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图片
01
从龙背上走来
文/孙继平(北京)
灵动,让心魂袒露
鳞波闪着诗情意语
一个神女,正把爱送给长江人
【夏雨浅读】
这是一首写长江的抒情诗,诗情画意!仿如画中有“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巫山云雨的神话。虽只是一个传说,但极富生命力!
作者可为用心良苦,有意让读者感受“华夏神女,三峡会”品味神女故事。
整诗:作者首句以“灵动/让心魂袒露”紧急切题,末句以一个神话收尾。行云流水,景情交融,氛围神秘,烘托了一种家国情怀氛围,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02
长江纤夫
文/岁月无痕
牵一个沉重的远古
踩疼的岁月啊,豁裂成
一座座弯弓
【特邀嘉宾:黄德森浅读】
入笔成画感浓烈,如临其地,如见其景,读罢感到胸襟为之一开。诗中描述千百年来,在溪流湍急、冲石啮崖、轰然若雷的长江两岸,一代又一代的纤夫吼着号子拉纤的场景。连续用“踩疼”“豁裂”“弯弓”三个形容词,是诗人思考、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纤夫的形象栩栩如生,使读者不言沧桑而沧桑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表达了母亲河历史的厚重,千百年人民的勤劳与艰辛,以及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限热爱。整诗意境深远、意蕴颇丰,情感炽烈却又含蓄蕴藉、回味不绝。
(岁月无痕析评:小诗缺乏延伸)
03
母亲河
文/夏雨(广东)
撕开大地一道裂缝
——携爱
灌溉,一条龙的血脉
【特邀嘉宾:飞雅浅读】
——中国三大母亲河,黄河、长江、淮河;
本次看视频写诗里是长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诗首句“撕开”形象描绘长江的气势磅礴,转接一个留白,“携爱、灌溉”,这是母亲河对子民的哺育;中华五千年文化,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此言非虚,母亲河在版图上就像一条龙,而我们都是“龙的血脉”,小诗紧凑、精炼、节奏感强,一首凯歌颂母亲!
04
巫峡泪
文/莫语(甘肃)
猿啼唤醒云山忧伤
抖落的悲泣
奔涌着,咆哮天
【特邀嘉宾:黄德森浅读】
诗者描述了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景—巫峡猿啼,是一首抒发悲怆感情的抒情诗。我们读过古诗人有关“猿啼”的名句有很多,诗者围绕题目“巫峡泪”起落笔,可谓匠心独运,博了读者的眼球,唤醒了我们对巫峡“猿啼”的记忆。诗者连续用动词“唤醒”“抖落”“奔涌”“咆哮”,使整篇诗词画面、动感十足;1—2句用“忧伤”“悲泣”来映衬题目中的“泪”,特别是咆哮“天”,来形容猿猴长声呼叫,曲调凄凉,空旷的山谷回声荡漾,让诗作效果达到“顶峰”,也表现了对祖国河山的美好感受。小诗语言运用十分值得学习,词语丰富多采,选材独到精准。赏读,佳作!
05
长江
文/菩提树下的仰望(山东)
叹一口气 如柱 一掌劈开
昆仑的疆土 宇宙论英雄
银河愿赌 却 含笑认输
【孙继平赏析】
诗生活平台推出看视频写三行微诗。这与其它写作方式一改“单调乏味”为鲜活致美。视频的灵动画面感,不仅为写三行微诗注入新鲜的写诗热度,也让更多的歌者因而“乐此而不疲”。从而,一条长江鳞光四起,犹如龙游九章一曲的神韵,让人们为之感动着,情不自禁着,吟诵的去放歌,成了众多诗人诗笔之下无尽的魂落情出。人人欲欲一试,饱蘸心血研墨,将那心笔之言一跃纸上。然而,面对这一大主题背景下写出长江的奇彩韵味,写作的着眼点,表达意象,采用运笔方式,和诗意的延伸。一时间,成了困绕诗人笔难切囗和诗笔的落脚。
诗人菩提树下的仰望“异军突起”,笔力雄劲,言寓于景,情致浓满,意独创美。彰显了诗人的诗志情怀大有气吞云天的浑然胸襟。将诗的内核放大成无限的光环而意落。《长江》由此形神的诗意化了。你看,诗一入笔便点出长江一气之叹“如柱”,“一掌劈开”山峰峻岭。如此的长江气度令人豪迈,回肠荡气,魂于天下 。紧接着,“昆仑的疆土”成了“宇宙论英雄”的客满天下,寓意出了龙的传人,龙的奔游,龙的足舞,汇成了神州大地一幅养眼的灵美之画。继而,笔的延深将“银河愿赌”、“却含笑认输”的笔峰回转凝炼的言志有佳。试想,江水奔腾不息带给中华民族的不仅仅是雄壮的九章一曲,还意笔神韵出了夏华盛事之美。可见诗人的胸怀之大之浓已融入江水丰润祖国强大的景象之中,体现出了对家国的赤爱和忠诚。
这不能不说,诗人菩提树下的仰望具有一定文字的驾驭能力,使文字构成灵美的意象,像一件件服饰,妆扮着血肉丰满的诗骨。同时也让自己生活的底蕴融入诗意之中,让诗的情志光环得到“光芒四射”。让人们由衷地体味到了诗艺魅力的所在,盈满入目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谢谢诗人带给我们诗意的生活!
