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作者简介:
郑凤慧,网名平湖秋月,男,山西榆次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曾担任某军工电子集团机械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业余酷爱文学创作,在各大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1000余篇。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征文“母亲的欺骗”、《工人日报》“业余写作的苦辣酸甜”、《中华老年报》、《新闻与写作》、《机电日报》、《中国体育报》、《天津日报》、《山西日报》、《山西工人报》、《杂文报》、《工人文学》、《山西青年报》、《女友》杂志… 手机知网也收纳了十多篇文章。曾参加过《人民文学》、《诗刊》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青年文学创作培训班,崔道怡、牛汉、李瑛、西川老师主讲;人民文学副主编崔道怡是我的指导老师。曾荣获“跨世纪文学青年”等奖项。
我与华而实二三事
郑凤慧
那天,偶然整理书柜,翻出了华而实赠给我的文集《刚柔四重奏》,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与华老交往接触的往事历历在目,他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像电影镜头在脑海中闪现……
华而实,中国著名编剧,电影《知音》的作者。《汉衣冠》曾荣获文化部的奖项,山西政协常委。山西电视艺术家协会会长,山西文史馆长……一系列耀眼的光环晃得人睁不开眼,我与他又是怎样成为忘年之交呢?
30 多年前,我在太原一个军工厂厂办秘书科担任科长。当时工厂邀请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世济来厂演出,时任省委书记胡富国带领一干人等来厂观看,其中还有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包括了山西京剧院长李胜素、山西豫剧院长小香玉,再有就是华而实了。
在总装车间看完李世济精湛的表演后,厂办负责接待。说实话,这是我遇到的接待任务规格最高,难度最大的工作,首先李世济是知名演员,又是全国政协常委;其次省委书记陪同;第三这些都是如雷贯耳的艺术家和文学家,每个是大名鼎鼎、熠熠生辉,哪个也是响当当硬邦邦的,不能有半点差池。通过短短两天的接触,挖掘了我的潜能。我居然与他们产生了情感,融在了一起。以前我是滴酒不沾,可是在以华老为首的艺术家的“威逼利诱”下,我乖乖就范,他们说我酒后出尽了风头。先是与李世济两口子搂着照相;接着与李胜素唱起了“智斗”;还与小香玉喝起了“朝阳沟”;并与华老背诵起了《知音》的台词。实际上也是出尽了洋相。一直折腾到凌晨三点多,我还把华老和小香玉分别送到了他们各自家中。也就从此与华老有了过从和交往。
刚开始我是怀着景仰的心情与华老交往的,时间一长,才知道华老是一个性情中人。他为人朴实大方、性格活泼开朗,从不端长辈和名人架子,尽管他的岁数和我父亲相当。闲暇之余,便呼朋唤友,来至家中。三五知己,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他思维敏捷,快人快语,幽默风趣,古今典故,随手拈来,啼笑怒骂,皆成文章,真乃大家风范!每每曲终人散之际,华老还意犹未尽。只见满屋烟雾缭绕,满桌杯盘狼藉。每当我们向他的夫人孙玟阿姨抱歉打扰时,华老总是哈哈笑着约“下次再来”。
一九九六年的一个深秋,我已调到了分厂担任党支部书记。忽然接到华老的电话,他说:“交给你一项任务,可一定得完成。”我一听十分紧张,他笑着说:“让你当一天警卫班长如何?”我连忙说:“华老,你开什么玩笑?”他说:“是真的,单位给我一套公寓,其他东西你别管,就是帮我把我的藏书搬过去,我已经请了警卫班的战士帮忙。你是一个懂书的人,想把你请过来指挥他们,一是要下架装箱保存好,二是要分门别类造册,三是要运送过去上架摆好。我对他们不太放心,所以请你过来,另外,我已经向总经理代你请了假。”听了华老的一席话,一股被人信任的感动热流直往上涌。我大声在电话里表态:“保证完成任务!”
华老的藏书真可谓之书海,进了他的书房就像进了小型图书馆。我也是个嗜书如命的人,懂得华老的心思。我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书籍,装箱造册,整整一天是在兴奋和忙碌中度过。通过整理,发现了他夹在书本里的小纸条,发现了留在书上的眉批,也更加理解了华老的思想轨迹,行为脉络,同时也更加敬佩他的为人。我庆幸自己担当了这样特殊的任务,就像高尔基所说:“见了书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让我开阔了眼界。
在顺利完成任务,送走警卫战士后,天已大黑。华老把我叫到书房,手里拿着一本他的著作《刚柔四重奏》,他双手郑重地捧给我说:“谢谢你,替我分忧!果真没看错你,这本书给你留个纪念吧!”我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接过书急忙翻开,扉页上出现了两行豪放流利的钢笔字,“凤慧同志指正 乙亥年秋日”,后面是他的签名“华而实”。我感动地说:“谢谢华老,我会一辈子珍藏的!”
掐指算来华老今年年近九十了,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四部大典全球征稿!
1、《走向世界:国际名人名作汇编》
2、《时代曙光:国人应该记住的百位文学工匠》3、《上下五千年历代诗歌精华》
4、《中国梦的实现:大国诗文选粹》
投稿微信:zhoukuicheng7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