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九回 文化达人
二O O九年十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连任村支书六十年,八十三岁依然身居一线 张国忠的人生“三奇”文章开宗明义:从一九四九年迄今,连续担任农村党支部(总支)书记六十年,创下“新中国任职时间最长的村支书”纪录;八十三岁高龄,依然身居一线“领头羊”位置,创下“新中国年龄最大的村支书”纪录;一个普通农村干部,先后当选为党的十一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连任四届省人大代表,荣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称号… …山东省茌平县小杨屯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忠的传奇人生,堪称“共和国村支书之最”。文章在列举了 一奇 把“要饭村”带成“首富村”和 二奇 六十年来每逢换届全票当选 之后,列举了 三奇 不识几个字却是“理论通”
第三奇以张国忠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的深切体会“不学习就不能提高,不学习就不能解放思想,不学习就没有方向”为起始介绍说:张国忠说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深刻幽默,极富哲理,茌平县委还编了一本《全国劳模张国忠言论集》,赠予来访客人。《全国劳模张国忠言论集》二0 0六年七月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二0 0九年十一月再版,全书近三百页,时任茌平县委书记任晓旺、县长陈秀兴任编委会主任,冯海亭、白文儒、景志国、殷守来任副主任,殷守来兼任主编,张银昌、张学辉任副主编。全书共分党建篇、学习篇、吃亏篇、拼搏篇、创新篇、自述 倡议、评语 题词等七大部分,集中体现了张国忠担任村书记以来的经典名言。本《言论集》仍然由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作序。序言以“学习和发扬劳模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题,郑重写道:“读《全国劳模张国忠言论集》这本书,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书的内容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党的基层干部的坚强党性、崇高品德和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这是一本好书,是一本集思想性、可读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佳作。它的出版问世,对于巩固发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对于推进防腐倡廉、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现实而重大的意义。”序言结尾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领导人民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也是造就英雄、崇尚劳模、追赶先进的广阔天地。让我们大家都来学习、发扬劳模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人民日报署名文章特别指出,“要饭娃〞出身的张国忠,其实不识几个字!翻开张国忠的 《言论集》,专门有关于学习的篇章:“不学习就不能提高,不学习就不能解放思想,不学习就没有方向。”“自己学不好,思想跟不上形势,班子成员七股八叉,形不成拳头,就当不好家,领不好路。〞 “学习好比充电,工作好比放电。”张国忠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参加会议,与朋友聊天,让儿女们读报,听广播,看电视,都是他学习的好途径。久而久之,他养成了博闻强记的能力。至于学以致用,张国忠也有自己的见解。“学习要联系实际,真学真干,才能真变,光学不干,学了不变。”村里的党员每十天就有一次集体学习,目的就是吃透上级政策,想办法把政策用活。张国忠对中央有关新农村建设政策了如指掌,其见识多有独到之处。“我们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既要让群众腰包鼓,又要让群众精神富。有钱难买精神富,两富才算真正富。”他对农村发展的方向有着清醒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这人就是咱农民,这就要培养有文化、懂科学、有道德、会经营的新农民。”
与张国忠接触较少的人,都会对他那极强的记忆力,敏锐的思维,极富哲理的说话内容,风趣幽默的表现形式,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是当得知他文化程度不高后,更是感到惊讶。有人称赞他脑子好使,是神人。每当有人赞誉他时,他总是说:什么脑子好使,主要靠学习。我不识多少字,但我坚持天天看电视,听广播,广泛地交朋友、拜老师,并结合实际,深刻体会。”张国忠的儿女在这一方面最有发言权。张国忠坚持天天看电视,其实他是天天定时收看各级电视新闻节目,听广播一样,也是定时听新闻。他看新闻听新闻时总是聚精会神,不让身边的人弄出任何杂音,也不让人跟他说话,直到看完听完为止。中央和省里召开的电视直播会议,他每次都端坐在电视机前,一句不落地认真聆听,时间再长也不去厕所,不接电话,不与身边的人交流。但凡有听不清或者没有理解的地方,直播结束后就立马找人求教,或者等待纸媒转载后请二儿子银昌和其他人再读一遍。张国忠只所以在不识字的情况下成为理论通,有他独到的学习方式方法。他从来不为了学习而学习,每次都是带着感受学,带着问题学,带着目标学。他学习的最大特点是,理论结合工作实际,把高深的理论转化成本人的体会和认知。很多时候,他还带着已有的感性认识去揣摩枯燥的文化字眼,所以比专家学者更容易融会贯通,乃至一通百通。因此,许多熟悉张国忠理论水平的人,都说张国忠虽然不识字,却是世界上最有文化的人。大众日报驻聊城记者站站长宋庆祥甚至赞扬他是:精神最富有的人!张国忠非常重视小杨屯村的文化建设。二O O七年八月二十八日,小杨屯文化中心大楼举行莫基仪式,可以说也是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仪式。这是小杨屯村在张国忠的带领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立下的一座新的丰碑,是小杨屯在发展文化事业中开创新局面推出的一项新举措。