06
长江颂
文/泯然(黑龙江)
俯瞰 劈开青山巍峨
不语
清澈胸怀纳人间清欢离愁
【特邀诗评:月色明净】
小诗首句就写出了山峰的磅礴的气势,新奇秀丽,不语,却永不停息的为世人演译最美的风景,尾句写出长江的一派壮观景象和风采,以博大的胸怀,温暖的怀抱,容纳了万物沧桑…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自然,诗中有画,景中有情。点赞,欣赏学习。
07
巫峡
文/孙彦珠(甘肃)
劈开千峰,抛出丝绢
盘旋为虬龙,诞生
大文明的精髓
【特邀嘉宾:静水浅评】
首先作者标题是“巫峡”,这样就一下将诗定格在一个点,微诗写一个点是容易些。“劈开千峰,拋出丝绢”,佳句啊!“盘旋为虬龙,诞生”“大文明的精髓”,后面两句不但让长江向下游延伸,而且暗示了华夏文明之另一个发祥地。由点到面是这首诗的成功之架构,语言字词的恰当运用是这首诗耐读的一大原因。点个赞吧!
08
长江辞
文/何世宗(四川)
你用一条飘逸的丝带
紧紧系住巫峡的绮丽幽深
任魂牵,随梦绕
[岁月无痕浅读]
作者开篇用“一条飘逸的丝带”形容美丽蜿蜒的母亲河,极大地勾起读者的兴趣。二三句作了补充,扩写了巫峡的绮丽,并称之魂牵梦绕之峡决非夸大其辞。诗中“系”始终贯穿小诗,不仅仅是壮丽景观还有崇敬之心,给予读者予想象。不足之处:意象浅显,第二句可精简些
09
母亲河
湛蓝接天碧
泼墨染山川
谱写华夏千秋诗行
【黄德森浅读】诗者的小诗寥寥几句就把母亲河描绘得渊源流长、磅礴大气和她的风光万千,启发着读者的激情与灵感,永恒的“千秋诗行”在等待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去谱写、去讴歌。小诗中的“湛蓝”“泼墨”,把母亲河的烟波荡漾、兴波助澜点缀得充满活力;用动词“接”“染”,显现了母亲河的高远与深邃。小诗综合性强,精辟简明,题目使人浮想联翩,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诗者是在赞美靓丽风景线长江。文字精瘦些,阅读依然有劲头。
10
纤夫
行如弓,嘶裂的吼声
抖落一江辛酸
背负痛苦,撑起一代岁月
【菩提树下的仰望:浅评】
入笔成画!动作扑进眼帘,声音传入耳内。仅仅是首句,便让人感觉到纤夫所具有的那种巨大力量。一个“抖落”,又让人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心痛的感觉,或许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那种辛劳所流的汗水,只是不经意的随手一甩,便掩盖了内心所有的感觉。或许是生活所迫,或许是时代所需,即使明知这种劳作会造成不可逆的创伤,也要努力的去完成这沉重的使命。一个“撑起”让人泪目,那种努力那种挣扎,强烈浓缩了一个人群的生活状态。如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读来入心入肺,拜读学习。
1 1
锥心的记忆
文/月色明净 (河北)
江边。纤绳勒进皮肉 匍匐
撼石穿云的号子
是我童年凄楚的歌谣
【特邀嘉宾:飞雅浅读】
——这是一首描写纤夫的诗;那时候交通不发达,那时候我们很穷,那时候……我们看诗,首句“江边”用句号断开,锁定画面,那些匍匐前进的人,喊着“撼石穿云的号子”,这需要多大的力量啊?纤夫是不穿衣服的,因为没有那么多衣服可以被磨损,所以纤绳是直接勒进了皮肉,这又得多疼?尾句既归纳总结又点题,这童年的回忆,确实锥心,确实凄楚,这些血和泪,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无法忘怀的,庆幸的是,我们国家强大了,交通发达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了,这些“号子”声将在历史的丰碑上铭记,我是含着泪读完了这首诗,这首用情力作,读之震撼,读之潸然,小诗耐读耐嚼,拜读学习!
