泉边住过,蚊虫害怕惊了圣驾纷纷躲避,青蛙也为此闭上嘴,不敢发出一点声息。
“斗母泉”也被传说为斗母莲池中感生九子的天山莲池,有传斗母元君施药传术治病于民,《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曰:“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疴,职重大医。生诸无众月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
又据传,汉文帝晚年间,济州济南郡泰山郡发生瘟疫,大批百姓因疾死亡,济南郡、泰山郡两郡郡主上报朝廷,汉文帝下诏书寻名医到山东治疫,均无果,叛乱入监的淮南王刘安献绝技给窦皇后,选济南郡东南黄崖山东海丼地阴水泡金豆(黄豆),取天山莲池山天阳泉水熬豆浆,做豆膏(豆腐)给疫民饮用或食用即可治疫防疫,为拯救山东济南、泰山两郡百姓,深信道教仁慈的窦皇后不顾年老亲率淮南王刘安推荐的道士及御医,走访济南郡周边高山仙岭,最后选用济南郡南部天山北阴崖下天山莲池泉水泡泰山产仙金豆(黄豆)用石磨磨浆熬熟给两郡疫民喝,豆浆做成豆膏(豆腐)给难民吃,不久济南郡、泰山郡两郡疫民难民病去体康,山东百姓为感激窦皇后救命之恩德,把青铜山天山莲池称叫为“窦姑泉”, 也称叫“斗母泉”。
芙蓉池
斗母泉正北黄崖山山阳有芙蓉池,泉水从一天然石崖山洞中流出,四季长流,流入一大口水池中。泉下东南7米处有深500多米东海丼,井水甘甜如蜜,深通东海,传说是东海二太子与斗母元君斗法,争占青铜山天池福地修炼,大战3天3夜不是斗母元君对手,准备钻入东海丼逃跑,不幸一头撞死在黄崖山山崖上,至今黄崖山山崖上有龙骨化石,龙血流进山涧涌出一山泉,名曰芙蓉池,也叫龙遴泉,北斗母泉,长饮此泉水可长生不老变神仙。
豆腐泉
在青铜山北脊“斗母泉”下(西坡村)有一眼“豆腐泉”,用此泉水做的豆腐不用点卤就能成型,而且比别的豆腐清香可口。泉旁边住着韩传江一家,他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祖辈们都是夜里子时起来,因为子时到泉边接的不是水而是豆腐。
寄宝泉
位于寄宝峪,相传由远道而来的僧人带着佛家圣物到大佛寺来,因途中兵荒马乱寄宝于泉边,后回来寻宝却迷了路,再也没找到,寄宝泉因此得名。也有说法是在战乱年代,有一个将军带领兵马打仗归来,路经此地,见山深林隐,故把得来的宝贝藏于此地,后回来寻觅未果,故名之。
南圈泉(南圈):南圈村因地形是圆弧形,故而得名。
白花泉(白花泉村):清泉石上流,水激石层,迭起白花,故名。
边庄泉(边庄):因村得名。
小泉(小泉村):因村得名。
斗母宫
在斗母泉的北侧,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庙宇——斗母宫,原来称为斗母庙。当时斗母庙建在一个土台子上,庙的屋脊有40到50米高,庙前有一棵粗大的槐树,需五六个人才能环抱起来。庙里设一钟楼,自然坍塌后,楼内的一口钟被人们移到别处,却始终敲打不响,颇有些蹊跷。
斗母宫是一进院落,三间大殿,青砖黑瓦,飞拱挑檐,殿内有王母圣像,壁上绘有彩画。据记载,该殿存建于明代,院前屏风刻着清代同治年间碑文:“昔有斗母庙一处山泉一眼”,周围村落均以此划分地界,“勒碑于斗母泉”。
斗母元君又称斗姆元君,乃民间信仰供奉之神,系道教。道经云,此神面有三目,肩负四头四脸。身上八只手臂,其中两只合掌,其余六只分别执日、月、弓、戟、宝铃、金印。出乘七豕之车,所到之处紫金巨光。此神乃北斗众星之母,掌管天地万物之本, 故道宫中多有斗母殿。
传说斗母是远古一国王妃,名叫紫光,温顺、贤淑。一年春天在莲池中感生九子,老大勾陈星后来成为玉皇大帝,老二北极星成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为北斗七星。紫光夫人因生九子有德,被封“北斗九真圣德天后”。
车梁木与刺楸
斗母泉的上方是两株树,一株是济南现存唯一的车梁木,一株是济南最粗的剌楸。两树连根生长,伴泉相生500余年,堪称奇树。尤其这株车樑木,活成了泉城植物家族中的唯一,还与当地原生的刺楸树日久生情,结成了连理。近年,这棵济南市唯一的车梁木被雷火击毁,但是它那黝黑铁铮树身还在矗立着,胸径120厘米,树高13.6米。车樑木树虽然主干枯萎,但里面又长出了新枝嫩芽,显示了古木逢春的神奇。刺楸树龄400余年,胸径72厘米,树高11.3米,是济南市保护最好的一株古树。
齐长城遗址
