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新堤古镇老地物志史话_陈厚权著之《江峰阁抒》。
根据志史文籍和老新堤人口碑资料进行发掘整理,系记实原创文学。作品力图尊重史料,站在乡愁角度,以情景再现的缅怀形式,抒情新堤古镇一代名阁曾经的峥嵘风貌,追溯江峰阁在清朝民国时的岁月留痕轶事,记叙其风云舒卷中兴衰荣辱的嬗变史话趣闻。
云阁矗立览渚鸥,
水岸低伏抱阙舟。
日沐歌台天籁处,
月濯赋卷地杰楼。
玉雕兜率擢仙座,
霹雳琼栏毁靓畴。
配殿后籍书院朗,
江峰前纪梦乡愁。
新堤古镇自明代开埠以来,沿江曾屹立着众多的楼塔亭阁。其中最显赫著名的要数老闸西边的江峰阁。
江峰阁以她气贯虹霓的精神面貌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作为名噪四方的江岸高楼景观,曾如史河中的一盏标灯,让新堤的航船扬帆乘流,驶向黎明。
她鉴证了老镇在历史潮流中的前进历程,演绎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文篇章。
附 洪湖地名志载:
“ 乾隆前后为新堤最盛之时。镇内行商坐贾云集。店铺作坊栉比鳞次,历代布建的寺观庙宇有丛林寺、辖神庙…江峰阁、春雨亭等20余处…四方闲逸之士,慕名寻游,登阁临亭,吟诗赋词…多有留载。"
“江峰阁清乾隆年间州同扬和建,座落在新堤大码头,民国初被大火焚毁。"
诗注 (1)兜率:传说中的三十三重天宫,道祖李老君修身练丹处,佛教徒认为是佛祖菩萨真身处,是虔徒信众的灵魂最后皈依地。
屹立在新堤镇老闸出口西端石基上的江峰阁,始建于清乾隆初期。是在江滩三丈余的石磊高台上,营造的三滴水式(三层重檐)斗拱博缝古典楼阁。
江峰主阁除用砖瓦辅料外,堪称一座巨柱板壁,雕栏画栋,连框工艺门窗的全木架结构楼阁。属于精典古朴、峻拔陡峭的重檐歇山顶式楼宇。因此,其营造规制与风格兼顾了庑殿建制中帝王宫阙中的威严雄浑气势,又颇具悬山顶架构里经典园林秀阁的玲珑俏丽情调。它那种轻盈飞翘的犁天四角,如揽云逐霞似的招展风姿,在江流浮云白帆的衬托中显得格外遒劲峭傲,气质非凡蔚为壮观。是当代可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天下的长江中游流域三大名楼之一。
漆柱托梁的江峰阁,雕楣穿枋,四角攒尖,仿佛是悬山屋顶歇栖在一座庑殿之上。它三叠重檐四方飞翘,有效的层层烘托出了高阁的雄伟壮观气势。
为了让登高远瞻的游人极目苍穹,特在二至三层内置的四方楼廊外端,设置半透空的护栏。栏杆间镶嵌粗向富实的传统雕花板,其竖柱双侧用灵芝云头塞角美化加固。因此,整个楼廊栅栏结构十分坚固美观,游人倚靠着前瞻,也会觉得安全可靠。
站在迴廊间上下巡视,可以看到阁楼的层檐之下,粗硕的柱子与内樑间榫卯相连腾出巨大穿枋,纵横交错垂直水平交接形成桥架,构成上层楼廊。
为弥补两柱间跨度过大,横楣过长承重负荷集中的缺憾,设计者独具匠心地在其间挑起几根二三尺长的外层滴柱,垂列形成宽阔的间接檐楣支撑。
这些滴柱的下端头,被匠人圆雕成垂莲花状。两根滴柱间,卯接着悬挂的缠枝卷草镂空花板,似半截立体幕雕,只垂下近一尺左右便嘎然中止。