12
纤夫
文/恩雅(江苏)
一根绳,牵起岁月
躬身叩首步步沉重
呐喊,穿透千年的涛声
【特邀诗评:锦瑟浅读】
纤夫,是长江边上一个古老的存在,它总让我们想起那些苦难的岁月。小诗首句点题。“一根绳,牵起岁月”,既是画面的铺排,又含有感情的渲染。一个“牵”字,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躬身”“叩首”“呐喊”“穿透”四个动词,情感紧凑一气呵成,饱含着对这苦难群体的悲悯,却又于这悲悯之中读出了深深的自豪。是的,在那些苦难深重的年代,正是这些纤夫,在手臂用肩膀,用不屈的呐喊,扛起岁月,这涛声,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从未倒下!
13
长江颂
文/滕建龙(北京)
暖群山,逐梦幻
一条秀美的白丝带
灈洗岁月容颜
【岁月无痕浅读】
作者以倒叙手法,喻万里长江似秀美的丝带,温暖了两岸人民,改变了精神和物质面貌,实现了从贫穷走向小康的梦想。词句唯美且富有诗意,但诗质偏弱些
14
母亲河
文/黄其海(安徽)
登天,入海;巨龙咆哮
赤练当空独舞,潜入山川
平原,延续泱泱华夏血脉
【特邀嘉宾:莫语浅读】
母亲河从天上来,奔赴苍茫大海。沿途触摸每一寸滚烫的华夏肌肤,从而就有了割舍不断牵挂。诗人动词的精妙运用,如“登天”“入海”“咆哮”“赤练”“潜入”“延续”,生动描绘出母亲河的情感长相。诗意盎然,诗情浓郁,诗风豪放。赏读点赞佳作!
15
长龙砚池
文/芳草兰馨(北京)
五色研磨,每一滴深情
季节走笔,写意
华夏底蕴随浪花铺彩
【岁月无痕浅评】
一二句开头分别用微诗忌讳的四字组合,虽不是成语,作者可能不知,情有可原。应尽量避免四字组合。作者每一行文字表达意思明朗,尾句有堆砌词藻之嫌。虽华丽,但整体少意象,这应该不是作者的真实水平,望以后认真构思,仔细打磨
16
纤夫颂
撼天号子,穿激流
一蓑烟雨贯秋月,春风
波涛卷起,跋涉岁月的脚步
【岁月无痕浅评】
形容纤夫拉纤时的撼天号子不准确,而应是低沉的声音。一蓑烟雨,顶逆流而上,贯穿于四季确实如此。上有秋月,下现岁月,是不是略浅赘述,言微意不微是微诗的创作理念。尽管作者没有发挥出其真实的水平,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便已彰显其内功深厚。前景不可估量
17
长江情
大地一声咳嗽
母亲浑浊的老泪
流出了,九曲回肠的牵挂
【岁月无痕浅读】
作者擅长现代诗,学写微诗起步不久,但靠勤奋已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这首感恩诗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长江喻为年迈的母亲,江水喻为母亲的千年老泪,奔腾的九曲十八弯的江水亦是母亲对儿女的殷殷牵挂。读来亲切感人,赞佩才情。
缺点:挖掘与内涵不足
18
长江情
文/张瑞安(山东)
艄公的号子寻觅两岸
母亲喊着乳名,雪域高原到东海
美丽的传说流淌五千年
【菩提树下的仰望:浅读】
开篇点明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自然生活方式,艄公的号子让人不自觉的想到乔先生的歌曲,那种悠闲舒适的状态,很美,也很让人向往。“寻觅两岸”,含义多重,寻找等候的客人、浏览岸边的风景以及繁华的盛世之景,都可以。之所以有这种闲适的心态,全因为来自母亲的一种疼爱,但这种爱,不仅仅针对个人,还有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由点到面的诠释,长江的作用对于炎黄子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因此产生的种种传说,更是一代接一代的流传。诗文倒叙手法的使用比较巧妙,内涵也比较丰富,拜读学习。
19
长江
文/蒲公英 (山东)
一条碧绿色玉带
缠绕群峰之间,环环相扣
编一个美丽的中国结
20
长江颂
文/飞雅(江苏)
俯瞰,一条白练腾空起
弓起的脊梁
——谁与争锋?
