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佬十八匠之吹鼓佬
1.李善才(修改)
咏言吹鼓佬(新韵)
陂邑驰名楚剧乡,哦呵迓调鼓声扬。
笛箫回荡二程地,唢呐吹来甲第郎。
庆贺搭台折子戏,逢吉唱本汉音吭。
民间自有阳春雪,下里巴人走四方。
2.李瑞祥
赞吹鼓佬(古风)
吹鼓发源乃春秋,师旷始祖盛名留。
红白喜事皆相请,欢悲歌曲吹奏优。
夏季日晒雨淋忍,冬时烟熏火燎愁。
与时俱进挑音乐,尊重东家服务周。
3.吴惠芬(两首)
赞吹鼓佬(诗韵新编)
(一)
唢呐声声脆,欢欣击鼓催。
新房交换酒,喜庆凤凰归。
(二)
大鼓笙箫唢呐声,行行表示最亲情。
悲愁喜乐皆相用,艺术精深服务民。
4.陈芳
吹鼓手(新韵)
鞭炮声声鼓点喧,吹拉弹唱曲缠绵。
白红两事循规矩,悲喜离合动世间。
5.姚翠珍
咏吹鼓佬
鼓动弦张宾客至,笛箫管握奏悲欢。
琴悠月下人离合,曲尽声扬挽暮残。
6.刘德芳
敲锣打鼓娶新娘,唢呐声声喜气洋。
宾客盈门将进酒,高朋满座宴华堂。
7.王顺兰
吹鼓佬
惜日村庄吹手忙,每逢喜丧玉笙扬。
声声乐器勾魂唤,往事难忘韵味长。
8 .李志丹
赞吹鼓佬
村头巷尾话民俗,韵味悠长唢呐声。
婚丧乐班吹鼓手,打敲奏响激人生。
9 .肖中耀
吹鼓佬(通韵)
唢呐声声贯九霄,红白喜事起高潮。
人间多少悲欢事 ,吹鼓手中音律标。
10.刘胜和
吹鼓手
溯源吹鼓至春秋,始祖高名是孔丘。
激越悠扬彰喜悦,低沉婉转遣哀愁。
宫商角羽徵皆准,拉奏吹弹击悉优。
喜事谨分红与白,遵循禁忌务全周。
11.肖春所
锣鼓笙箫唢呐声,娶亲殡葬乐皆鸣。
含悲溢喜惊天曲,满是人间骨肉情。
12.杨利华
吹鼓佬(诗韵新编)
民间吹鼓为民生,欢快乐和喜事迎。
靡靡低沉哀乐起,声飘鹤绕送亡灵。
13.刘啟超(三首)
黄陂牌子锣鼓
器乐喧天动市尘,大吹大擂慰乡民。
缘何锣鼓称牌子,喜庆哀悲各换新。
注:黄陂牌子锣鼓集吹奏打于一体,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娱乐形式。牌子锣鼓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锣鼓琴铃钹笛槌,打敲擂击拉弹吹。
喜金音调园林好,哭倒长城曲有悲。
注:喜金音、园林好、哭长城,均为牌子锣鼓的曲牌。
(三)
红白皆宜打闹台,乡亲班子各怀才。
曲牌随兴古今颂,也逐新潮信口来。
14.孟庆燕
论制鼓匠
日月轮回谈鼓匠,精磨细制为谁忙。
声声震耳敲金鼓,绷紧皮囊派上场。
15.李必胜
评吹鼓佬
匆忙四季取金经,打打吹吹闹广庭。
一阵非凡终过去,大千世界又归宁①。
注:归宁,①婚女回娘家;②回归宁静。
16.胡权儒
吹鼓佬(中华新韵)
唢呐喜棚吹,珠联锣鼓催。
响堂萧敬酒,琴瑟凤凰归。
17.肖大华
唱天唱地唱人伦,贺喜怜悲情意真。
鼓打锣敲歌一曲,千家万户得欢欣。
18.冯彦智
阳世来人水上萍,师徒吹打闹门庭。
往前怕有阴兵挡,鼓管声声奏上听。
19.李桂琴
咏吹鼓手
婚丧嫁娶世长情,吹起喇叭充耳鸣。
红白礼仪门上客,熙熙攘攘闹人生。
20.江宗元
频敲鼓点响铜锣,庆典绵绵自古多。
舜帝南巡追大雅,周公制礼舞婆娑。
瑶琴重奏迎宾曲,唢呐轻吹送葬歌。
大户寒门无例外,同悲同喜共吟哦。
21.宋志清
叹白事吹鼓佬
人间死别欲吞声,唢呐凄然鼓动情。
联手伤心血湖忏,奈何桥畔孟婆惊!
22.张敏
社鼓锤繁龙起舞,夫家轿落女描眉。
五音未得十分准,数里遥闻一听知。
节按稀松声气大,人求宏壮管铜随。
助民悲乐沿街走,任我高低无调吹。
23.邓圻陵
半为农者半为师,红白诸情任尔吹。
一旦谁家传召唤,鼓锣笙笛总相随。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