于是,两根大立柱与之间附加的下垂滴柱一起,形成了如戏台拉幕之上的宽阔眉帘,既有曲美工艺效果,又达到了拓宽横向跨度,扩展视野,增加透光,辅助承重的设计效果。
垂莲滴柱之后的层楼廊顶上,通常悬挂着成对的大红宫灯,白天予以彩饰点缀,晚上用作燃烛照明。
檐下,约有七八尺宽的楼道木板呈排列,供登阁者畅通无阻,便于倚栏眺望。
江峰阁廊内面壁,采取传统框架式连体排列模式。每组门框、望窗,均以朱漆通涂。用黄铜制作的户枢、拉环、丁衬、包角,起了画龙点晴的美化实用与连接固定作用。
其硕大结实的方形框柱间,挟持着几套四开高大的门扇,将楼廊与内厅隔断成既相互独立,又关联方便的两个空间。而每块门扇望窗就是一幅单独的立体工艺板块。
门扇布局上疏下密,很是协调。上部拼棂攒格,间嵌透空雕件,其花乌人物不拘一格。门扇下部厚实的整块起台档板上,线刻描金吉祥图案。
审视相对独立的窗扇棂架,以冰裂格,万字格为主,虽形式多样但和门扇匹配得相得益彰,富丽堂皇美观经典。当独立的一幅门窗融合进整体框架结构中,组合成联体壁面时,是那么协调与美观,简直可谓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古色古香。堪称集工艺、装饰、实用、观赏之大成的神来杰作。
江峰阁的层楼四角走廊内侧的衔接处,还专设了些装饰豪华陈设精致,布局私密情调高雅的包厢,为商贾洽谈生意,游客们博古论今,有闲情逸致的人聆听汉剧,花鼓调,地方小曲时提供隐密空间。这些客人入座在厢内,足不出门就可透窗观赏阁外远景。
同时,大厅一隅还预留了不少厢房,以租赁方式为社会团体议事聚会提供场所。
包廂与大厅的隔断屏风上,除镶嵌本埠的汉绣风格仕女图,山水花乌作品外,还刻意地空余不少留墨处,供文人骚客提诗作画之用。
江峰阁上,清代文人傅卓然,作为曾经的新堤父母官,在卸任后的晚年重登斯楼,就在留墨屏上赋诗抒怀:
九月登江峰阁
一峰天际俯尘嚣,
回首官僚旧酒瓢。
水落沧冮秋又老,
花飞故国客偏遥。
河山铁骑雄三楚,
烟雨铜驼泣六朝。
闻道东征频转战,
浔阳戈舰下如潮。
附傅卓然简介:
傅卓然,清早期小港莲子溪人(1820~1883’,字立斋,少时刻学早成,道光二十六年(1846)乡试以第七名中举,同年被选为沔阳州教谕,后提升为同知。清光绪《沔阳州志》记载了其登江峰阁所写的此诗,可领略他对游江峰阁的感怀。
君若登上古镇堤畔的高巅之处,于江峰阁上凭栏向北远眺,只见镇内街头巷尾层次丰富,错落有序的层楼水榭,台堂亭轩,深宅高阁星罗棋布交相映辉,似九霄仙境一般。
这些昭示浓郁民俗风情,展现质朴乡土格调的景观,必然令人在陶醉中感触良多,无不击掌称奇,赞赏尽收眼底的房厦营造工艺之精湛,进而会情不自禁地嘉许赏心悦目的城镇风光无穷魅力,巴不得将这些古风老韵拥入怀里,铭刻心头。
唏嘘不已中,再展目关注近郊曲径通幽的春雨亭,在流雲舒巻柳暗花明的背景中,宛如攒积七彩天辉绘就的水墨丹青,既自然和谐又舒目怡情。
褒赞之余聚焦城乡结合处,扫描胜景天成的长轴画面尤为其风情所倾倒。不禁畅想间仰天试问:姬公输子(鲁班)为何青睐新堤,鬼斧神工独俱匠心,把镇里喧嚣与阡陌的宁静,完美契合得浑金璞玉相得益彰,集锦成为一幅云蒸霞蔚琼楼瑶宇、浮翠流丹野亭郊桥,宛如珠壁联辉的天成瓯绣?
