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家常菜
文/邹仁龙
居家过日子,油盐酱醋柴,青菜萝卜姜,是每家必备之物。因为没有它们,也就没有我们天天吃得津津有味的家常菜了。所以看似事小,实莫大焉。民以食为天,这家常饭菜,可谓百姓第一大事,马虎不得。
然而,这天大的事,却又是家中最平常,最平淡的事。甚至是最烦琐,最枯燥无味的事。所以,很多上班族或因工作太忙碌而无暇顾及,或因太懒而不愿为之,或因太笨而不会作之。怕做饭成了现代男女的通病,他们宁肯坐在电脑前快速地吃盒方便面,亦或冲刺般地去填充一顿快餐。也不愿意系上围巾走进厨房。
而更多的工薪女士更是如此。相比从前的‘小媳妇’们,现代女性不可谓不幸福,她们堂而皇之地就将这千斤重担轻描淡写地卸给了男人们。还笑容可掬地对他们说:“这是给你一个表现的机会”。可同时也卸失了不少中国女姓特有的贤慧,温良的品质,代之的是更多的娇气和霸气。
当然,我也是其中受累分子之一,虽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有苦说不出呀,有谁能推脱这千载难逢的表现的机会呢。为此,我曾奋不顾身地向那些未婚的男人们大声呼吁:“以后你们泡妞去泡韩国妞,娶妻去娶日本女。”此言一出,飞来横祸,我被禁闭十日,白眼数天,冷脸数回……弄得灰头土脸,垂头丧气,惨呀。自此下定决心,一心一意地做一个家庭夫男,做好烧菜工作,为国为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说做菜难,其实也不难,又不是开饭店,非要色香味俱全,反正自己吃,自己感觉还行即可。再说,功到自然成,做的多了,还怕色香味做不出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当我快乐地做起饭菜,那做菜的过程就变得趣味无穷,也做得得心应手起来。
手拿碟儿敲起来,锅碗瓢盆响起来,油盐酱醋调起来,快乐的歌儿唱起来……
如今的我已修成正果,自认为已能够烧得一手好菜。当然,这一切还得归功于夫人的精心栽培。
平时,我最乐于烧鱼,也最喜爱吃鱼。准确地说,这是水乡人的偏爱。
鱼乃百鲜之首,它不但营养丰富,所含的是百分百的水溶性蛋白,而且几乎不含脂肪,是一种十全十美的保健食品。
红烧鲤鱼,鲫鱼炖汤,清蒸桂鱼……其中最钟爱的莫过于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小鱼‘虎头鲨’烧雪菜,那个鲜、嫩、香、润。无以伦比。最难得的是它没有刺丝,最适合小孩子吃食。
鱼,我所欲也,熊掌,我之所不欲。人类在采集熊掌在时候过于残忍,其手段令人发指,让人不忍心食之,而且,此乃违法之举。再者,鄙人囊中羞涩,承受不起。
平日里,我从不做甲鱼菜,一日,夫人指示:“做一道清蒸甲鱼尝尝,听说很养颜。”
我抗旨道:“不做。”
“为啥?”
“把你养得如花似玉,却要我去做‘王八’,休想。”我愤愤然。
“不可理喻,孺子不可教也。”夫人无可奈何,只得望‘甲’兴叹。
自此,我不做甲鱼,乌龟菜。也挽救了不少‘王八’的生灵。造化大矣。
阿弥陀佛……
山珍海味,鲍鱼燕窝,是达官贵人的专利。寻常百姓不敢垂涎,更不敢奢望。能将家常小菜做得丰富多彩,吃得津津有味就是天大的造化了。如果动点脑筋,变换些花样来吃,那更能吃出无穷的趣味来。
平时,两个人吃饭,就一素一荤一汤足矣。只有孩子放假回来,我才得忙乎一番。打打牙祭,饱饱口福。
虽然两人的简。单饭菜,那也得动一番脑筋。既不能经常重复,还须注重营养搭配,更要不断翻新口味。要让普普通通的家常便饭吃得有滋有味,让平平常常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清炒芦笋,红烧茄子,白炖乳鸡,黄瓜凉拌,紫菜蛋汤,肉炒藕片,糖炒田螺……其中我最拿手的招牌菜就这炒田螺了。将田螺泡净,时间尽量长些,这样会更干净。然后在预热好的锅中注入香油,放葱花姜末,待姜葱微黄,倒入田螺,反复炒动的过程中加入水,花椒,八角,盐,蒜,糖,酱及辣椒。在不盖锅的状态下继续烧至汤微量时,加入少许生粉即可。要诀之处就在于不盖锅,和生粉勾芡。不盖锅,田螺出锅后好吸食,勾芡使营养不至流失。
我喜欢炒田螺,更喜爱吸田螺。那是因为田螺不单味美,而且其吃食的过程更有趣味。
当你把一枚田螺放至嘴边时,你就必须努起唇,与其口对口,用双蜃紧紧地衔着它,而且要轻柔地吸吮,如果你表现粗鲁,那你就得当心有被它划伤的可能。要想吃到它美味的肉体,你就要温柔地,富有耐心的对待。那是一个美妙的过程,一个富有诗意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懂得的人才能享受,这种美妙不由得人不浮想联翩……
圣人云:“食,色也”。此物即,‘食’,‘色’之完美统一。
生活本身其实就是这一道道的家常菜。有时是一盘凉拌,有时是一碗热汤,再有时更象一盆麻辣火锅。让你吃得满头大汗,热血沸腾……
一道家常菜,做的是一份家庭的温馨,吃的是一种寻常百姓的快乐。它没有遐迩名声,更没有尊贵的头衔。它就是那么普普通通,它就是那么平平常常。然而,它却是百姓的天,一日无炊天下愁。它是家之苍穹,它是家之和音。
一道家常菜,不但要认认真真地去做,而且要全心全意地去品。做出津津有味的生活,品出真真切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