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然空,作家,自由撰稿人。上海市黄浦区图书馆诗社主要负责人。
无 题
文/ 然 空
月儿被拐走的时候 我的手里
正举着盛满烈焰的酒杯
那些撒旦的遗物 令我颠倒神魂
天太黑 看不见近在咫尺的你
只能踩到你踩过的路 呼吸你呼吸过的夜 一片叶子落下 碰到我的额头 那叶子 是你的手
河 由西向东 而我 将逆流而上
评《无题》捏住一股清凉的劲
今音(雍赓)评论:
诗歌人物用旁观者的眼光目睹了“被拐走”的情景。它被结构在诗歌的第一段的第一行,一个“拐”字虽然和诗韵所倡导的常规入诗的要求有点不大符,但也凭着这一个字的所谓不符而让诗歌展现了独特的风采,一个是人物的眼光与众不同,另一个是由场景的布置和语境的搭配来反映一个残酷。
这个讲法也和“拐”字有关。这首诗的特征是四个字:破境之说。诗歌三段,基本上采取了长句的处理法,首先是表现出人物的一种深沉,是和常规的格格不入,被第二段第二行的“踩”所踏和所思。像这样的微细区别,也由此能够区别出一些麻木。这在任何圈子里都有过的反反复复或者是一成不变,包括理念和行为等。
这时候,诗歌的前两段看的出是以并列的两个场景在铺垫,但在结构上并没有并列关系的词语存在。像这样的处理手法也只有在创作中是不断摸索出来的,以及是属于个性特色的形式,它颠覆了文本的指引,这是非常可喜的举措。也是诗歌能够处于不断创新和领先的一个标志。
它的内在就是创作定力的水到渠成。当然,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也是事物的一个矛盾体的摆位,展现出来之后,让诗歌的第三段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多种,而在这首诗歌采取的是物我两照的手法,对事物在作一个简明的了断。
像这样的结果式段落,可供到参考作用的是戛然而止的收尾法效应。是和许多诗歌拖沓结尾的手法形成的比较是对效果的感觉程度。最后来看一“拐”一“逆”的动态效果,这时候,如果借助一首逆流成河的歌曲来进行一次场景渲染的话,或许会对其中的其它元素会有新的收获。比如,建立一个三段三场景的立体模型,这个时候对诗歌的理解会由表及里,这是指人物的思想深邃和张力的波及和影响。
作者:然空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