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籍的抗日英雄,刘天元(大爷)的侄儿张建中,在那腥风血雨的战斗中,也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黄冈人民前扑后继、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举革命红旗二十多年不倒,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志士和杰出人物。其中黄冈便衣队发挥了特殊作用,便衣队中有五位虎将(梅建明、张建中、刘洪顺、黄金彪、倪玉清)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至今还在乡村中广为传诵,烩灸人口。笔者在社会活动中,听闻一些相关故事和搜集到一些资料,现整理成文,与读者们共欣赏。
机 智 勇 敢 张 建 中
张建中,曾用名刘汉卿。生于1914年8月,祖籍新洲横坡坳人,曾是黄冈第四区区委书记刘天元的侄儿。土地革命时期,经叔父刘天元介绍,参加黄冈便衣队,是黄冈便衣队老牌队员。
1936年4月,黄冈便衣队在队长汪少川的带领下,在铁冶一带活动,突然接到线报,一两个团的敌人正从新洲向道观河这边运动过来。汪少川吩咐张建中赶快上望军寨山上去观察了解情况。张建中上到山上时,红28军一团一营在林维先营长带领下,正从胡家山下来往望军寨这个方向运动,危险遇敌,张建中飞奔下山,在沈家山会到林维先,先前一步送信给林维先,告诉他山那边敌人正在攀登望军寨。林维先当机立断,命令红军前卫排,在张建中引路下,抢登望军寨。红军战士不怕吃苦,敢打敢拼,抢先一步从南门登上望军寨,先到达只有三个人,一挺机枪。而此时敌人也从北门上来了,可能是太累的原因,似乎未作战斗准备。红军战士一上去就用机枪扫,一扫就把敌人打退出了寨门,接着又上去五个人,迅速占领整个寨子,利用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把炸弹往敌人群里甩,张建中没有炸弹,就把寨墙的石头往山下滚,打得敌人鬼哭狼嚎。
张建中和红军战士一道,把敌人一个营的兵力,象赶鸭子一样赶下了山。迟滞了敌人的进攻,粉碎了敌人妄图围剿这支红军队伍的阴谋。
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张建中原来的便衣队,转成为冈麻手枪队,活动在新洲与麻城交界之地,宋埠到贾庙,横直八九十里的范围。6月,四区委书记程鹤鸣在新洲毛铺布置任务,要队长熊大个和张建中带七个人进山,到金鸡坳搞情报,摸清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有多少人?团营部驻扎何地?营团长姓名?各种枪支弹药配备?哪有碉堡?哨所在何处?是单哨还是双哨?等,还要求绘图。
毛铺到金鸡坳有六十多里山路,一行人刚走出八里多路,在轿顶岗一凉亭内,张建中凭着几年便衣工作经验,发现一行踪可疑之人,遂把他抓住盘问,几个回合,那人露出破绽,经审讯,此人是国民党18纵队侦探,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该侦探将金鸡坳的兵力及布防情况,交待得一清二楚。为了证实这人提供的消息是否确实,张建中一行人还是决定到金鸡坳走一趟。
进山在铁冶一带找到了区委周书记,他要求区干队周香元队长全力配合手枪队的工作。经与区委商议,最好的办法是到敌司令部去捉一个舌头回来。区干队都是长枪,只有夜间才能行动。
两支队伍有十四五人,从望军寨下来经周家溜子上林家寨,站在林家寨山顶上一看,金鸡坳周围的碉堡多得很,司令部横直七八里路有三四十座碉楼。张建中一行人从林家寨半山,插水晶坳,进入祝家冲上到岗上,恰在金鸡坳戏台对面。看到团部驻金鸡坳,陈家河是18纵队司令部,王啸风是18纵队司令兼保安8团团长。
时针指向半夜12点,天空下起了毛毛雨,张建中、周香元等分成四组,实地摸清各处岗哨情况。一个多小时后,周香元首先抓来一个哨兵,用毛巾赌住嘴巴。张建中听说何家畈塆里住着个副官,去把他抓来,一起带到林家寨分别进行审问,并都录了材料。
第二天黄昏,张建中给了些钱敌副官和哨兵,就给放了。他们一行回到燕富地找到区委书记,将这里的审讯材料一对,感觉还有缺陷,就找来地方党的关系再核对,然后整理了一份材料交给程鹤鸣书记,程交给了张体学司令。
