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我们的党》
作者:李志友
编辑制作:冰清
诵读:冰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和党中央,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拼搏奔小康,伟大的祖国到处沉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经济实力飞速发展,国防建设日益強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汽车、各种家用电器应有尽有,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呀。太远的不说,就拿我1968年,我回陕北探亲来说吧,当我踏上阔别6年之久的故乡时,村里的环境仍然是穷山荒野,村民们虽说能填饱肚子,可早饭吃的还是糠窝窝头拌土豆,趁热吃还好点,等凉了后,窝窝头表皮上就布满了一层糠皮,很难往下咽。那个时候部队经常进行忆苦思甜教育,返回部队时,我特意给排里的战士们带了几个窝窝头。我说:“咱今天不忆苦思甜,你们每人尝一口我们家乡老百姓现在吃的窝窝头。”战士们以为是老排长给他们带的什么好吃的东西,可放到嘴里嚼来嚼去就是咽不下去。一个四川籍战士操着四川口音说:“排长,还是咱食堂里的那个玉米面窝窝头好吃噢!”一句话逗得全排战士捧腹大笑。
几十年过去了,步入古稀之年的我,魂牵梦萦。前些日子,在儿子的陪同下,再次踏上探亲之路。在榆林下了飞机,坐上来接我们的汽车后,我一路上思绪万千,那年从部队探亲的情景,就象过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一路走,一路回忆。不知不觉就到了往村子里拐的岔路口,原来的羊肠小道,如今变成了宽畅的柏油路,汽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下车后,我驻足环视了一下村貌,啊,变化真是太大了,破旧的土窑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青石头建造的新窑洞。乡亲们不再吃糠窝窝头了,馒头、面条成了家常便饭,各种肉类也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这一切无不验证了总书记2021年7月1日,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的那样:“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我们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尽享幸福美好的生活之际,武汉突然暴发了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病毒不断地扩散,严重地威胁着百姓的生命安全。危急关头,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总书记和党中央,果断决定武汉封城,立即调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白衣天使,大年三十日晚上,连夜驰援武汉抗击疫情。随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也先后赶赴湖北共同抗疫。各类抗疫物资,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湖北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所专门收治新冠病人的医院,神奇般地拔地而起,方舱医院一个接一个地建成,和时间赛跑,向病毒宣战。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此时此刻,我不由地想起了在那黑暗的旧社会里,我刚两岁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被饥饿和疾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母爱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悲痛和遗憾。想到这里,我倍感我们的党英明伟大。
武汉胜利了,中国胜利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胜利了!在全党全国人民热烈庆贺这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之时,不料,来势汹汹的疫情又在全世界暴发,我国虽然也有零散的疫情发生,但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武汉成功的抗疫经验,疫情在那里出现,就在那里就地围歼。近3年的时间里,我们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决心不动摇,动态清零的抗疫工作越做越好,无不让外国友人刮目相看。
万恶的新冠疫情,阻挡不住我们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豪迈步伐,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作者简介】李志友 :出生在陕北的一个红军家庭。1963年参军,曾任团级宣传干部。1985年,转业到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负责对外宣传工作。六千余篇稿件,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晚报》等新闻媒体采用。80多篇获奖,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报告文学《破烂村的兴衰》获中央政法委员会和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综合治理好新闻二等奖,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退休后,笔耕不止,2020年,获箐橙杯征文一等奖、2021年获梅园文社建党百年征文特等奖。

朗诵者简介:冰清(本名宋永芝),诗韵东方朗诵团指导老师。北京燕化离退中心朗诵协会委员,喜欢音乐,朗诵,摄影,钟爱朗诵艺术,用情感带动声音,用声音传递情感,让声音插上情感的翅膀,用心灵翻阅美丽的阳光。
2018年10月参加快乐50大学全民朗诵全国大赛获得“三等奖”
2019年初朗诵作品曾在燕化传媒中心媒体平台发布。2019年8月参加《中国梦 燕山情》全国朗诵总决赛获得集体组铜奖,2019年8月参加《中国梦 燕山情》全国总决赛“获得个人最佳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冰清文苑平台编辑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