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陋室不陋贵自赏
图文/苑枫 朗诵:枫韵
鄙人不侪,小小百姓,如今尚居住三室一厅一卫,衣食无忧,还有书香可心。无复他求,自谓足矣。
然有好心朋友前来关顾,看我的居室与诸多同事们相比,又小又简陋不堪。就劝说:您老也高龄了,扔下八十奔九十了(87岁),奋斗一辈子,理应换一个大房子,享受享受。况且经济条件也允许,目前房价又便宜,何不趁此换一换新房大房呢?实在不愿意换,怎么也得装修装修,更新更新吧。是啊,朋友言之成理,关顾有嘉。诚谢不已,这好意老朽心领了。

这番话,还真的勾起我住房的过往:记得1963年租住一个倒厦子(当地土话),就是房东(农民杨四哥)厨房里间隔的六平米小屋,仅容得下两人,权当做新房。适逢春节,我还写一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聊以自慰。后来又租住过一铺炕,再后来住过“马架子”,住过一间东厢房,我的老同学连科来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既无奈又调侃似的说“你这不就是王三姐住寒窑么”。

后来又几经搬迁,住一间近乎于地窨子的拉合辫子(用草拧成辫子,箍搂泥巴,一把一把地编织在立柱上作为墙体)危房。记得我的学生晓明来看我,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这房子得拍一张照片,将来说不定还是古董呢?……往事历历,不堪回首。与现住的楼房相比岂不是天上人间了吗?
其实,人各有志,观念不同,对待享受二字看法不一。如我这个在寒酸中熬过来,过惯了苦日子的人,一向自谓衣能蔽体,房不漏风雨就满足了,况且已身居高楼了呢?哪里还敢孳生朱载育先生《不知足歌》的妄念呢?诚如孔夫子有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从小就牢记心间的话,早已根深蒂固,足慰平生。鄙人谁非君子,然一向恪守节律,随遇而安足矣。

诚然,有爱华屋之美,有爱妻妾之姿,有爱金银之多,有爱权贵之重者多矣……而余之爱仅仅饱食一书而已。一生不曾敢想过享受什么华屋美妾,金银财宝,只求衣食保暖,有几本书相伴慰藉就知足了。
记得儿时曾读梦得先生《陋室铭》有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今有高人仿作:《微信铭》、《交友铭》、《老人铭》、《闲心铭》、《养生铭》、《益寿铭》……读来各个文字精美,语句出新。描述别致,见解超群。古今典籍,旁征博引。篇章巧制,别具匠心。各有千秋,与众不同。闲来诵读,获益匪浅。倍感古人学识之高,更赞今人非常之论。

读罢,反复思忖,何为享受?十亿之众,我居楼中。油酒米面,水电气通。衣食保暖,身体健行,社会福祉,皆有保证。更复何求?足慰平生。
愚谓房屋大小,贵乎心平,与其当劳役房奴,不如作诗画歌吟。宅居一室,任由我与老伴儿书画装点,鲜花陪衬。时而“调素琴,阅金经”,晨,每有天涯新闻报道,应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周,常与大洋彼岸亲友视频,天涯咫尺,有若毗邻。闲来翻书著文,偶尔练字涂鸦,有琴音之美妙,有墨香之袭人。若谈享受,歌吟太平。与谁媲美?自谓意得,其乐何穷?

赘叙寥寥几句自行安慰:
试问祖龙,阿房何在?几度华屋,几度安宁?
老朽年高,唯求一静。天赐年寿,神佑康平。
盛世繁华,梦在复兴。晚风斋小,书画乾坤。
斯是晚境,信觉荣幸。居室陋否?贵乎吾心。
苑 枫 2022.11月27日9时54分 于晚风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