惊艳间,一阵河东岸西的古刹钟呜,裹挟着梵乐经声如天籁之音随风飘至,显得低沉苍老祥和悦耳,闻之启心通灵,不禁又令人神牵佛净。
继而,伫立高楼君临天下,俯瞰镇内鳞次栉比的商铺,透视一河清澈贯通古镇,纵观两岸隐约可见的石板街道纵横交错,如九宫格似的包涵着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的忙碌身影,仿佛观摩到了一幅张择端笔下的清明汴河图现实版。让观者在饱览风情中,感受到繁华镇上一派国泰民安百废俱兴,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象。
乘兴移步,沿着高阁上的四方楼廊倚栏观望,一幅长江内河金玉旒带,极浦瑶湖碧荷莲池,成队雁鸭结群翱翔,鳞集仰流竞逐飞舟的画面就会跃入眼眶。
回眸江边瞩目东西,即可见另外一种沿江景色,产生一种心悟,正是:
老岸蜿蜒瞰舸舟,
新矾凸翼拥码头。
滩边憩港排筏散,
江畔流湾桨橹稠。
青盘几个鱼乌掠,
黄涛万顷锦鳞游。
无心仙境丹鶴阙,
此刻,目击者早己见景生情心旷神怡,定然会在凝神听澜观景的抒怀中萌发一种 :
近闻水浪拍矶,阵阵潮歌出诗赋 ;
远眺曦霞染宇,峥峥云厦入丹青 的感受。
或者会在登高极目舒心养眼中,暗叹斯楼赐予的高度与眼福,在赏景撷趣之余被思潮鼓躁起吟联作赋的激情就会蠢动,把 "采风看澜,金鸟江阁重霞, 晓聚骚人曲赋扬 ,震撼洑波奔舸;
撷趣登楼,银盘岸畔轻浪,夕邀乐手笙簧婉 ,催眠翘宇流云。 " 的对联,挥毫在阁楼的丹青屏上。
如果在晴朗的晚间登上江峰阁,俯瞰江滩水畔,置身在轻柔江风拂面,叩岸浪声充耳的氛围中,发挥闲情逸致的遐想,定然获得不同寻常的感观享受。一种 “夜幕低垂,圆魄高挂,浑川暗流,烛船摇醉。"的静夜江景,就会尽收眼底。
此刻,拾趣者必会发自肺腑地赞叹好一派苍穹黛玉的动静景色,正可谓:
轻风漁火黯渚静,
流水银波皓月明。
几舫游歌涛附和,
江峰阁俯瞰时代潮流,屹立在新堤江边,作为独领风骚的高耸地标,昭示着古镇在岁月进程中的显赫地位。她像古镇新堤的华表一样,忠实地记载和鉴证着与朝野气息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光绪十五年,震惊四海的南方花灯血案,与其如清史录称之发生在新堤古镇那样,还不如确切地补证为:南方花灯案的策源与终结处是在新堤江峰阁。
慈禧圣母皇太后,己于咸丰帝大行之后和光绪初期,以成熟的政治手段,实施了两度垂帘听政。只是,她把持的朝政每况如下,国运更加衰落,以至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朝野有识之士,也均以光绪己成年当大婚为由,上疏按大清祖制,要求慈禧撒帘。慈禧不得不于光绪十四年七月下懿旨示退。
当时,朝廷诏告天下,决定光绪帝载湉,将在迎娶叶赫那拉氏为帝后之后,于光绪十五年亲政,慈禧届时撤除珠帘,退隐颐和园养老。
为此,新堤官民欢心鼓舞,在沔阳州新堤州同署同知爷张幼弟的首肯下,以新堤工商联合会牵头,由各地驻堤商业会馆,以及新堤地域的农林协会、漁猎协会、船帮、排帮、码头帮会,佛、道、伊斯南,天主教等宗教团体出资出力,满怀国运从此昌盛的憧憬,按照朝廷的旨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庆典之中。 由此,新堤工商联合会在新堤老闸西侧的江峰阁二楼,建立了庆典议事协调处,指定一名工商联常务副会长负责,坐镇江峰阁专职领导落实舞狮,龙灯,彩船等队伍的操作人员演练等具体事务,并实施传统管理模式,采取层层分工协作到人的分级责任制,以”祝光绪大婚,庆皇帝亲政,贺老佛爷撤帘”为主题,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龙抬头期间的“三喜”同贺的隆重庆典事宜。
新堤市民热烈地闹元宵庆祝活动,万万没有想到会触动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经,招来了飞来横祸。
慈禧设在新堤的眼线,将活动盛况,请丹青高手作了现场素描,然后骑着五百里加急快马,飞抵京师,当作证据向慈禧太后作了禀报。说新堤官民借玩花灯闹元宵的机会,热烈庆贺老佛爷撤帘交权,故意抨弃圣母皇太后。在威风八面、神气活现的巨龙身后,跟置了一只呆若木鸡的凤凰。这种龙在前,凤在后的作法,是蓄意中伤慈禧圣母皇太后主动撤帘还政的悲世胸怀,攻击老佛爷至高无上的神圣形象。是抵毁慈颜,否定其在垂帘听政期间,所有丰功伟绩的判逆之罪。
