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子瞳(姜传春),性别:男。生于南国长于北疆,江南的水给了他灵性,北方的风教会他硬朗,天地万物皆可入诗,灵魂独舞时,夜话成行。吟游诗人,现居北京……
【从错误的公式导出】
文/子瞳
寄望于月色的期盼
祷告从不会给出答案
雨丝一次次地飘落
河流懂那些滂沱
人间无一个等式
能写出苦难要的求解
但叶子枯萎之后
带不走你心底的春天
所谓时代的脚步啊
有时无需去盲从
时间给出的答案
会让思辨豁然于心
纵使史记般巨著
也难免有文过饰非
留下纯然的土壤
养护好心田太重要
若是有东征可战
先战胜心底的恐惧
不奢望神鬼传奇
能助力真正的乐园
我拾起一把泥土
替百花默默的祈福
以欢悦自由的意志
把困扰倾覆大海
相信因果的相承
会给出所有的答案
依如山峦的断层
千年后仍清晰可辨
…….
面对流水浮云的思考
今音(雍赓)评论:
子瞳的【从错误的公式导出】一诗,在围绕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主客两观,阐述了一个由人物的内心定律,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来适应流水与浮云并存的现实。从现象到本质,不是画大饼而是在谈个体的觉悟程度,其标志是第四段的第二行,“带不走你心底的春天。”
这是一首可以堪称为定力诗。在正常的生活秩序和不正常之间,用物质不灭的原理,透析了在万物面前的不人云亦云(参考第五段的两行)。每个成年人都具备的辨析能力,因为所求和目标的不同,更需要有“养护好心田”的“太重要”。诗歌的精髓莫过于个体生命的神圣和健康,它作为一个个细胞作用于社会大厦的拔地而起,有着非凡的“传奇”(参考第十段)。
同时,该段也从相悖义对事物进行了一番审视。诗歌全篇一共十四段,相对以前的创作十行以内又有了突破。在这里倾注的是人物具备的发展眼光,这时候的一成不变就变成了过去式。作者把思辨的力量赋予其中,把区别媚俗和腐朽的方法也包含其中,比如,腐朽可以指“心底的恐惧”(参考第九段的第二行)。这些既是流水,也是浮云,因为它们都要成为历史。
但是,雁过留声的效应,会影响和渗透着活着的人的不同心灵。所以说,心灵也叫“心田”(参考第八段第二行)。同时,也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性,诗歌用这样的笔调进行了刻画。由于用力的缘故,也出现了“史记般巨著”这样的认知方式,其中的深刻和长远,也将会被少数人掌握和运用。这是诗歌从正能量的角度所采取的喻体样式,它的“能助力”,是给予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和会思辨的人。
于是,诗歌全篇的正气效应也是我们社会功能所需要和提倡的长治久安的氛围。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歌,起到了培土和夯实基础的作用。这是因为历史还会向前发展而不止千年,人类要跟上它的脚步而不被淘汰,就需要有“自由的意志”和“相信因果的相承”意识。否则,“困扰倾覆大海”会随时发生。
作者:子瞳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