斗母泉村现有齐长城遗址,在历史上曾作为官道。皇帝大臣经此去往泰山,至今还留有一些历史痕迹。据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建立新王朝,曾在此居住,并操练过兵马;明崇祯皇帝也将此地视为宝地,并在此避暑歇脚。
白马踞洞奇观
在青桐山西侧的陡坡上有一洞口,洞中水浸青石。该洞平时暗不见底。到下午3点左右,当阳光斜照入洞内,可见闪闪亮光,如同天兵天将,白马金甲,可谓奇观。传说当时玉皇大帝曾调集天兵天将镇压恶妖,曾屯兵于此,故称白马踞洞。
龙化石
在大泉村山上,现存于斗母泉村主村山体上,形状似龙,就像龙的化石一样,属于奇石类。传说,东海龙王去见泰山奶奶,经过此地,在石头上留下了体痕。龙王爬到此处,四肢抓地,翘起龙首,望见了泰山。再一回头,看到自己的尾巴却还在黄河里,龙王嫌太慢了,就腾飞而起,直达泰山之巅。因此,称这里的主路是龙行路,也是龙腾飞的地方。后来有人顺着龙行路上青桐山,果然能看到泰山和黄河。
空空岭和老毛(窟)哭
在大泉村山上,传说泰山奶奶曾经选择斗母泉东侧的青桐山为住所,到了晚上却总是听到有老毛子(即猫头鹰,叫起来像小孩哭)在叫,于是就选择搬往泰山。但是青桐山是座活山,能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高。为了不让青桐山长过泰山,她临走时就在青桐山上跺了三脚,封住了青桐山的长势,这才飘然而去。又一传说是当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当时中国人称俄国人为“老毛子”。有一个俄国军队开到斗母泉的空空岭(因山体多洞,整个岭就像是空的一样而得名)旁边。运粮队在大石上晒粮食,看风和日丽便睡着了。结果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粮食不翼而飞。这一惊不要紧,这可是死罪。这时,运粮队队长发现地上有落下的米粒,于是一路追踪到了空空岭上。空空岭上有个朝天洞,听说里面有个老鼠精。是老鼠精偷了粮食(实际上是老百姓气愤而偷)。这个粮食队队长心里就犯起了嘀咕,到洞里去取粮是死路一条。回去空手复命也活不了。他越想越怕,就在岭上哭了起来。最后力竭而亡,故名“老毛哭”。
二朗担山
传说地点在东坡和白花泉之间的峪沟里,这条峪沟两侧的山崖上依然有两个对称的洞口,就像用担子挑时的担窝。传说是二郎神为了表现自己的力量,挑起了这两座大山,随手便放在这里,故名二郎担山。
神石屋
在边庄,传说这里的古代先民都来神石屋求运、求物。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碗碟不够用了提前一天来烧纸祈求,第二天便可以挑着筐子来拿。后来有些人不信,就在神屋前小便,结果力不能行;牛羊到此吃过草后,双腿直抖不能前行:神石屋因此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至今难以解释。
经济现状
斗母泉人口结构全村101户(斗母泉(大泉)27户,边庄25户,东坡6户,南圈7户,寄宝峪即“碉堡峪”6户,小泉12户,白花泉8户,西坡10户),280人,农业劳动力75人,全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85人,小学文化程度的50人,学龄前23人,其他12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5%。
该村有9个自然村组成,主要是碉堡峪、西坡、小泉、边庄、东坡、南圈、岭东(白花泉)、岭西(白花泉)、大泉。该村总面积2939.8亩,耕地面积295亩,林果面积303.8亩,经济林面积1050亩。
自2005年起,村委做了多方建设。先在村东新打一眼机井,村西有通往山下的5公里盘山公路和2006年镇政府投资新修的至青桐山的旅游路。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粮食、果树、旱地蔬菜,以及养殖业(土地鸡散养)和外出打工,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好政策,村民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富庶,回乡支援经济建设的游子也越来越多。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