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用心用情弹奏的乐章——吉林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温国良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用心用情弹奏的乐章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温国良先生
笔者与吉林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温国良先生有过两次短暂的交流,也在温先生的工作室一饱眼福:那一幅幅新近创作的精美的古代仕女画作,那一幅幅温先生用心、用情绘就的优美画卷,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温国良先生1943年生于辽宁省,1966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国画系本科并留校任教,1971年-1982年任吉林省画院专职画家,1982年调回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教授、博士生导师。
可喜的成就
温国良先生作为一名画家曾获得众多的荣誉与奖励,他的中国画曾参加联合国举办世界美展获铜牌奖,曾参加全国美展10多次,并多次获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他的工笔人物画曾参加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德国、新加坡、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展览。温先生曾应邀赴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多次,颇受理论界好评。不仅如此,温先生还曾在马来西亚出版专著《中国水墨画》,出版连环画8本。国画作品刊登在《美术》《朵云》《二十世纪中国画集》《全国中国画展览作品集》。英、法、日、马来西亚等国报刊刊登作品及评论文章30余篇(幅)。他被载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1983年)等多种辞书。温先生的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天津艺术博物院、国外大使馆及众多收藏人士收藏。
评论家眼中的温国良
与温国良先生交流过程中,温先生向我讲述了几位著名评论家对他的一些评论。其中一位评论家评论温国良时这样说:如果扫描一下当前的中国画画坛,在本来就门庭冷落的工笔领域,用它来表现人物的画家似乎越来越少了。君不见,以缜密、精微见长的工笔画不但有造型严谨、用线考究等苛求,仅以着色来说,一幅地道的工笔重彩动辄要染上十来遍甚至几十遍,丝毫含糊不得。难怪有些年轻人望之生畏,乃至旁鹜其他。最近看到著名画家温国良以执著、真诚的追求,潜心画出一大批取材自古典诗人的“新仕女画”,精神不仅为之一振。在浪花翻腾的经济大潮中,立即唤起我某种契阔多日、刮目相视的情结。我深为画家这种“重铸画魂”、不顾及眼下付出同收益是否平衡的韧劲所折服。品读温先生的画作,我尤其欣赏他在驾驭历史题材(哪怕是他人常涉足的题材)上的主动精神。在《昭君出塞》《公孙大娘》《嫦娥奔月》《卧春牵牛》等作品中都显示了不同心境的开拓。温国良的工笔作品即将应邀赴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展出。祝愿画家在今后的工笔画求新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还有一位评论家评论温先生说:他作为吉林艺术学院教授、导师,虽年过花甲,仍然一如既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他的现实主义工笔人物画教学和创作道路,不仅带出了一批批像样的学生,而且创作上佳作不断,尤其在当代主题性大型人物画、历史画以及仕女画的创作上,成就卓著。他的作品不仅多次入选全国重要画展并获奖,而且曾在法国和马来西亚等国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参加欧、亚、美各洲多国和港台地区的美术展览,并应邀作为访问学者,多次在马来西亚等国讲学、出版专著,有许多作品被国内外重要机构和知名人士收藏。温国良已成为我国最受瞩目的工笔人物画家和关东画派颇有影响的代表性画家之一。在温国良的心目中,真情,是艺术家创作成功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在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总结成功经验时,温国良把这“真情”列在第一位。他说:“我们搞创作,无论是画现实还是历史题材,也无论是画主题性大作还是轻松小品,都有一个‘情’在里面。如果画家对自己所创作的内容不感动,不是有感而发,那么,画出来的作品就会平庸乏味。总之一句话:不动情,就感动不了人。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并留给人们的,说到底就是一个‘情’字。民族情、爱国情、乡情、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刻骨铭心的情,最能打动人。从古代仗义侠客到现代抗日勇士,那些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感人事迹鼓舞了多少人!中华民族之所以昌盛不衰,核心就是这份情。”因此,有感而发,情在笔先,是温国良创作的出发点。几十年来,他认准了主题性、情节性的历史和现实题材不放,创作了很多令人赞叹的优秀作品……
温国良的许多作品,是在丰富的真实生活基础上,灌注了艺术家的一片真情,进行提炼、集中、典型化,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真实的初衷。他的作品,都是堂堂正正的精心创作,没有戏谑历史、华而不实、低下庸俗、卖弄技巧之嫌。他把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情——民族情、爱国情、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完全溶化在自己的每件作品之中,以纯正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主义手法,重点表现人的精神风貌,使之成为一件件生动感人的优秀之作,得到国内外专家、同行和人民群众的认可,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