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夜色
白 水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很美,近几年流行一首歌,名字也叫《荷塘月色》。我没怎么听过,总觉得那样静谧的氛围,只适合一个个的文字在心中流淌,不宜在音乐伴奏下演唱。常记起那迷人景象:圆圆的荷叶和高高挺立的荷花,沐浴在皎洁月光中。
很多人喜欢荷花。学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一派广阔清凉,又让人激动振奋;学过“王冕画画”的故事,看到雨过天晴,墨绿的荷叶上滚动着珍珠一般的水滴,鲜嫩明艳的荷花朵朵绽放,王冕心里非常高兴,想把这景象画下来。由这偶然兴起的一念,王冕后来成为著名画家。后来知道,这个故事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原著中那些文字更是活泼灵动,色彩斑斓,生气氤氲,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来到雨后荷塘边。也背诵过周敦颐的《爱莲说》,文字简练又韵味醇厚,其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句解释了人们喜欢荷花的原因。这固然有道理,但我想人们爱荷花,有时并不会想到这些“君子之德”,只在于荷花本身。
我小时候曾见过荷花,那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农村里还有公社生产队。生产队种地打粮食,有自己的菜园子,社员可以去买菜。有一天和小伙伴们到田野里去玩,走到了菜园子附近,有一个小池塘里面荷花长得正好。又绿又大的圆叶子铺展开,叶子间的罅隙里露出幽深的水面。红色白色的荷花正在开放,手掌一样大的花瓣那么鲜嫩、亮丽,非常好看。有的含苞待放,花骨朵像拳头一样挺立着。叶子、花瓣、花骨朵,怎么这么大啊?怎么从水里长出来,伸展到半空中,开出这么漂亮的花朵?红色的、黄色的蜻蜓来回飞,青蛙“扑通”一声跳到水里,蚂蚱从草丛中飞起,又落到一边。天气很热,我们看了一会儿便走了。荷花在水里真好,它们不热,还长得那么好看,有精神。硕大、干净、滋润、鲜嫩、红艳、纯洁,真好。
我们心里很高兴,说不出为什么,但好像觉得心胸变得滋润、开阔、透彻、舒服。忍不住回头看几眼,但不能老站在那里看,天气太热了,阳光太晒了。觉得真神奇,这么晒的太阳,可是荷叶那么翠绿,那么圆,那么大,厚厚实实的,又水灵。花开得那么好看,那颜色、形状让人打心里喜欢。就是平时最调皮、最好搞破坏的孩子也变乖了似的,不忍心说难听的骂人话,更不忍心往荷塘里扔石头,连眼神都变得亲切温柔。
多年以后,我还常想起那片荷塘,感觉非常美好,甚至好像梦里面也曾回到过那儿。后来生产队解散,分地到户,荷塘没人管理,平整成耕地。大家都努力种粮食,吃饱饭,多挣钱,村里村外没有什么景致了。现在老家农村里也有了花园,夏天开放着百日红、木槿花等,但那镶嵌在田野上的璀璨宝石一般的荷塘再也见不到了。
在庆尚大学大门左侧的河湾里,看到一大片荷叶,我心里不由一阵喜欢,觉得亲切、感动。于是经常在这荷塘边散步,观赏迷人的景致。虽然已没有盛开的荷花,但叶子依然翠绿,雍容大度地铺张在水面上,有的高出水面,轻轻摇曳。一些莲蓬挺立在荷叶间,丰满沉实,让人心里觉得安稳,有分量。荷叶间偶尔泛起一圈圈涟漪,仔细看去,水下一条条鱼儿在游弋,大的竟有二三十厘米长。“要是在中国,早被人钓上来吃掉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开玩笑地说。不只是鱼,有时还有鸭子,快快乐乐地游动,不时地把扁嘴巴伸到水下去唼喋什么。几只不知名的水鸟在水边慢慢地高视阔步,一边偶尔伸嘴到水里啄一下,姿态轻巧、优雅。更安静优雅的是白鹭,站在水中岩石上或浅水中,一动不动,雕塑一般,老长时间才伸一伸脖子,或转一下头,或者飞起来,拖着长腿,展开大大的翅膀,翩翩然从头顶上飞过。好像能听到翅膀忽闪忽闪的声音,不禁有一种奇妙的感觉。白鹭是晋州的市鸟,路边高大的广告牌上有一群白鹭在树枝上栖息的图画,曾看到在清澈的南江水面上,在翠绿的群山间,几只白鹭展翅飞翔,令人悠然神往。在这荷塘边,可以和这些山川间的精灵接近,觉得很幸运。经常在这片荷塘里看到它们,这美丽的鸟儿也喜欢荷塘的景致吧。
到10月末的时候,已是深秋,荷塘里一片萧瑟。荷叶枯萎变黄,莲蓬倒垂,水面渐渐显露出来。虽然有一些衰败的意味,但斑驳的黄色和沉实的莲蓬让人感到一些温存和安慰,不由想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句子。一天傍晚,我站在桥头看荷塘,上几只褐色鸭子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桥下看不到了。它们从哪来来,到哪里去?不知道。它们不是附近人家养的鸭子,是野鸭,能飞到遥远的地方。正这样想,水下出现几条黑影,是一尺多长的鱼儿在缓缓游动。大概水凉一些,它们游得慢慢的。游了几圈,又隐没不见,到深水里去了。我正出神,又看见水下一处影子在移动,不是鱼,因为移动得慢,不那么灵活。细细一看,原来是一只乌龟正在水底缓缓爬行。怎么还有这种动物?我觉得新奇,心里一阵惊喜。它慢慢地,一步一步地爬着。个头不小,比我张开的手掌还要大一圈。一定已经历不少的春秋,也会有更漫长的岁月,让人觉得没有尽头。乌龟慢慢地,一步一步到深水中去了。这一片荷塘,该有多少奥秘,多少自在的生命!
