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司马徽(?~208年),字德操,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奇门、兵法、经学,人称“水镜先生”。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有“人鉴”之称。(《三国志.襄阳记》: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曾鼓动徐庶去投刘备,后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司马徽性格温顺,人缘好,有好好先生一说。(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北方战乱,他寓居襄阳,曾在州立官学(学业堂)任教,学生有徐庶(元直)、诸葛亮(卧龙)、庞统(凤雏)等。与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关系甚密。
《司马徽别传》记载:如果有人问某人某事好坏,他都皆说“好”,大有“好好先生”之嫌。其实,他并不是不讲原则,如刘备访问他天下大事,在推荐诸葛亮、庞统时态度坚决,语气肯定:“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刘备问是谁?他说:“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司马徽被其所得,不久病死,葬于阳翟,墓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褚河乡余王村潘庄的东侧。司马徽一生最大成就是善于识人、育人、荐人。
词依《钦定词谱》晏几道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