专横跋扈的慈禧,习惯了凤在上龙在下的宫廷格局。这一回,本来是在迫不得己中下懿旨撤帘,但心里仍在打着小九九,希望年幼的光绪帝,不会挑战唯我独尊的权威。
听了眼线的的报告,慈禧危机伴随失落感油然而生,不禁勃然大怒,立即下懿旨令湖广总督与湖北巡抚两府,严格调查花灯案,惩办心怀叵测的乱臣贼子。
两位封疆大吏接到懿旨,立即组建专班,火速赶到新堤办案。
专案官员到古镇后,拿着两府长官的手喻,派兵接管了沔阳州衙门和新堤州同署衙。当众宣布州官陈佑勤,犯重大失查忤逆罪,革除官职,羁押待惩。将新堤州同署同知张幼弟,初定叛逆蛊惑罪,予以披枷带镣打入死牢。
专案班子驻江峰阁现场办案,查封了阁上二楼庆典议事处和有关驻堤帮会的馆所。接着将新堤工商会正副会长,常务理事长,以及所有策划、参与、实施庆典灯会的相关人员一一缉拿,分别羁押在州同署大狱与江峰阁东配楼的临时监牢,等待处理。
新堤百姓的喜庆激情,被突如其来的一道懿旨所扼杀而降到了冰点。刹那间,全镇的商家店主,黎民百姓如遭浩劫,店铺昼夜上板打烊,民居全天关门闭户,人人陷入极度恐怖之中。
新堤镇一片风声鹤唳,腥风血雨,一股难以抵挡的怨情,暂时寂静了两天后,终于在沉默中突然暴发了。
新堤工商联合会、农林协会、渔猎协会、码头帮会,汉口、武昌、江夏、荆襄、湖南、江西、四川、河南、广东等驻新堤商业分会馆团体,纷纷到沔阳州衙、新堤州同署、两府驻江峰阁的花灯专案处提出抗议,要求为新堤正月庆典活动正名,惩办无事生非,歪曲灯会宗旨,给慈禧进谗言,传递虚假信息,祸国殃民的奸臣。呈请释放勤政为民的好官张幼弟,开释被关押的所有人员。并宣布商铺罢市,码头停工,船业停运,直至巡抚府表态为止。
至此,清史称谓的 《南方(新堤)花灯案》,引起了全国瞩目,朝野震惊。
新堤各界的抗议示威活动,却遭到了朝廷的无情回击。巡抚总督两府发出告示:责令新堤商人开铺营业,长江、内河所有码头立即恢复装载卸货,船家升帆启航复运,违者以抗命谋反论处。凡农工商及外地驻新堤会馆,分号等团体,若再聚众生事,煽动罢市、罢工,一律查抄会所没收产业,拘拿肇事人犯。为了维护新堤地区正常秩序,防止奸人妖言惑众扰乱地方安宁,特遣岳州水师营,汉阳、天门、监利步馬营,分别驻扎在临湘、芙澜洲(界牌)、茅埠、六莲寺(沙湾)区域,待令应急。
于是,四营官兵水陆包围新堤后,江峰阁矶头边兵舰黑烟袅袅,气笛声声,长江水面上铁甲船游弋,绿营步马军举行演习,一时弄得战马嘶吼,硝烟弥漫,炮声雷鸣,直整得新堤镇草木皆兵,再次被威慑得陷入沉寂。
翌日,消息传来,沔阳州官陈佑勤,被革职押往武昌收监问罪,新堤州同署同知张幼弟,被治乱臣贼子罪,在江峰阁附近的江滩问斩。
与此同时,两府派驻新堤镇的花灯专案班子宣布:新堤参与庆典活动的暂羁人员,系愚昧无知被利用,有诋毁忤逆慈禧太后的客观后果。为显圣母皇太后仁慈,对其暂挂前科不予深究,课以罚金,令具结悔过,取保观效。
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举世瞩目,万民关注的南方花灯案,虽然在重兵压境新堤的强权中,稀泥糊涂地合上了历史的奇案卷宗。
但是,江峰阁经历与印证了慈禧强加给新堤官民的无妄之灾,在民众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最终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孙中山领导的 ” 兴中会"与自立军右军联合策划的新堤暴动,周边数省地区七路义军在新堤会师,一举打过长江,攻城掠地的波澜壮阔起义,打响武装反清斗争的第一枪,作了风暴酝酿和因果铺垫。
详情请参考作者所编撰的洪湖新堤怀古之二,《血溅南方花灯》;怀古之三,《新堤暴动义殇史》二文。
跟进江峰阁的历史前瞻,据《沔阳州志》和《洪湖地方志》载中的简注,自从乾隆初年,由当时新上任的沔阳州同知杨和,在新堤署政时,为彰显新堤太平盛势的繁荣,打造新堤江岸地标建筑,效仿勝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举,逛请能工巧匠,在新堤老闸邻西的江岸,首建了新堤江峰阁后,这座当时能与黄鹤楼、岳阳楼并肩齐名长江中游三大名楼之一的江峰阁,就其以瑰丽堂皇宏伟壮观的风采,跃为古新堤八景之首。但是,那州它只是单纯的一座高阁,如金鸡独立一般,略显形单影只,缺少簇拥。
