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勿忘历史,缅怀同胞。振兴中华,吾辈自强。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李进花。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85年前,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在公祭日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人民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中国的“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替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关乎每个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以国之名,悼我同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吾辈自强,强我中华!

下面,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朗诵一首诗人田间于1938年创作的短诗。(选自《抗战诗抄》)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是一首街头诗,所谓街头诗就是短小精悍的通俗政治诗,这首诗当时是用大字抄写在村口墙上的,以引起民众的注意。诗歌极富有时代性和鼓动性,犹如一支高亢、嘹亮的战斗号角,唤醒沉睡的人们积极投身到伟大的抗日运动中去。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作者:田间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作者简介】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人。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次年加入“左联”,参加《文学丛报》《新诗歌》的编辑工作。1935年任《每周诗歌》主编,创作并出版处女作《未明集》。1936年出版短诗集《中国牧歌》和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1937年赴日本,抗战爆发后,回到上海、武汉等地参加救亡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解放区,一边做行政工作,一边创作。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协创作部副部长、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代表作有《给战斗者》《赶车传》《戎冠秀》等。这首抗战诗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敲响警钟,敲响战鼓,唤起中国人民进行抗争。田间运用诗歌敲响战鼓,呼唤人民反抗,所以闻一多称赞他为“擂鼓诗人”“时代鼓手”。

编辑制作:
快乐相伴,实名李进花,系济南市高校退休教师,经常编导和担任各类公益活动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多次参加省市朗诵比赛获奖 。是一个热爱有声语言朗诵艺术、背景音像配乐的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