过一会儿,我缓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站在人来人往的大桥上,一边是高耸的大学校门,里面许多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一边是十字路口红绿灯,汽车一辆辆飞驰,路的对面是商店、酒店、咖啡店等。当然还有许许多多人,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三五成群,呼朋引伴,或到学校读书,或去校外购物、吃饭、喝酒、唱歌。他们脚步匆匆,好像只有我这个中国人常漫步水边,欣赏“鸢飞鱼跃”的自然景致,感受“天人合一”的意味,虽没有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洒脱,但心中确实是有几分自在,一些感动。天上还有落日余晖,几片晚霞美丽可爱,在水面上依稀倒映。近处的山林、沟渠已暮色渐浓。
来来往往的这些韩国年轻人,不晓得这片荷塘的韵致?不停下来看一看风景?转念一想,如果他们都来到这儿当观众,眼巴巴地看,还会有这么多自由自在的鸟儿、鱼和乌龟?不知道,也许因为他们都去教室学习,去饭店、咖啡店、唱歌房,所以才有这样的自然景致。这其实很好,正如庄子“相忘于江湖”的理想。庄子追求“逍遥游”的境界,不喜欢“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深情感动”,因为实际上不过是苟延残喘,无比悲惨可怜。庄子更愿意各自独立,各人有各人的生活,自由自在。人和动物之间也可以这样。人有自己的社会生活,动物有它们的自然天地,互不相扰,才是理想的状态。人最好“相忘于江湖”,人、鱼、各种自然生命最好都能“相忘于江湖”吧。
快到元旦了,大家都更忙碌,也都不由地高兴,要过节日、搞聚会。我和一位韩国朋友约好去校外吃饭,朋友说手头工作很忙,要我稍等一会儿。我说没关系,我会在学校门口桥上等。七点钟整,散步来到桥头,一边看风景,一边等朋友。身边有许多学生,熙熙攘攘,欢声笑语,结伴去喝酒、唱歌,大学就是这样充满青春气息。桥上路灯明亮,校门口的大电子屏正播放学校宣传片,画面色彩亮丽。大门对面的楼房上灯火辉煌,各种霓虹广告招牌,各种室内灯光,再加上红绿灯、穿梭的汽车灯,汇成一个灯火通明的世界。酒店里传来欢笑声、齐声喊叫声、唱歌声。韩国人喜欢大家一块儿喝酒、唱歌,有时一直闹腾到下半夜。“学习紧张,压力大,要去释放、轻松一下啊。”上课时我问为什么这样,一位韩国学生回答说。我不大喜欢热闹刺激,转身看一看桥下的荷塘。
稍远处比较黑暗,隐约看到残留的荷梗,两三块石头。近处桥下明亮一些,闪光的是冰面,中间稍暗的是流淌的河水。时间过得真快,好像还没好好欣赏,已到了寒冷枯寂的冬天。冰下一定还有鱼、乌龟,水鸟还会再飞来的。正这样胡思乱想,忽然水面上泛起波纹,然后迅速扩大、移动,好像水下有鱼在游动。不会是鱼,冬天它们不大活动,更不会游得这么快。波纹很快来到桥下,动作激烈,好像是在水下追逐翻腾的样子。这更让我吃惊,而且波纹变成激荡的浪花,这肯定不是鱼了,应该是比鱼更有力气的动物。它们很快来到浅水处,似乎要劈波斩浪地上岸了。是乌龟?乌龟哪有这么迅速敏捷的身手?还没等我多想,两只动物“呼啦啦”上岸了,浑身乌黑,水淋淋地闪着光,四只爪子,细长身子,嘴里都叼着一条一尺多长的鱼。我好像看到白森森的牙齿,机警发亮的眼睛。很快的,两只动物一前一后窜到岸上,身子扭动几下便跑到桥下,不见了。一时间,我看得目瞪口呆。是水獭、水貂?我不认识,但知道它们是凶猛的捕鱼能手,刚才看到的激烈一幕是它们在水下抓鱼呢。从没见过这样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想不到平时美丽安宁的荷塘竟有这样的夜晚,这样激烈的追逐,生死的搏斗。那两只动物真是凶猛、厉害。
我惊魂未定,朋友来了。“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实在是忙。你也知道,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没办法啊。”“没关系,我在这里看风景呢,可有意思了,我看到两只动物在水里抓鱼……”我很想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朋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是吗?你倒有兴致,别管这些了,我们还是吃饭去吧,我饿了。吃完饭去喝咖啡、喝酒、唱歌。这段时间一直在忙,拼命地工作,终于结束了,你陪我吧,我们好好地玩儿,放松,疯狂一下,玩个通宵,好吧!”“好啊,那就走吧。”我说,似乎要忘了刚才的那一幕,也好像是受惊吓了,需要去释放、缓解一下。
那天晚上我们一点多才回学校,路上还有不少人,很多店铺通宵营业。朋友玩得很高兴,我也尝试了一回韩国人的夜生活。但不大适应,觉得累,有点吃不消。各国文化不同,人和动物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同是生命,都要生存,要竞争,这是自然的法则。即使是“相忘于江湖”,但毕竟都离不开,这“自由自在”的“江湖”。
作者简介: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