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无新变 不能代雄》
孔凡辛
一位作家在谈到他的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的话:不重复别人,也不要重复自己。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写文章的大忌——雷同。
我国历代许多学者都是非常注意这个问题的:
相传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曾经写过十万余言的著作《孟德新书》,后来有人读了这篇文章,并不觉得其中有新意,而是重复了古代一些大军事家的见解。曹操听罢,立即将书付之一炬。他宁愿焚稿,也不步人后尘。
无独有偶,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也曾写过论兵的草稿——《兵论》,当有人称也写了这样的文章,并且内容与之大致相同时,王安石毅然把手稿撕了。他觉得自己的文章与别人雷同,没有独创,不如不写。
古人治学之严,可见一斑。
不雷同,就是要创新。所谓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初唐四杰”中,王勃和骆宾王同样仕途不济、怀才不遇,但两人的詩风各异: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古代送别詩黯然神伤的通病,让人为之一振!表现了他非凡的胸怀和报负。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情绪凄凉、悲愤欲哭,读来令人心情沉重、郁闷无望。抒发了著作呼喊不为人所闻;清高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心情。一扬、一抑,风格迥然。
也是“咏蝉”,一样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虞世南的五言绝句“蝉”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不同;骆宾王的五言律诗“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五言律诗“咏蝉”异趣。即便是同一种流派的诗人,也各有特色,不尽相同。孟浩然与王维都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能诗善画,他的诗,浑融完整,精工细腻,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的诗艺术娴熟、语言简朴,“淡到看不见诗”。他俩同中有异,各标风韵、并驾齐驱。
纵是同一位作家,其作品也异彩纷呈,不拘一格。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填词六百余首,首首不落窠臼。读他的词,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其“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和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也深深被他“把吴鈎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所感染;同时还能欣赏到诸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之类描写大自然的优美乐章。或雄浑豪放、或慷慨激昂、或悱恻缠绵。激奋时如怒不可遏之黄河,浊浪排空;郁闷时像密云不雨的电光划破长空;闲适时又如小桥流水,汩汩而淌;在多样化的统一中构成了辛词的独特造诣。
中国古语:“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古人尚且能做到如此,今天,我们的作家们如果还一昧陈陈相因,缺乏独创和革新,那怎么能后来居上呢?
因此,我很欣赏下面这段话:
对于文坛,昨日的名人可谓曾经辉煌,而唯有时下崛起的新人,方构成其今天最美丽的风景。
作者简介:
孔繁新,笔名孔凡辛,现居北京。本人酷爱文学,喜欢小说和诗歌的写作。用现实主义的笔调,描写人生百态;用烂漫主义的风格,抒发诗情画意。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络和多个微信平台。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767344.html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