直到亁隆二十八年(公元1663年),亁隆大帝准奏湖北巡抚艾必达上疏,批准撤销原设在新堤的安陆通判署,设立文泉县治。为了彰显太平盛世,江峰阁告别缺憾,迎来了大兴土木,增建附属建筑的辉煌时期。
于是,在主阁的北端与西部,营建了配楼与曲折迴廊,配套建造了南派园林式庭院。院内相应设水榭,石桥,还用太湖石垒建了假山景观,形成了烘托江峰阁的古建群。
更让洪湖人没齿难忘的是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经省府核准以阁楼的名称,创建了江峰书院,新堤成为一方钟灵毓秀的圣地。
巍峨壮观的江峰阁建筑群,由此发扬光大脱颖而出,以靓丽的风貌令人瞩目。
然则,江峰阁主楼在独领风华百余年间也是命运多舛,多次因天灾人祸遭到严重损坏,让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是在清末一个雷暴肆虐的日子,江峰阁被一阵霹雳所击中,三层木阁最终被熊熊雷火所吞噬,燃烧得只剩下残檩断柱和一方石基台。
雷电劫掠过后,有人在石礎上发现了斑斑驳驳的蝌蚪天文。好事者煞有其事地称其认出了 " 免倭秽,玉升天 "的六字天笔。不少新堤人坚信是上苍为免江峰阁晚节腐败,玉帝令雷神将她召回天庭,安顿在兜率天银河岸边 。
也有反对派认为这种杜撰谣传纯系无稽之谈,他们从前三个字上找出了破绽,觉得新堤地处内陆,远离海岸,何来倭寇残踏玷污之理?当然用不着雷神令其 以“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的说辞来召江峰阁回凌霄。他们觉得高阁被雷霹火烧,是因为她的高度而引雷丧身。
说来也是巧合,1939年中国全民抗日战争,进入防御阶段时期,汉口保卫战失利,国军战略撤退后,日寇占领了新堤。这帮伦理败类,披着人皮的豺狼,竟然在众目睽睽下秽德彰闻,在新堤江峰阁北配楼,设立了臭名昭著的慰安所,让日本侵略军在此大发兽性,使这栋神圣楼宇饱受蹂躏 。
那时,江峰阁劫后残遗的建筑,被日本鬼子派兵设置岗楼,配备机枪掷弹筒层层戒严,将一块圣洁之地变成了人间魔窟,也成了控诉那段屈侮时期,日本侵略军滔天罪恶的物证。
日本投降之后,江峰阁遗存建筑物回到了国民政府手中。为了发挥江峰阁余楼的作用,那儿再次成了襄公中学的校园,朗朗书声昭示着江峰阁传承文明的新开端。
新堤和平解放时期,江峰阁遗存的楼宇和许多古迹、名刹一样,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南下的临时兵站。
最后,这片古老传奇的建筑群,由洪湖装卸公司接管,变更为国有资产。
惜江阁
风尘没胜楼,
岁月隐惊雷。
古韵挥不去,
新颜盼无归。
跨越新堤近代历程的江峰阁,印证了古镇在时光推移,风云际会中的许多史事。作为一个曾经辉煌灿烂的古建筑和人文景观,没有幸运地像其它江南名楼一样得到重建的机会,最终被湮灭在时代潮流的波澜中。
但是,她的卓著风华和诗歌般的里程轶事,永远地被封存在新堤的地方志史中。她作为一段丰碑似的地物标志,也镌刻在新堤人的心坎上,永久永久不会被淡漠。
作者声明
本原创文初稿于2011年8月完成于北京。系洪湖市首个挖掘整理成文的江峰阁历史文化作品,根据同名作者出版的长篇小说《水》的相关内容改编,拥有首创著作权。其原作仅授权与《中国正点中文网》、《美篇》、《醉美洪湖》、《草根洪湖》网站和自媒体,以及洪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市文旅委员会出版的《洪湖故事》推广刊发,本人并未与任何人共同署有著名权。
最近某些网站、自媒体与个人,采取更改标题,贴名第二作者,删增摘录改编文中内容,自诩己作的方式进行传播,均系移花接木等文化强盗的卑劣行径,都是侵权、剽窃、抄袭的违法行为。希望广大读者朋友甄辨虚伪,发现这种情况,及时与我联系,本人保留依法追究权利,谢谢朋友们。
陈厚权(昵称六缘)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