【特邀诗评:锦瑟浅读】
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条长河,千年来作为一种标杆,被无数炎黄子孙寄予情感。作者开篇一个“俯瞰”,目光向下,却又随着一条白练腾空而渐渐抬高,这是长江作为母亲河的雄姿在作者眼中的再现笔下的延展。一个“腾空”,立体感画面感自豪感充分交织。二句“弓起的脊梁”视线转换,必为仰望之角度,“弓起”为形,“脊梁”为神,虚实结合,多层次展开,眼界由此开阔意象从而辽远。前面这所有的铺陈,顺理成章托出喷薄的情感“谁与争锋”,仿佛利剑出鞘寒芒再无遮挡。一首短短三行,却能将大河的形,神同时托出,可见作者功底深厚。点赞学习!
21
故园,那一条河
文/锦瑟(山西)
这白练,适宜于月下渲泻
听那一湾湾涛声
如何骈进失血的身体
【漫舞清风浅读】
读这首小诗,惊叹于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小诗表面看起来是写长江——“白练”“渲泻”“一湾湾涛声”,寥寥几笔便将长江磅礴的气概呈现在读者面前;细品,暗线思乡之情跃出水面。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表达思乡之情的。首句“这白练”既是实写点题,又是虚写,暗喻思念之情“适宜于月下渲泻”。诗人将情感聚焦到“故园,那一条河“上,每每对月思乡,耳边充盈的便是”那一湾湾涛声“,对应本次写作所给视频,那是长江穿险峰的气势,是向朝阳的执着,是几千年欢唱的豪迈……这”涛声“给予”失血的身体“无穷温暖和力量,激励身在异地他乡的游子再次鼓起勇气向前。
诗人用词考究,情感饱满,除了明暗线共同贯穿全诗,另一精彩之处是将无形的情感以有形的画面呈现——例如“失血的身体”,便将游子在他乡奔波的无奈、无助、苦痛等抽象情感转化为可信的形象,比直接表达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更易引发读者共鸣!欣赏学习,点赞诗人才情!
22
长江魂
文/漫舞清风(河北)
莫不是,险峰穿过的朝阳
又激起澎湃
多少脚步多少声音,去了又来……
【夏雨浅读】
小诗中没有抒情,也没有说教,只有接近原生态的粗砺与激昂文字。以“险峰/朝阳/澎湃”在这个长江魂里“脚步与声音”得到了有效诠释。
整诗:以平叙手法,引入夸张展示方式,节奏感强。歌颂长江美好山河和人民生活时激昂平缓,表现长江险峻时紧张,渲染气氛和情感到位。
23
巫峡颂
文/李飞飞(江苏)
龙的图腾,渲染
一江春水
中华巨石上,掀起拍岸的浪潮
【夏雨浅读】
这是一首借景歌颂改革开放的小诗,同样的龙图腾,延续了千万年,但赋予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延续,有的是创新如作者却赋予了新的内容,是一幅画卷,它叫“改革开放绿洲”。春潮拍岸,又是扬帆远航时。
整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画面色彩鲜明,满满的正能量!