过了两三天,一分区司令张体学带人来打油麻岭,在手枪队员的带路下,因情报准确及时,这一仗将敌人三四百人都打垮了,搞了不少枪支弹药,捉了好些俘虏。
1943年3、4月间,张建中所在便衣队,没有完成程鹤鸣书记交办的,惩处铁冶反动徐保长的任务,程书记很恼火,一气之下把他们的手枪没收了。张建中一行没办法,赤手空拳又回到铁冶,伺机行动。这时地方工作人员提供信息,说柳河一带驻着国民党的三支队,有千多条枪,支队长叫程鹏,住在孙家河钟家塆祠堂里,他们几个人一商议,决定活捉程鹏。遂往魏家下塆的山上隐蔽起来,同时找到以剃头为业的地下党员“狮子”,了解钟家塆祠堂里面的情况。
从魏家下湾山上到孙家河钟家塆祠堂只有三里路,为了不走露风声,干得更有把握,手枪队员弯了五里多路。天黑时,张建中一行来到十字路口的小桥附近,这里是徐古到金鸡坳,夫子河到铁冶的必经之地。借着夜色的掩护,顺着小河的边沿向桥头摸去。只见哨兵在桥头踱来踱去,那挪动的脚步近在眉睫。队员们屏住呼吸,当哨兵踱近小桥刚一转身时,便一跃而上,掐住他的颈脖拖下河来,用裹腿布将他捆绑起来。对他说,“我们是新四军手枪团,今天不杀你,但要回答我们的问话”。他连连说:“是是是”。“今天晚上的口令”“东亚”。“换哨的时间?”“一根眠香一班,我刚换的班”。问完了,脱下他的衣服,给手枪队一个队员穿上,顶替他放哨。张建中几人离开小桥,迳直摸到祠堂后边。贴着山墙摸到祠堂的前檐。只见大门前有一个哨兵,也是来回踱着。他们冷不防地把哨兵掐住,按倒并捆起来。问他口令,也说是“东亚”。张建中说,“请你休息一下,我们派个人替你放哨”。祠堂大门紧闭,怎么进去呢?张建中找来一根竹篙靠在厢房后檐。他和陈应山抓住竹篙,手一伸、脚一缩,几下子就上了房顶。因为踩得瓦响,惊动了里面的人。静心一听,首先是一个男人吃惊地说:“有匪?”接着是一个女人翁声翁气地说:“哎”到处都有我们的队伍把守,哪来的匪?”那男的嚷道:“你懂得什么?”那女人说:“屋上有我晒的酱,昨天被猫子吃了些,总又是猫子来了。一个堂堂支队长,反被猫子吓住了”。那男的再没有吭声。
夜,又恢复了原来的安静。张建中打手势,示意陈应山把竹篙递给他。他接过竹篙插进天井,搭靠在厢房的前檐后,两手抓住竹篙,身子一缩就溜下去了。程鹏又惊醒,慌忙把手伸进枕头底下去摸枪,说时迟,那时快,张建中一个箭步跃上去,卡住了快慢机的枪管。小陈溜下天井后,穿过下殿打开了大门。队员们冲了进去把程鹏绑了起来,女人赤身露体吓得颤抖不停。张建中叫她穿上衣服。紧接着冲进厢房,睡在里面的文书还在打鼾。张建中把他枕头底下的手枪摸到手,文书吓醒了,望着队员又摘下墙上的六只双筒马步枪。随后,张建中把太太和文书都捆起来关进厢房。回头对程鹏讲:“我们是新四军手枪团的,请你跟我们走一趟。配合得好,命可保,否则,就要你吃码古(用石头砸死)。”他无可奈何地点头同意了。临走时,手枪队员们每人拿了二十多夹,总有一千多发绿底火的铅头子弹,怀着高兴的心情,撤了替设的岗哨,押着程鹏,踏上回王家坊的路。
张建中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坚定的革命立场,理想中的奋斗事业,与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机结合,度过一道道难关。尽管国民党剿匪头子王克夷把他抓住了,他凭着机智和不怕死的精神,跳楼逃生,也从魔掌中逃了出来。
解放后的张建中,曾任黄冈县法院院长,文化革命前退休居贾庙沈家山,后移居斗水岩(也有叫狗皮岩)。经常关心青少年下一代的成长,给他们讲战争年代艰苦岁月,讲无数先烈的英勇故事,教育他们珍惜幸福生活。笔者曾亲聆听过他的革命传统报告,是一位居功不骄的老前辈!

作者简介】: 王新平,号华良,团风县贾庙人,黄冈市作协会员,黄冈市地名专家库专员,市地名文化研究会会员,团风县政协文史研究员,“团风县崎山武术协会”秘书长,《黄冈乡土文艺》会员。当过兵,在部队任过文书,参加军旅宣传报道。退伍后在乡办企业工作,参加过乡史社志采访编纂,任《企业志》主编。后在村岗位任职多年。酷爱文字,著有《团风烽烟岁月》、《团风古山寨㳀探》、《崎山武术》等史志、《无悔人生》诗集和《新平文集》。热衷于对地方非遗文化、姓氏文化、野史、地名、传说、趣闻的收集整理,有很多可喜成果,现从事地方志编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