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一位好老师
全红霞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凤县新建路小学之所以蓬勃发展,跻身全县一流名校,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好老师,王红丽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她是一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前年暑假期间,王老师的右眼出现红肿,总是不由自主地流泪,感觉又疼又痒。刚开始她也没在意,想着平时工作忙,用眼时间多,利用暑假好好休息,配合眼药治疗,很快就能恢复。可是一天天过去,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红肿不断向周围扩散,疼痛不断加剧,还有淡黄色的分泌物流出,常常疼得睁不开眼。于是,家人陪同王老师前往宝鸡人民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王老师的眼疾比较严重,需要手术治疗。王老师想:正好在假期,做完手术还能休息一段时间,开学时肯定就痊愈了,不影响上课,就同意做手术。宝鸡的夏天酷暑难耐,病房里面酷热沉闷。做完手术,王老师每天都要换药、挂针、接受各种检查,伤口又疼又痒,汗水常常浸透她的衣衫。王老师坚强地忍耐着,满怀信心期待痊愈。出院回家了,王老师小心翼翼地呵护自己的眼睛,不看电视,不看手机,不吃辛辣,希望恢复地快一些,开学以后就不用经受病痛的折磨了,就能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带领孩子们遨游书海了。想到这里,王老师甜甜地笑了,讲台是她的舞台,讲课是她的使命,学生是她的孩子,质量是她的追求。可是,情况不容乐观,几天以后,她感觉并没有好转,疼痛反而更剧烈了。家人再次陪同她到人民医院就诊。检查以后,医生告诉她,手术失败了,需要再次手术。她的心如坠冰窟,马上开学了,如果再做手术,开学时肯定不能按时返校,他们班的学生怎么办?此刻,她担心的不是自己的眼睛怎样才能治好,而是开学后不能给学生上课。她的心里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丈夫劝她:还是按医生的治疗方案做手术吧,如果开学后不能出院,先请假治疗,恢复以后再去上班。短暂的犹豫之后,她用不容置辩的口吻,对医生说:“麻烦您给我保守治疗,我先不做手术了,我要按时返校上班,我能坚持住。”医生也被她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感动,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由衷地说:“我当医生几十年了,从没见过这样敬业的老师,我一定想办法给她治疗,让她按时上班。否则,我都觉得对不起自己。”开学以后,王老师如愿出现在校园里。右眼上眼睑还贴着纱布,清秀美丽的面庞略显憔悴。她告诉我们:“现在眼睑里面还有一节细细的管子,但是疼的不厉害了。如果我请假了,我的工作就要你们分担,这样会增加你们的工作量。本来大家就很辛苦,再给你们增加课时量,我心里过意不去,我先坚持着。”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是不放心我们吧,怕我们给你上不好。”她微笑着说:“哪能呢,和大家在一起,我也很开心,还能恢复得快一些,一个人待在医院有什么意思。”我们知道,劝她请假治疗,她是不会同意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尽量给她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默默祝福她早日康复。多少个清晨,她最早走进教室,认真地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多少个下午,老师们都下班回家了,她还在耐心地给后进学生单独辅导;多少个夜晚,大家都休息了,她还在用心地批改学生的作文。多少次,她疼痛难忍,眉头紧锁;多少次,她用纸巾悄悄擦去眼角的泪水;多少次,她的额头渗出密密的汗珠,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扶着讲桌稍作缓冲,又继续讲课。讲台上,她像一位战略家,胸有成竹,如指路的明灯;她像一位演讲者,语言唯美,如春风化雨;她像一位演员,吸引着无数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语胜有语,身教重于言教。平时不听讲的学生,现在坐得端端正正,聚精会神地听讲,生怕错过老师说的哪一句话;平时不写作业的学生,现在不但能按时交作业,还写得工工整整,生怕自己落在别人的后边;平时不读书的学生,现在早读课上,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王老师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眼睛的疼痛,坚持了整整一年。他们班的学生,懂事了,遵守纪律了,班级风貌日新月异,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学习成绩提高了,在期末统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直到去年放暑假,王老师才去医院住院治疗,恢复健康。
她是一位充满教育情怀的好老师。去年,王老师执教四年级四班和五班的语文课。第三单元是诗歌教学,王老师不但指导学生了解诗歌、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还指导学生创作诗歌。第三单元共有四首现代诗歌,每学完一首,她就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模式,联系日常生活,创作一首诗歌。刚开始学生比较拘谨,不敢表达。她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写出来,再读给大家听。最先展示的学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同学们的称赞。全班同学的创作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地朗读展示,人人成了小诗人。四首诗歌学完以后,每个同学创作了四首诗。王老师引导同学们,把自己的诗歌抄在彩色卡纸上,根据诗歌表达的意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卡纸上创作一幅画,诗画结合,情景交融。王老师把两个班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制作成两本厚厚的诗集。一本命名为《金色的童年》,一本命名为《成长的足迹》。教师例会上,王校长向全体教师展示了这两本诗集,并且说:“王红丽老师是一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我们想象一下,若干年后,王老师退休了,重新打开这两本诗集,自己的教书生涯是多么值得回忆,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多么精彩。我们的学生成年以后,想起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好老师,是多么自豪!”我们都向王老师投去敬佩的目光。陕西省教学能手、宝鸡市拔尖人才、宝鸡市实验小学李晓萍校长,带领陕西省“名师大篷车”团队来到凤县,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我们张校长对我说:“李晓萍校长给咱们四年级上一节课,内容是儿童诗欣赏,你认为四年级哪个班合适?”我推荐了四年了五班。李晓萍校长先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儿童诗,再指导学生如何欣赏诵读儿童诗,最后引导学生创作儿童诗。四年级五班的学生,和老师互动交流落落大方,思维敏捷,联系有趣的家庭生活、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难忘的游戏活动、喜欢的美食小吃等,每个学生创作了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高高举起的小手此起彼伏,抑扬顿挫的诵读不绝于耳。优美的语言,优美的意境,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称赞。座谈会上,李晓萍校长说:“我没想到凤县的学生这么优秀,太让我意外了,和我们实验小学的学生实力相当。”凤县教育局领导总结工作的时候说:“新建路小学四年级五班的学生为我们凤县教育树立了良好形象,树立了良好品牌。语文老师要向王红丽老师学习,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她是一位专家型的好老师。王老师不但工作认真,尽职尽责,而且非常注重个人专业成长。在平时的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努力探索教研教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多次承担全县示范课教学,多次担任县级教学能手评委工作,是全县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近年来,王老师相继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市级课改标兵、市级骨干教师,多篇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老师还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耐心示范,反复指导,提高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教改能力。她指导十余名青年教师成长为省、市、县级教学能手,为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满腔热血化作青春无悔,三尺讲台书写精彩人生。王老师这位教坛名师,扎根教学一线,孜孜以求,默默奉献,为凤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谱写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
全红霞,凤县教育体育局干部。女,出生于1976年2月,1994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1994年7月—2021年8月,先后在凤县黄牛铺镇中心小学、凤县新建路小学工作,2021年8月至今在凤县教育体育局工作。热爱教育工作,努力钻研业务,潜心教书育人,工作精益求精。性格活泼开朗,喜欢读书跑步,乐于帮助他人,乐观积极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