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二针:新门金+妇科穴
新门金定位与取穴:在胃经之陷谷后之骨陷中,本穴与陷谷相符,与新火主穴并列。针刺角度和深度:用1.5寸针,直刺,针深1-1.5寸。
妇科穴定位与取穴 :在大拇指第一节之外侧,计二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
针刺角度深度:用0.5 寸针,贴于骨旁下针,直刺2-3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部位:在第二跖骨与第三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
主治:肠炎、胃炎、腹部发胀及腹痛、盲肠炎。
取穴:当第二跖骨与第三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与火主穴并列。
手术:用细毫针,针深五分(具有特效)。
注意:禁双脚同时取穴。
穴名:本穴有升提作用,理气作用亦强。穴称门金,此“金”与“肺、大肠”及“气”有关。
定位及取穴:将门金穴位置定在胃经之陷谷穴后之骨陷中,则本穴与古陷谷相符。
手术:针深寸至寸半。
杨维杰新门金穴:门金穴位置在胃经之陷谷穴后骨前陷中。(据《针灸大成》指出陷谷穴在内庭后二寸,并且有些书指陷谷在第二、三跖骨结合处,则本穴与陷谷相符,参看拙著《针灸经穴学》236页之取穴)。余之门金穴位置则在陷谷穴更后之骨缘,贴骨取穴。
现代解剖:肌肉:在第二跖骨间隙中,有骨间肌及蚓状肌。血管:有足背静脉网。神经: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
维杰新用:经余调整之新门金穴,治证甚多,且疗效极佳。
不论何种腹泻,针之皆有特效。腹胀(配灵骨尚可治腹痛)极效。治胃痛亦甚效。治乳痛特效。治月经疼痛亦极特效。治太阳穴之偏头痛甚效。治鼻塞及鼻痛鼻炎。治疗眼肌下垂(上眼皮下垂无力)无力睁开。治疗肌无力效果亦颇佳。治颞颌关节紊乱症、咀嚼肌痉挛、张口难开、弹响甚效。治耳聋、耳鸣、齿痛、目赤痛。亦治颈肿大。治三叉神经疼痛。高热无汗,热不下降。治癫疾发狂、妄言狂走治癔病、狂疾,疗效甚佳。治痔漏。也能治疥疮、生疣。另能治臂外侧痛、手腕痛。与内庭倒马尚可治脱肛。
解说及发挥:本穴经余发挥,治证甚多,倍于董师,且疗效极佳,为余常用之十大穴位之一。
1.本穴在胃经上,本穴为土经输穴,为胃(土)之木穴。
2.本穴为治肠胃炎(与肠胃有关)之特效要穴。不论何种腹泻(腹泻、痢疾),针之皆有特效,急性者多有疼痛。本穴能疏肝(本)理肿胃(土),治之甚效,慢性者多兼肾虚,本穴贴骨应肾,又能补金生水,治之亦甚效。
3.本穴为土经输穴,输主疼痛,治胃痛亦甚效。又治胃炎、收胀、股痛(配灵骨穴既治腹胀,又治腹痛,极效)。
4.本穴有升提补气作用,且胃经循鼻,治鼻塞极效。亦治鼻痛、鼻炎。门金,金者补气也。
5.本穴治太阳穴之偏头痛甚效,下针立止。盖输主体重节痛,治木经之疼痛甚效。本穴为胃经输穴,胃经循至偏头太阳穴处。
6.本穴治鼻塞及腹胀(配灵骨尚可治腹痛)极效,盖与肺、大肠(金)及胃(经络)有关。
.余以此穴治月经疼痛极为特效, 常是下针即痛止。盖与疏肝理脾调木土有关。且对应阴腹部。
8.本穴治乳痛特效,一则胃经经过乳头部,一则与疏肝理脾调木士有关,一则足太极门金对应到胸乳。
9.本穴治上述各病,若与内庭穴倒马并用疗效更佳,与内庭倒马尚可治脱肛。10.大太极对应于头面水平,治疗眼肌下垂(上眼皮下垂无力)无力睁开甚效,治疗肌无力效果亦颇佳。
11.根据经络及体应关系,本穴治颞颌关节紊乱症(咀嚼肌痉挛),张口难开、弹响甚效。
12.治耳聋、耳鸣、齿痛、目赤痛。亦治颈肿大。
13.治三叉神经疼痛。
14.另能治臂外侧痛、手腕痛。
部位: 在大指第一- 节之外侧。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宫肌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 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 ,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穴,共二穴。
手术: 五分针,针深二分,一用两针
穴名阐释: 本穴专治妇科病,为妇科病首选穴,故称妇科穴。
定位及取穴: 妇科穴位于大指背第一节小侧,计二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现代解剖: 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桡神经与正中神经之分支指背侧固有神经。肌肉:蚓状肌,骨间肌。
维杰新用: 子宫位置不正之屈倾。
解说及发挥:
1. 本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配门金或内庭治经痛极有效。配还巢穴,治疗不孕症疗效极佳。余以此组配穴治疗不孕症之夫妻已有数百对之多。
2. 本穴能调治子宫位置不正之屈倾。此亦治不孕有效之原因。
3. 肺与膀胱通,通于子宫。从临床子宫蓄血之证用桃核承气汤及妇科病用桂枝茯苓丸,此两方皆用桂枝,桂枝为膀胱经药,却能治子宫病,即可证之,重子穴治子宫病亦同此理。
4. 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