县委、县政府六大班子领导、县直各部门的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同仁参加了奠基仪式。张国忠在会上说:建设新农村发展经济离不开文化的发展,经济上去了,文化如果跟不上也永远不能叫富,只有培养出有道德、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式农民,新农村建设才会有后劲。”时任县委书记任晓旺同志在奠基仪式上号召全县人民,进一步掀起学习小杨屯、学习张国忠的热潮,辛勤工作,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早目实现县委县府提出的“奋战五年跨入全国百强县”的宏伟目标。张国忠对文化和相关理论的学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而且始终带着问题学,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不无的放矢,空学瞎学。此外,不但认真学习和领会,还会把遇到的问题向上级组织乃至党中央及时反映。二O一三年六月至二O一四年九月,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部署开展的一次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聚焦作风建设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项为期一年零三个月的重要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时已经八十七的张国忠,始终跑在此次重大活动的最前沿,他亲自组织小杨屯全体党员干部,亲自传达、宣讲中央活动精神,并反复对照小杨屯村发展实际,使党的群众路线步步深入人心,扎根发芽。同时,他还把本人在教育活动中的切深体会和认识,以及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的实际问题,向党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除详细介绍小杨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和心得体会,还向上级郑重提出三条建议。一、严防某些地方和某些单位在活动中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雷声大雨点。二、树立先进典型应该接地气,可学习,严防束之高阁,难以复制。三、应该更多地树立活着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使这些典型具有更大更多的说服力。张国忠不识字却被外界赞誉为最有文化的人,并称赞他是个理论通,这无疑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说张国忠是理论通,主要是指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方针、政策非常熟悉,对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指示精神理解透彻,落实到位,有许许多多不同凡响的感悟,一旦迸发出来就妙语连珠。说张国忠是最有文化的人,主要是指他的文化底蕴厚重,文化素养丰富,文化表像通达,说话、办事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不识字的人。事实上,无论是最有文化还是理论通,对于张国忠来说,其实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瓶径和天花板。不管怎样讲,一个不识字的人很难突破那些连专家学者都需要研究半天才搞清楚的生僻字眼,把本来就晦涩难懂的东西讲得晶莹剔透,在情在理。此外,由于受文字识别的局限,他感性的认知很难与理性的概念相吻合,经常把地域属性与行政管辖范围混淆,把从省会来的干部称作省领导,把国家二字指作中央,比如说国家不承担个人某些特殊的治疗费用,他会说作中央不承担等等。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张国忠是杰出的农民代表,是优秀的村书记,他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和感悟,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微观上的考量,是以小杨屯的发展变化印证宏观行为的对与错,所以他很难站在宏观的角度正确看待别人的行为和作为。因为这一点,有几年,张国忠曾多次与长子金昌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挣执,对金昌对家乡的热爱和支持,固执地认为,只有小杨屯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热爱和支持才是存在的,生在小杨屯,长在小杨屯,而没有为小杨屯人服务,对国家的贡献不管多大,在小杨屯人的心目中都没有地位。因此,他对金昌对时事政治的一些宏观看法,尤其是“不能坐在小杨屯看天安门城楼的事”的观点,多次表达强烈不满。金昌曾在某中央大型企业任正县级职务,二O O五年被提升为局级干部,张国忠不高兴了,因为他认为局级是县级的下级,是越干越小了。直到多年后二儿子银昌告诉他在国家层面局级就是地(市)级,他才恍然大悟,却依然对金昌说:“别说你是地级干部,你就是比这更大的领导,只要不为小杨屯人办具体事,俺也看不起你!”金昌心里明白,小杨屯人是他的心头肉,他的心思已经成为小杨屯人的专属,经济的,文化的,一样都不能少。

作者简介:张金昌,北京市青云言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长期潜心研究周易,并应用于中央大型企业战略管理和五年规划,主要著作有《周易六十四卦实操》《痴梦青云》《恶梦袭来》《悬索桥设计与施工》等。

投稿须知
1、本公众号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文责自负。欢迎常年赐稿!
3、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酌情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因是业余时间编辑,更喜欢省工省力的好作品。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6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总 编:乌以强
责任编辑:冯喆 张晓燕 翟玉梅 丁杰
茌平文苑 第0530期
本期编辑:冯喆 编辑微信:f13561471690
茌平文苑:欢迎关注,欢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