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沂南地方名医赞(十)
大医精诚冯光启
文/高升考(山东临沂)
(一)
世间病症千百种,
精神疾患危害重。
抑郁自闭多孤独,
躁狂偏执易冲动。
思维障碍不理智,
喜怒无常癫且疯。
攻击破坏寻常事,
社会家庭不安宁。
(二)
孟良崮下冯医生,
每观患者揪心痛。
勤学苦研攻难关,
针扎自身练真功。
中西针电相结合,
医术娴熟疗效灵。
日均诊治超百人,
无数患者获新生。
(三)
仁心为怀悯众生,
不辞万苦办院成。
随机助人乐施舍,
有钱无钱皆看病。
时有患者搞“袭击”,
拳脚巴掌数不清。
锦旗谢函亦难计,
至今一片赞扬声!
人物简介:冯光启(1939—2019),沂南县岸堤镇冯家庄人。冯光启出生于中医世家,抗战时期,父亲冯贵三不但曾是罗荣桓元帅的秘密交通员,而且用一根银针为众多八路军战士解除伤病之痛,被人们誉为“红色乡医”。冯光启自幼自学识字,并跟父亲学针灸,他照着图上的穴位,在自己的身上练针,初步掌握了针灸技术。1956年,冯光启在本村当上了卫生员,1958年参加了沂南县岸堤乡第一期乡村保健员针灸班,当年被调到岸堤区三峪乡保健站,之后有感于精神疾病给人们造成的极大痛苦,他遂主攻治疗精神疾病,他一边搜集一些治疗精神病的民间验方,一边认真学习医学书籍,经刻苦自学习和反复研究,他针对不同患者,对症下药,采用中医、西医、针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后又使用针灸电疗机),疗效显著。1973年,省卫生厅派人前来组织鉴定后,批文并拨款(2.6万元)创办“沂南县岸堤精神病科”,同年9月,冯光启再到省医院进修,之后省里又再次拨款3万元建“精神病科”,因种种原因,两次拨款均没建成。后来他回本村办院。其时江苏、安徽、海南、西藏、宁夏、黑龙江等省市的各地患者纷纷前来,后为方便患者交通,遂迁到靠近临济公路的双堠乡果庄,1985年又搬迁双堠乡罗宅子村。1988年8月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该“精神病科”被命名为“沂南县精神病院”,并成为正式国营单位。2018年2月该院再次搬迁到沂南县城,并改名为“沂南县心理康复医院”,成为集治疗、托养、康复、教育、就业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也是县委县政府指定的唯一一家精神疾病患者定点管控机构。现任院长为冯光启的女儿冯秀梅,曾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并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高升考,山东沂南人,临沂市诗词协会会员,沂南县孝文化研究会会员,沂南政协文史资料专家库成员。从教30余年,曾先后主持或参与省市县教育教学课题研究10余项,在《辅导员》《新德育》《希望月刊》《小学德育》《创新教育》《山东青年报》《临沂日报》等报刊及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百度、今日头条和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网络媒体发表各类文章50余篇,有20余篇论文在教育部、北师大、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会等评选活动中获奖,个人曾被评为临沂市科研型骨干教师、市优秀教研员等。2020年编著《孝诗三百首品读》一书,被山东齐鲁音像出版公司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