24
长江
文/陈锦茹(新疆)
是天上走失的银河
与群山相恋,相守,相伴
【岁月无痕点评】
作者将天上的银河喻为母亲河,又将群山拟人化,与之恋,守,伴。想象大胆且符合情理.最后句道出了长江与“驮着日月星辰如巨龙腾飞”和诗眼。作为新人不失为佳作
25
巫峡
文/黄振(安徽合肥)
远古走来,磅礴的力量
携着一江春水,古老文明
【岁月无痕点评】
“古老文明,镌刻在残垣断壁中”是小诗的亮点,也是金句。
但第一行诗想问作者:远古走来是巫峡还是长江?如果写巫峡这片石山从远古走来并不合适。如果第一句就是写长江,那第二句写携一江春水就显多余;如果说是巫峡携长江而来?那辈份更加乱了。由于第一句写的模凌两可才使人产生歧义。想象可以跳跃,但主题必须鲜明,不能混同。展开必须围绕题目而写,否则不是跑题就是偏题。
作者现代诗很出色,相信在不远的时候,你的微诗会和你的现代诗一样相媲美,期待中
26 一个传说
作者/张彦桢(江苏)
与洪水对峙于
那暗的,险的,山涧中……
眺望。一声声号子喊出了虔诚
【莫语浅读】
那些阴暗的、艰险的、具有挑战性的存在,就是母亲河要直面、对峙、和跨越的使命,如同华夏儿女骨髓里流淌的热浪。纵使险恶重重,亦是无所畏惧,你听,那一声号子里的豪迈与虔诚。首句介词短语的使用,增添了微诗的流畅性,突出迂回感。诗文节奏跳跃,诗性立体。赏读点赞佳作!
眺望。一声声号子喊出了虔诚
27
长江的船夫
文/兰草
托起,岁月的沉重
那弯曲了的脊梁
肩负几代人的命运
【漫舞清风浅读】
读到“长江的船夫”这个题目,我仿佛看到长江三峡的水急浪高,仿佛听到“嗨哟,嗨哟”齐整的号角,小诗以此为题,既是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又是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团结互助精神的赞美。
诗人以点带面,仅选择“弯曲了的脊梁”这一外貌特征刻画船夫,这是拉纤的姿势,亦是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给身体打上的烙印,我们可以由此想开去——为了拉动大船,他们的身体必须向前探伸,甚至手脚并用……“岁月的沉重”“几代人的命运”首尾呼应,体现所承之重,“肩负”“托起”两个动词是对船夫精神的诠释,也是对劳动的敬重和赞美!
小诗语言质朴,情感丰富,句句扣题,既有画面的展现,又有留白供读者想象和联想。读后,既震撼,又不由深思:新时代,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船夫精神呢?欣赏学习,点赞诗人才情!
28
滚滚长江水
文/黄德森(天津)
唐古拉飘下,心海中迸发
啜饮天地玉露,任一曲狂想
绝唱 奔腾不朽的浪花
【月色明净浅评】
从全诗看,不但向我们展示了长江横跨千古的壮美画卷,其意境更是慷慨激昂,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无论是“啜饮天地玉露,任一曲狂想 ”还是“绝唱 奔腾不朽的浪花”,都向读者展示了,长江那份“野性”的力量,满溢四方,奔腾不朽的浪花,深藏着巨大永恒的生命力,流淌着雄壮恢宏的精神力量……小诗空旷灵动、大气磅礴。欣赏学习。
29
母亲河
文/田素汉(山东)
一条巨龙盘游深谷,那浑黄
冲刷了数千年
【岁月无痕浅评】
已经数不过此次有多少人喻长江为巨龙。人云亦云,步人后尘这是写诗之大忌,但愿作者不是。
值得肯定的是,整首诗写的顺理成章,比喻,延伸也都齐了。
小结:写微诗有天赋,加油
30
纤夫泪
文/依依
浪遏行舟,弓起脊梁
江风万里掀起浪
声声嘶喊,穿破九天苍筤
【岁月无痕浅读】
作者笔下虽是弓驼的纤夫却有大山般的脊梁,在浪涛里牵舟嘶喊,声声穿破九天(也泛指生活的艰辛)。作者有想象,讲究文字美。
笔者曾亲眼见过纤夫牵船,很多作者可能不知纤夫都是逆水行舟,精疲力尽之时根本无力大声嘶吼,只是前后拉纤者“嗨嗨”的轻轻呼应。创作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不应是伪真相,选材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含金量,应引起重视
31
巫峡
文/榕雪
目光,渴饮绵长史诗
如何触摸
【岁月无痕点评】
作者将巫峡以拟人化的手法呈现。喻江水似血液,两岸喻双肩……如炬目光,见证了漫长的历史及炎黄子孙与生俱来的谦卑性格特征。小诗耐品,既有诘问,又有思考。不足之处是最后句要么缩简文字;要么充实中华民族不屈的魂魄。
32
长江巫峡
文/单宝剑(山东)
千万里激荡,流过岁月
裹携着岭回峰转
在此,留下一段奇幽记忆
【岁月无痕读诗】
有微诗的框架,从文字上看没毛病,也符合收录条件。但小诗铺陈直白,少想象及延伸空间,使读者一眼见底。
建议加强想象,比拟,夸张等操练,你一定会写的很好
33
母亲河
文/踏雪寻梅(山东)
一条巨龙
沿着万重山峰叠峦
开拓一条振兴华夏的洪流
【岁月无痕浅读】
作者将万里长江形容巨龙相当贴切。山峰叠峦,风光旖旎。意喻两岸人民日新月异的新生活新气象。尾句直接道明了小诗的中心思想。
不能苟求一个微诗新手入门就出佳作,应该把鼓励的掌声送给他们,大家一起成长!
34
母亲河
文/天蓝蓝草青青(辽宁)
从唐古拉山
一路裹挟着碎石泥沙
浇灌了华夏五十六朵花
35
母亲河
文/易晓利(湖南)
滔滔江水情
吞下委屈哺育万千生灵
古今流传————
36
长江颂
文/杜学智(湖南武冈)
一条大动脉,蜿蜒曲折
滋养九百六十万
【岁月无痕浅读】
作者很勤奋,无论诗生活还是头条,常常见其现代诗,写的不错。但微诗肯定入门不久,且不说微诗凝练,在每一行诗句上必须以意象的手法展开,若写出使人一看就懂,没有想象的微诗就是失败。相信作者有悟性,一定会越写越好!
37
动力
文/台上灯(重庆)
冲破巫山天险
欲富广袤的平原
惊天,动地
38
长江
文/咖啡豆(江苏)
慈祥温厚的母亲
用点点乳汁
哺育着儿女茁壮成长
兰草浅读:
——小诗采用比拟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母亲河长江的热爱之情!“慈祥/温厚/乳汁/哺育”几个关键词语,以物拟人,把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您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您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已经有上千年了,您让我们茁壮成长。我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您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作者情感饱满,慷慨激昂!欣赏!
39
龙脉
文/北疆晓歌(北京)
从远古走来
将千万重险阻劈开
蜕变 智慧光耀寰宇
40
母亲河
文/翠竹(吉林)
劈开悬崖
冲出万道险阻
哺育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
41
长江颂
文/吉新(广东)
高峡,辟出一片平湖
李白豪情依然
携三千里江川奔流大海
[特邀嘉宾:兰草浅读]
——题目——颂,但颂的别有一番胸怀!作者借大诗仙李白的豪情来颂,颇有“黄河之水天上流,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辟开”一个动词表现的淋漓尽致!
焦点在尾句:
“携三千里”三千喻中华悠久历史,一个“携”字是说,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长江奔流中代代相传!
“山川”喻中华民族,“大海”喻世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携着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奔赴世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落地开花!小诗到此,悠长的深蕴,让读者回味无穷!
42
观巫峡
文/踏雪寻梅(黑龙江)
雾蓝蓝,苍鹰盘旋
划过山水过往,期许
【岁月无痕浅读】
作者第一句描写长江巫峡段淡淡的雾和蓝蓝的天,很有画面感;滔滔江水划过山水过往,意指千年的变迁,很形象;接着笔锋一转,母亲河,当然也指十四亿中华儿女奔赴复兴之路之决心如万里滚滚长江,奔流不息!诗意明朗,主题积极!
文风跳跃飘忽,新手亟待磨练
43
龙势
文/日月光华(山东)
昆仑山的冰雪跌落
被峡谷证明,它具有
不折不挠、咆哮万里强大力量
44
长江
文/马兴无(江苏)
卷走人间沧桑
流逝历史烟云
拍响两岸峭壁的胸膛
45
山河有情
文/微妙(新疆)
绵绵长歌,滔天浪
千古依旧余音绕
奔腾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相连
46
长江
文/那片树叶(河北)
俯瞰,一条银色飘带
牵引一座高山
在华夏大地上腾飞
47
巫峡赞
文/尹道强(黑龙江)
驾一叶扁舟荡漾银河
嫦娥起舞,划出一道彩虹
畅游天上人间
48
中华魂
文/道冲(广东)
黄河 宇宙中的庄严幻景
生命的源头
流淌 东方文明古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